婚姻大事
婚姻大事 (第2/2页)简单交流了几句后,双方各自回了家,同不同意,合不合适还是需要年轻人自己决定,这个时候只需要一个中间人。
见父亲三口回家,三爷爷耐不住八卦的性子,连忙窜进堂屋询问,父亲觉得很好,母亲看着很善良,也很勤快,是是个过日子的好手。一听,三爷爷连忙就要去母亲的姑姑家问母亲的情况。
这边的车上,姑婆问着母亲的态度,母亲也觉得不错,父亲有趣,勤劳,而且也听过父亲去内蒙的故事,觉得父亲勇敢,胆大,是个值得托付的人。姑婆又问了外公外婆,外公觉得还不错,没有花花肠子,还算老实本分。外婆没有发言,她向来都听外公的。姑婆也很高兴,连忙想和三爷爷沟通情况。
时间到了两个中间人会面的时间,三爷爷滔滔不绝的说着父亲的态度和家庭情况,姑婆也说着自己这边的情况,总的来说,两个年轻人都觉得不错,可以继续发展。
不过在当时,只要是看对了眼,就只差提亲和定日子了。
父亲和母亲经过中间人的传话,都得到了肯定答案,坚定了嫁娶的心。
很快,爷爷和奶奶带着烟酒米面油盐上门提了亲,并定了结婚的日子,国庆节。
爷爷奶奶抓紧装修了儿子的婚房,按着当时普通人家结婚的标准准备了彩礼,外公外婆也努力摘茶叶,为母亲的陪嫁铆足了劲儿,当时的结婚的几大件,衣柜,缝纫机,梳妆台,脸盆,椅子,桌子在婚礼前准备齐全。
时间来到了国庆节,父亲这边热热闹闹的打着花锣鼓出门了,待嫁的母亲坐在床上和外婆,小姨告别。
迎亲的队伍很快来到了母亲家,行了感谢父母的仪式,告别了堂屋供奉的祖人跟着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未来要生活到老的刘家。
父亲这边,亲戚都等候着这对新人,迫切想看到母亲新娘子的模样,进屋换新布鞋,举行仪式,跪叩了爷爷奶奶,由父亲的两个婶子领进了新房,两个妹妹端来了茶水和洗脸水,新人喝了交杯酒,净了脸,仪式才算结束。
父亲带着母亲一桌一桌敬酒,认亲戚,脸上洋溢着幸福。
傍晚,夜幕降临,母亲拿着外公外婆给爷爷奶奶准备的新衣改口,但因为外婆姓刘,父亲家也姓刘,所以没有按照常理喊爸爸妈妈,而是改口喊了舅舅舅妈,相当于两家是兄妹接亲,喜上加喜。
躺在床上,父亲拉着母亲的手酣然入睡。
至此,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