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直报天听
第160章 直报天听 (第1/2页)四月二十一日,春光正好,但经济研究所“数据要素”攻坚小组的成员们,却无暇欣赏窗外烂漫的景致。
小会议室内,气氛如同绷紧的弦,充满了大战前夕的凝重与兴奋。
组长刘所长站在投影前,目光扫过在座的老秦、林窈、老王、老李和陈教授,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同志们,经过近两个月连轴转的奋战,我们的《典型案例深度研究报告》初稿,终于完成了!”
投影幕布上,展示着报告的精华摘要。
这份报告不再是冰冷的数据堆砌,而是以林窈等人数次深入企业调研获取的一手资料为核心,构建出的生动叙事。
里面有成功企业如何通过打破数据壁垒,实现供应链协同、精准研发的鲜活案例,也有受困于“信息孤岛”企业的挣扎与痛点分析,附有详细的访谈记录、绘制的数据流转过程图谱,以及对背后机制(如“一把手”推动力度、跨部门协调成本、数据消化吸收能力瓶颈)的深入剖析。
老秦扶了扶眼镜,补充道:“这份报告,结合我们之前完成的《文献综述与研究定位报告》,已经初步构建起一个解释‘数据壁垒’与‘创新效率’非线性关系的理论框架。
我们认为,这触及了当前数字经济深化发展的核心梗阻之一。”
“太好了!”理论专家老王一拍大腿,“有了这些鲜活案例支撑,我们的理论假设就不再是空中楼阁了。”
产业专家老李指着报告中的某个案例图谱:“你们看,这家传统制造企业转型的案例特别典型,清晰展示了数据流如何重构生产流程和价值链,这比任何宏观数据都更有说服力。”
计量专家陈教授则严谨地表示:“虽然质性研究不能完全替代量化验证,但这份报告为我们后续构建更精确的计量模型,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变量选择和逻辑基础。”
林窈看着幕布上熟悉的案例,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成就感。
这几个月的奔波、熬夜、反复推敲,在这一刻都化为了沉甸甸的果实。
她清了清嗓子,开口道:“刘所长,各位老师,报告主体虽然完成,但后续的修改和提炼……”
刘所长抬手打断她,脸上露出一种混合着郑重与期待的神色:“后续的流程,可能会超出我们的常规预期。”
他顿了顿,环视众人,“这份报告,连同我们的初步理论框架,将不走普通的学术发表渠道,而是通过《决策咨询内参》系统,直接上报市政府办公厅。”
《决策咨询内参》!在座几人都是一凛。
这是直通市领导的重要渠道,通常只报送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和紧迫性的研究成果。
“我们的研究,能上《内参》?”老李有些难以置信。
“不是能不能,是必须上,而且时机正好。”刘所长语气肯定,“党副市长分管科教文卫和新兴产业,一直非常关注数字化转型中的深层次问题。我们的报告,恰好提供了来自一线、有血有肉的分析,直指政策盲区和发力点。”
流程就此启动。
报告被精心打磨后,通过保密渠道报送至市政府办公厅综合处。
几天后,市政府办公厅综合处的处长拿着这份报告,在内部讨论会上表示:
“社科院报送的这份《典型案例深度研究报告》案例翔实,分析深入,所揭示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所提的机制分析很有见地,具有较高的决策参考价值。”
他指示下属,“原文内容扎实,但格式需要‘加工’一下,提炼核心观点和政策启示,形成一份更醒目的摘要版文件,单独呈报党副市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