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事业危机中的贵人相助
第24章 事业危机中的贵人相助 (第2/2页)“周振声。”老人报上名字,没多解释什么,像是默认对方该知道他是谁。
亚瑟确实知道。十年前业内最具影响力的独立审计顾问,曾主导三起上市公司财务暴雷调查,后来因揭露某资本集团关联交易链条遭全面封杀,从此销声匿迹。有人说他出国了,有人说他病退了,没人相信他还在这座城市。
两人走出会场,在路边站了一会儿。夜风吹得衣角轻摆,城市灯火在远处连成一片光海,CBD的霓虹如星河倾泻。一辆电车叮当驶过,留下长长的尾音。
“你现在做的事,和当年那份报告是一个方向。”周振声说,“只不过这次,你要对抗的不是一份文件,而是一整套规则。”
亚瑟没否认。他知道对方说得对。那时他还能依靠制度程序发声,现在,整个制度本身就成了障碍。
“所以您今晚特意过来,是为了提醒我别喝那杯酒?”
“是为了确认你还清醒。”老人看着他,“我知道你在查什么,也知道你跟艾迪达成了初步协议。但她给不了你真正需要的东西——信任之外的保障。”
亚瑟眉头微动。这话戳中了他的隐忧。艾迪虽愿合作,但她背后的资本势力复杂,一旦风向变化,她随时可能抽身。他需要的不只是盟友,更是能穿透系统壁垒的支点。
“审计小组可以指定,双签也能做实。”周振声缓缓道,“但如果你没有外部支持,哪怕签了字,资金照样能绕道走。他们不怕你参与,怕的是你背后有人。”
“您愿意做这个人?”
“我不是来做投资人的。”周振声摇头,“我是来告诉你,这个圈子里还有人愿意为真实说话。我可以引荐三位独立审计专家,全都经得起背景审查;另外两个离岸信托通道也还能用,只要你操作得当,能把部分资金剥离出主线监管。”
亚瑟沉默片刻。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一条隐秘的生命线,一段不在明面存在的同盟关系。一旦启用,便是彻底撕破脸的开始。
“代价是什么?”
“没有代价。”老人笑了笑,眼角皱纹舒展,“我不露面,不署名,也不插手决策。我只是不想看到最后连一个敢动手的人都没有。”
第二天清晨,他们在一家老茶馆见了面。地方偏,客人少,炉子上坐着铁壶,水一直开着,发出低沉的咕嘟声。木桌粗糙,茶渍斑驳,墙上挂着一幅泛黄的地图,标注着早已消失的老城区街道。周振声带来一本手写笔记,封面泛黄,边角卷起,封皮上没有任何文字。
他翻开一页,推到亚瑟面前。
纸上是三年前恒远科技并购案的部分内部纪要,字迹手写,墨色深浅不一,显然是会议现场速记。内容与亚瑟手中掌握的资料高度吻合,甚至补全了几处关键缺失——包括一名中间代理人的代号、一笔跨境转账的时间节点,以及一句被刻意抹除的批注:“确保评估值不低于预期溢价42%。”
那是他曾反复查找却始终缺失的信息片段。
“这些年来,很多人以为我消失了。”周振声给自己倒了杯浓茶,茶叶在水中缓缓舒展,“其实我只是学会了什么时候该闭嘴,什么时候该递一把刀。”
亚瑟低头看着那页纸,指尖划过那一行批注,仿佛触到了某种久违的真实。他忽然明白,有些人从未真正离开,他们只是潜入更深的阴影里,等待值得托付的人出现。
“你为什么选我?”他问。
“因为你还没学会妥协。”老人直视着他,目光如炬,“别人遇到这种事,要么退,要么同流合污。你选择了往前走一步,哪怕不知道前面是不是悬崖。”
那一刻,亚瑟感到胸口有什么东西松动了。不是恐惧消散,而是孤独终结。
离开茶馆时,亚瑟手里多了个牛皮纸信封,里面是三位审计专家的联系方式和两个信托通道的操作指引。他没急着联系任何人,而是沿着老城区的小巷慢慢走着。青石板路湿漉漉的,昨夜下了雨,屋檐滴水声此起彼伏。路边一家旧书店门口堆着几摞泛黄的书籍,他停下脚步翻了翻,买下一本关于叙事结构与权力关系的理论书,书页脆硬,扉页写着前任主人的名字和日期:2003年9月。
夕阳西下,天边残留一抹橙红,映在狭窄巷道的墙壁上,宛如血痕。他站在公交站台,望着远处CBD的高楼群,手中紧握着那本书和信封。手机仍处于断网状态,但他已经不再觉得孤立。
他知道,接下来每一步都会被盯着,也会被试探。监控摄像头、社交舆情、资金流向……所有线索都将被编织成网,等着他踏错一步。但至少现在,他有了能撬动僵局的支点——不是金钱,不是权力,而是一个愿意守护真相的人所传递的信任。
一辆公交车驶入站台,车门打开。亚瑟正要抬脚上车,手机忽然震动了一下。
他屏住呼吸,缓缓掏出设备。
屏幕亮起,一条新消息静静躺在收件箱里。
发信人未知。
内容只有一句话:
“第一批数据已进入安全舱,下一步,请唤醒沉睡的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