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调研
第154章 调研 (第1/2页)周一清晨,林窈和李老师坐上了前往高新工业园区的车。
这次调研的目标是几家正处于技术升级关键期的制造业企业,旨在为“数据要素”课题寻找现实案例支撑。
车子刚启动不久,林窈的手机就震动了一下。
她拿出来一看,是周砚深发来的消息:【出发了?路上注意安全,调研时多留心。记得按时吃饭。】
字里行间是寻常的叮嘱,却透着不易察觉的关切。
林窈嘴角微微扬起,指尖轻快地回复:【嗯,出发了。放心,会注意的。你也是,记得吃午饭。】后面跟了个乖巧点头的表情包。
坐在旁边的李老师恰好瞥见她对着手机微笑的侧脸,忍不住打趣道:“小林,这是跟男朋友报备呢?看着很甜蜜啊。”
林窈收起手机,落落大方地笑了笑,带着点恰到好处的腼腆:“李老师您见笑了。”
上午的调研紧凑而高效。
他们走访了一家专注于自动化设备研发的龙头企业。
在会议室里,企业负责人介绍了他们在引入工业互联网平台后生产效率的提升,但也提到了数据整合中遇到的难题。
李老师经验老到,抓住关键点提问:“王总,您刚才提到不同设备供应商的数据接口标准不一,导致数据融合成本很高。这个成本,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是技术投入,还是时间人力?”
王总详细解释起来。
林窈认真听着,偶尔在笔记本上记录。
等王总说完,她才抬起头,语气平和地追问:“王总,除了技术层面的成本,这种数据壁垒是否也影响了你们与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协同效率?比如,在供应链响应速度或者联合研发方面,有没有具体的例子?”
这个问题恰好问到了企业的痛点,王总立刻举了几个实例,说明数据不通如何导致库存偏高和研发周期拉长。
李老师赞许地看了林窈一眼,接着她的话头深入:“也就是说,数据壁垒不仅增加了内部成本,还制约了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这个视角很重要。”
一上午,两人就这样默契配合,一个宏观把握,一个细节深挖,获取了丰富的一手信息。
中午在企业食堂简单用餐后,有短暂的休息时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