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星火燎原,爱意渐生(31-75) 第三十三章 规则建立
第二卷:星火燎原,爱意渐生(31-75) 第三十三章 规则建立 (第2/2页)“咱们丑话说在前头,”赵北北神色严肃起来,“有了奖励,也得有惩罚。连续三天合格率不达标的,或者被发现故意糊弄、以次充好的,第一次警告,第二次扣钱,第三次……咱这庙小,可能就留不住了。”
屋子里安静下来,只有灯泡发出轻微的嗡嗡声。每个人都在心里盘算着这新规矩对自己是利是弊。
王嫂最先开口:“俺觉得行!干得多拿得多,天经地义!俺以后就盯着那合格率和数量干!”她性子直,喜欢这种明码标价的方式。
李姐也小声说:“俺……俺没意见,能把活干好就行。”她对自己要求高,不怕质量考核。
马婶沉吟了一会儿,看了看赵北北,又看了看其他姐妹,最后点了点头:“北北,你这法子……是挺明白。比以前光靠嘴说强。俺这把老骨头,帮你把好质量关!”
几个帮工见主心骨们都同意了,也纷纷表态支持。
新规矩,就这么磕磕绊绊地推行下去了。
头几天,难免有些混乱。王嫂为了冲量,手下偶尔还是会毛躁,被马婶抽检出来,记了一笔,她嘴上不说,心里憋着劲下次要更好。李姐更加小心翼翼,速度似乎更慢了,但贴出来的标签个个无可挑剔。马婶拿着个小本子,戴着老花镜,巡视得格外认真,俨然一副“质量总监”的派头。
赵北北也没闲着,她每天汇总数据,记录每个人的完成情况和合格率,下班前公布。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字,比空口白牙的批评或夸奖更有力。
渐渐地,变化发生了。
争吵声几乎消失了。大家各司其职,目标明确。王嫂在保证合格率的前提下,努力提升速度;李姐在确保质量的同时,也试着摸索更快更准的贴标手法;马婶的抽检不仅挑毛病,偶尔也会指点一下新来的帮工怎么包得更结实。
效率,在一种略显生硬但目标一致的氛围中,悄然提升。
半个月后,赵北北盘账时发现,同样的人手,出货量比之前混乱时期增加了近三成,而因为包装或标签问题导致的客户投诉,反而下降了一半。
她站在厂房门口,看着里面井然有序的忙碌景象,心里那块关于管理的巨石,似乎松动了一些。她明白,这粗糙的“作业指导书”和绩效考核,只是最初级的管理雏形,离正规化还差得远。
但这是一个开始。她用最直白的方式,在这片带着乡土气息的小作坊里,立起了规则的框架。这框架或许简陋,却像给奔跑的队伍划清了跑道,虽然约束了手脚,却也指明了方向,让每个人都知道该往哪儿使劲,能跑到什么位置。
管理的门,她算是笨拙地,推开了一道缝。光透进来,前路依旧漫长,但至少,不再是漆黑一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