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红妆十里迎嘉礼,同心共筑太平基
第二十四章 红妆十里迎嘉礼,同心共筑太平基 (第2/2页)“我闲着也是闲着,帮你整理一下,你也能轻松些。”凌燕转身,看着他,“今日朝堂上可有什么事?我看你回来时神色有些凝重。”
萧景珩叹了口气,坐在椅子上,拿起一份奏折:“北疆刚送来的奏折,靖安王的旧部在边境作乱,虽已被平定,但也造成了不小的损失。而且,朝中还有几位大臣暗中联络藩王,似有不臣之心。”
凌燕接过奏折,仔细翻看,眉头紧锁:“这些大臣真是不知悔改,靖安王的教训还不够吗?我们必须尽快查明这些大臣的身份,将他们绳之以法,以免留下后患。”
“我也是这么想的。”萧景珩点头,“我已让秦风暗中调查,相信很快就能有结果。只是现在朝堂刚稳定下来,若是大肆查办大臣,恐会引起恐慌,影响朝政。”
“不如我们先礼后兵。”凌燕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你可以在朝堂上敲打一下这些大臣,让他们知道陛下和你已经察觉到他们的小动作。若是他们能及时悔改,不再与藩王勾结,便饶他们一次;若是他们执迷不悟,再动手不迟。”
萧景珩眼前一亮:“你说得对。这样既能稳定朝堂,又能起到震慑作用。明日上朝,我便按照你说的做。”
次日上朝,萧景珩在朝堂上提及北疆作乱之事,语气沉重地说:“靖安王谋反虽已平定,但仍有部分旧部和大臣不知悔改,暗中联络藩王,意图作乱。朕希望这些大臣能及时醒悟,主动向陛下请罪,否则一旦查明真相,定严惩不贷!”
大臣们闻言,纷纷神色紧张,互相交换眼神。几位暗中联络藩王的大臣,更是脸色惨白,低着头不敢说话。
退朝后,果然有三位大臣主动前往皇宫,向皇帝请罪,坦白了自己与藩王联络的事情,并表示愿意交出兵权,从此不再参与朝政。皇帝见他们主动悔改,便从轻发落,将他们贬为庶民,遣返回乡。
萧景珩回到东宫,将此事告知凌燕,笑着说:“你的办法果然有效,不仅避免了朝堂动荡,还解决了隐患。”
凌燕笑着摇头:“这都是你在朝堂上威严足够,他们才不敢狡辩。若是换了旁人,恐怕他们还会抵赖。”
日子一天天过去,朝堂逐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大靖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凌燕不仅将东宫打理得井井有条,还时常关注民生,提出了不少有利于百姓的建议。比如在京城开设义仓,为贫困百姓提供粮食;在各地修建学堂,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读书。这些建议得到了皇帝的认可,也受到了百姓的爱戴。
这日,凌燕陪着萧景珩前往天坛祭祀。站在天坛上,看着下方跪拜的百姓,凌燕心中满是感慨。萧景珩握住她的手,轻声道:“你看,这就是我们守护的江山,这就是我们要守护的百姓。”
凌燕点头,眼中满是坚定:“是啊,只要百姓安居乐业,江山稳定,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祭祀结束后,两人并肩走在回宫的路上。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为他们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凌燕看着身边的萧景珩,想起从前的种种,从重生后的步步为营,到与萧景珩的相识相知,再到如今的携手并肩,心中满是庆幸。
回到东宫时,凌轩正在宫门口等候。他如今已长成少年,身姿挺拔,眉宇间有了几分永宁侯的影子。见到凌燕和萧景珩,他快步走上前,笑着说:“姐姐,姐夫,我今日带来了父亲和舅舅的消息,他们说侯府一切安好,让你们不必担心。”
凌燕笑着点头:“知道了,你在侯府要好好读书,莫要贪玩。”
“姐姐放心,我会的。”凌轩点头,又看向萧景珩,“姐夫,我听说你最近在整理朝政,若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告诉我,我也想为大靖出一份力。”
萧景珩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好,等你再长大些,姐夫就给你安排差事。”
当晚,东宫举办了家宴,邀请了永宁侯、沈从安和凌轩。宴会上,众人谈笑风生,气氛温馨。永宁侯看着凌燕和萧景珩,眼中满是欣慰:“婉儿,景珩,看到你们如今这样,为父就放心了。以后你们要好好过日子,共同辅佐陛下,守护好大靖的江山。”
“父亲放心,我们会的。”凌燕和萧景珩齐声应道。
宴罢,众人散去。凌燕和萧景珩漫步在东宫的花园中,月光洒在他们身上,温柔而宁静。花园中的海棠花依旧绽放,淡淡的花香弥漫在空气中。
“凌燕,”萧景珩停下脚步,看着凌燕,眼中满是温柔,“谢谢你,陪我走过这么多风风雨雨,陪我守护这江山百姓。”
凌燕微微一笑:“我们是夫妻,本就该同心同德,携手并肩。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会一直陪在你身边,陪你一起守护这太平盛世。”
萧景珩紧紧握住凌燕的手,两人相视一笑。月光下,他们的身影紧紧依偎在一起,仿佛要永远定格在这温馨的时刻。
大靖的江山,在他们的守护下,愈发稳固;百姓的生活,在他们的努力下,愈发幸福。凌燕知道,她的重生,不仅是为了复仇,更是为了守护身边的人,为了创造一个太平盛世。而如今,她做到了。
未来的日子,或许还会有挑战,但凌燕相信,只要她与萧景珩同心协力,携手并肩,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他们会一起守护这江山,守护这百姓,守护彼此的幸福,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