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舅舅回来了
第157章 舅舅回来了 (第2/2页)切得薄厚均匀、晶莹透亮的酱肘花;
用甜面酱炒得色泽红亮、酱香浓郁的京酱肉丝;
用豆芽、韭菜、粉丝和鸡蛋丝一同清炒、口感清爽的炒合菜;
金黄蓬松的葱炒鸡蛋;
酸辣开胃的炝炒土豆丝;
还有切得整整齐齐、脆生生的黄瓜条和萝卜丝。
桌子中央,还摆着几只小碟,分别盛着地道的六必居甜面酱和切得细如发丝的葱丝。
再加上周译刚刚从全聚德买回来的、还冒着热气的烤鸭,片成薄片,皮酥肉嫩。
这顿春饼宴,算是齐全到了极致。
“大哥,快尝尝看,这些菜,可都是按着你当年最爱吃的口味做的。”许芸笑着招呼道。
许荆点了点头,他放下孩子,洗了手,在主位上坐下。
他伸手拿起一张温热的饼皮,摊在手心,先用筷子抹上一点甜面酱,再小心翼翼地依次铺上几片酱肘花、一撮炒合菜、几根黄瓜条,最后再放上几根提味的葱丝。
他熟练地将饼的下方往上一折,防止汤汁漏出,然后左右两边向中间一卷,一个春饼就成型了。
许荆将春饼送入口中,细细地咀嚼。饼皮的韧,酱料的甜,肉的香,蔬菜的脆,所有的味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瞬间唤醒了他沉睡了多年的味觉记忆。
“这一口……”许荆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一种难以抑制的、近乎哽咽的情感,“我可是……馋了好多年啊。”
“舅舅,这有什么!”林知微笑着说,“我和悠悠现在都放寒假了,时间多得很。您在北京这段日子,想吃什么,我们就带您去吃什么。”
悠悠说:“保准给您安排得明明白白的,管够!”
饭后,一家人围坐在客厅里喝茶聊天。周译主动问道:“舅舅,您喝什么茶?”
“红茶吧。”许荆说。
周译便起身去厨房烧水泡茶。许荆的目光,追随着他忙前忙后的身影,眼神复杂,最终化为心中一声无声的叹息。
林宁远将一切看在眼里,他伸出手,在许荆的手背上轻轻拍了拍,一切尽在不言中。
随即,许荆的目光被沙发一侧,一个用来当装饰品的缠枝莲纹的青花瓷瓶吸引了。
他站起身,缓步走了过去,伸出手,用指腹小心地触摸着瓶身冰凉光滑的釉面。他转头问林宁远:“这个瓶子,是哪里来的?”
“哦,这个啊,是知微前几年淘来的。”林宁远回答道。
林知微也走了过来,解释道:“是我从杜老板那里淘来的。当时我主要买了一个青花小碗和一个德钟壶,准备走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这个瓷瓶。”
“这个瓶子瓶身的纹饰有些错乱,杜老板说是民国仿的,不值钱。但我看着它的胎质还有画工都还不错,正赶上搬新家,缺个摆件,就顺手买回来当装饰品了。”
许荆的眉头却微微蹙了起来。他围着瓷瓶,仔仔细细地看了一圈,眼神变得越来越专注,越来越锐利。
“你去给我拿个放大镜过来。”许荆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这个瓷瓶,我瞧着,不像是仿的。”
“不是仿的?”许茹惊讶地问道,“那……那能是真的?”
“八九不离十。”许荆的目光没有离开瓷瓶,“如果我没看错,这应该是乾隆朝官窑出的东西。”
“什么?!”林宁远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个被他们一直当成仿品、随意摆在客厅角落里的瓶子,竟然会是乾隆官窑的真品?
安安和南南满屋子乱跑,追逐打闹,没把它撞碎,也真是天大的运气!
许荆接过叶攸宁递过来的放大镜,对着瓶身的青花纹饰和釉面,仔仔细细地看了一圈,又将瓶子小心翼翼地翻过来,仔细查看了底部的“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识。
良久,他才直起身,放下放大镜,转头看着自己的外甥女,用一种既感慨又哭笑不得的语气说道:“知微啊,你这运气,可真是……”
—————————————
正文分隔线:
还记得这个瓷瓶吗?在第22章“捡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