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凛冬散尽,星河长明 (1-30) 第五章 毒舌评论家“淮南”
第一卷:凛冬散尽,星河长明 (1-30) 第五章 毒舌评论家“淮南” (第2/2页)什么内容、视觉、产品、商业模式……满口听起来高大上的词,不就是看不起她这土作坊吗?
愤怒让她手指发抖,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她点开回复框,指尖在屏幕上用力敲打,恨不得戳穿屏幕:
“这位‘淮南’老师,您站着说话不腰疼!您这么懂,怎么不去盘一家试试?我的糖好不好吃,您尝过吗?!您知道熬糖火候多难掌握吗?知道拉糖要多大的力气吗?什么商业模式,什么高级感,我就想老老实实把爷爷的手艺传下去,把糖做好,有错吗?!!”
一连串的质问和感叹号,像子弹一样发射出去。发送成功后,她胸口还在剧烈起伏,呼出的白气都带着愤懑。
她把手机扔到炕上,仿佛那是什么烫手山芋。走到水缸前,舀起一瓢冷水,咕咚咕咚灌了几大口,冰凉的液体顺着喉咙滑下,才稍微压下了心头那股邪火。
冷静下来,一丝后悔又悄然浮起。是不是太冲动了?那个“淮南”说话虽然难听,但好像……又没说错?
她重新捡起手机,一字一句地又把那条长评看了一遍。抛开那些刺眼的词汇,他指出的问题——节奏慢、光线暗、包装差、竞争力不明确……似乎每一条都客观存在。她自己拍的时候不也觉得不够好吗?只是不愿意承认罢了。
还有他说的“核心竞争力”……爷爷的糖,和超市里卖的,到底有什么不同?除了情怀,还有什么?
这些问题,像石头一样投入她原本就混乱的心湖,激起更大的波澜。
她烦躁地放下手机,目光落在爷爷那本摊开的笔记上。翻到某一页,上面是爷爷记录某次熬糖失败的心得:“心浮气躁,火候必过。做糖如修行,需静心。”
她怔住了。
是啊,她太急了。急着证明自己,急着做出成绩,急着打那些看不起她的人的脸。以至于别人一句批评,就让她方寸大乱。
那个“淮南”或许说得不对,或许方式讨厌,但他的出现,至少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她此刻的狼狈和慌乱。
她再次拿起手机,看着自己那条充满火药味的回复,觉得幼稚又可笑。她没有删除,就让它留在那里,像是一个成长的印记。
然后,她做了一件自己都没想到的事。她点开了“淮南”的头像,那是一片空白的默认图像。他的主页没有任何内容,关注和粉丝也都是零。像个幽灵,只为给她留下那条刻薄的评论而存在。
真是個奇怪的人。
窗外,天色彻底暗了下来,又下雪了。雪花无声地飘落,覆盖了老糖坊破败的屋顶和院落,也仿佛暂时覆盖了外界的喧嚣和内心的焦灼。
赵北北把今天失败的松子糖收起来,虽然卖相不好,但味道还行,可以自己吃,或者送给五婶家的小孩。她重新生起炉火,准备给自己煮点粥。
灶膛里的火苗重新燃起,驱散了些许寒意。她看着那跳跃的火焰,心里忽然平静了许多。
“淮南”是吧?她舀起一勺米,心里默默地想。
你说我不行,我偏要做给你看。
你说产品不行,我就把糖做得无可挑剔。
你说内容不行,我就拍出更好的视频。
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她不懂那些复杂的词,但她知道,爷爷的手艺是真的,这片黑土地长出的东西是真的,她赵北北想活下去、想活好的心,也是真的。
这就够了。
至于那个藏在屏幕后面的“毒舌评论家”……
粥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冒着泡,米香渐渐弥漫开来。
咱们走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