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深化的足迹
第158章 深化的足迹 (第1/2页)清晨的告别还带着暖意,林窈的车已汇入社科院的车流。
她到办公室经过小会议室时,老秦和几位攻坚小组的成员已经在里面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蓄势待发的专注。
“小林,来得正好。”老秦推了推眼镜,指着白板上新画的逻辑框架图,“我们根据你提出的‘数据协同效率’指标雏形,讨论了几个测量维度,你看看。”
林窈放下包,立刻投入进去。
白板上列出了“数据标准化程度”、“系统互联互通率”、“数据驱动决策占比”等几个初步维度。王老师指着“数据驱动决策占比”说:“这个维度主观性较强,如何量化是个问题。”
林窈沉吟片刻,开口道:“王老师,我们可以尝试用一些代理变量。比如,查看企业内部管理系统中,有多少关键流程的审批或决策节点是强制要求嵌入数据分析报告的;或者,统计高管会议议程中,基于数据分析的议题所占的时间和权重。虽然不能完全精确,但可以反映出一个趋势。”
李老师点点头:“这个思路可行,结合访谈,能相互印证。”
他转向林窈,“小林,你们上次调研那两家企业的对比案例非常典型,我建议把它做成一个详细的案例分析,作为我们初步报告的支撑。”
“好的,李老师,我马上开始整理。”林窈应下,感觉思路愈发清晰。
就在这时,刘所长走了进来,脸上带着笑意:“都在呢?刚院领导听了初步汇报,对我们这个方向非常肯定,认为切中了当前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痛点,要求我们加快进度,争取早日形成有分量的阶段性成果,为市里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这个消息无疑给团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老秦镜片后的眼睛闪着光:“太好了!我们一定抓紧。”
刘所长目光落在林窈身上,带着赞许:“林窈同志,这次你敏锐地发现了问题,后续的分析和报告撰写,你也多承担一些。”
“我会努力的,所长。”林窈沉稳应答,肩头感到责任的同时,更多的是被认可的动力。
整个上午,林窈都沉浸在数据分析和案例撰写中。
她将调研笔记、企业提供的资料与宏观数据进行交叉比对,试图勾勒出那家成功企业与那家陷入“信息孤岛”企业之间,在数据应用路径上的分岔点。
键盘敲击声清脆而规律,如同她清晰的思路。
中午在食堂,她偶遇了人事处的徐处长。
徐处长端着餐盘在她对面坐下,笑容和蔼:“林研究员,听说你们经济研究所最近有个课题进展很顺利,院里很重视啊。”
林窈礼貌回应:“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还在深入阶段。”
徐处长点点头,语气带着关心:“工作重要,生活也要安排好。听说你快办婚礼了?恭喜啊!有什么需要院里协调支持的,尽管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