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新剧合作的意外邀约
第22章 新剧合作的意外邀约 (第1/2页)阳光从窗台斜照进来,落在书桌一角,牛皮纸信封安静地躺在那里,边缘微微翘起,像一片被风轻轻掀起的旧叶。亚瑟站在门口,风衣搭在臂弯,鞋底还沾着咖啡馆外街角的尘灰,在木地板上留下两道浅淡的痕迹。他没有开灯,也没有坐下,只是盯着那个信封,像在确认它是否真实存在过——又仿佛只要一眨眼,它就会消失,如同五年前那场暴雨夜里她发来的最后一条简讯,无声无息地沉入数据深渊。
半小时前,他还坐在那家老店的靠窗位置,听她说“孩子也会受影响”。她的声音很轻,像是怕惊扰了什么,手指缩进袖口,指尖微微发白。那时窗外正飘着细雨,玻璃上滑落的水痕将街景拉成模糊的色块。他记得她说话时目光低垂,睫毛在灯光下投出细碎阴影,却在抬眼的一瞬泄露了某种无法掩饰的疲惫——那种疲惫不属于演员,也不属于商人,而是一个母亲在长久挣扎后终于卸下伪装的裂痕。
他没问更多,也没拆开信封。只是默默接过,指尖触到纸面时顿了半秒,然后收进内袋,贴近胸口的位置。动作自然得近乎本能,仿佛那是某种必须贴身保存的证物,或是一枚尚未引爆的引信。
现在,它就在桌上,和U盘并排放着。一个来自过去,一个记录着真相。两者之间隔着不到十厘米的距离,却横亘着五年光阴、三次项目流产、一场舆论风暴,以及无数被刻意抹去的名字。
他走到书桌前,拉开抽屉,取出一份打印稿——是《镜渊》项目的资金流向图谱。纸张边缘已被反复翻阅磨得毛糙,红线与蓝线交错如蛛网,层层嵌套,最终都指向同一个缩写:“Y.S.”。这个标记出现在艾迪递来的纸条上,也出现在恒远科技的增资文件里,更藏在她新剧预算调整的批注栏中。三处痕迹,彼此呼应,像是某种无声的求救信号,藏在财务报表的缝隙里,等待一个愿意解读的人。
他点开电脑,调出昨晚整理的数据模型。屏幕亮起的瞬间,邮箱弹出一条未读通知:助理发来会议取消确认,原定下午三点的投资评审会已延期。这是他走出咖啡馆后打的电话内容,一句“有事要处理”,让整个日程为空白腾出位置。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他已经用行动做出了选择。不是权衡利弊后的妥协,而是某种更深的东西在驱动着他,像多年前第一次看到她拍摄的纪录片《裂岸》时的那种震动:画面里渔村的孩子们站在废墟前唱歌,镜头摇晃,却坚定地不肯移开。
窗外传来远处工地的敲击声,节奏稳定,像某种倒计时。他起身倒了杯水,站在落地窗前喝了半口,目光扫过城市楼宇间的缝隙。五年前最后一次联系,是在一场暴雨夜里。她发来一条简讯,说项目被临时叫停,团队解散,所有人自谋出路。第二天,她的公司账户被冻结,新闻标题写着“某女星涉嫌税务违规”。后来风波平息,但她再没主动找过他。媒体称她“转型成功”,开始接拍商业剧、代言护肤品,社交平台上笑容明媚,仿佛那段坚持现实题材的日子从未发生。
而今天,她带着一个信封走进他的视线。
他回到桌前,打开U盘文件夹,找到一段录音备份。那是几个月前,他在一次行业闭门会上偷录的对话片段。当时会议室禁止录音,他把手机塞在外套内袋,靠着记忆标注时间戳。有人提到“光影纪元”后期资金去向不明,制片方推给财务代理,财务代理又指向投资平台。现场一片沉默,没人追问。只有他记下了其中一个名字:“星澜文化”。
如今再看,那家公司正是“云桥投资”的资金中转站之一,而“云桥”的股东名单里,藏着一家名为“南曜咨询”的离岸实体——再往上追溯,其注册代理人曾为“恒远科技”办理过股权变更手续。
线索开始闭环。
他合上电脑,抽出书架最里侧的一本书。封面已经泛黄,书名模糊,但扉页上的字迹清晰如昨:“给那个相信裂缝终会裂开的人。”落款日期是他们合作第一部纪录片的那年冬天。那时她还在坚持拍现实题材,他说诗比影像更有力量,她笑他太理想主义,说观众需要的是看见,而不是被诗句灌输意义。他们争执过很多次,但从没真正分开过——直到《镜渊》立项失败,直到她签下那份合约,转身走入聚光灯下的另一条路。
现在他们都变了。
但他忽然意识到一件事:如果她是共谋者,就不会让他看到“Y.S.”这三个字母。那张纸条可以伪造,但她在说出“孩子也会受影响”时的眼神,无法伪装。那是种混杂着愧疚、恐惧与决意的目光,只有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选择正在伤害至亲时,才会流露出来。母亲才会有的恐惧,不是演技能撑出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