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艾迪的真实意图揭晓
第29章 艾迪的真实意图揭晓 (第2/2页)“现在呢?”
“现在我觉得,你在躲,但不是躲我。”他顿了顿,“你是怕牵连我。”
她抬眼看过来,眼神有点松动,像冰层下涌动的水流。
“你是怕一旦我和你走得近,就会被卷进这个圈子的规则里。”他继续说,“一旦谁被贴上‘与明星关系密切’的标签,马上就会有人查他背景、挖他旧事、断他资源。你想让我专心做事,不想我变成话题。”
她沉默了很久。窗外一辆电动车驶过,铃声叮地响了一声,惊起屋檐下一串麻雀。
“三年前,有个导演想做一部现实题材剧。”她终于开口,声音低得几乎要融进茶香里,“剧本写得很好,他也坚持不改。结果开拍前一周,突然爆出他学历造假,接着投资方撤资,主演回避采访,最后项目黄了。后来我才知道,那学历问题是假的,但舆论已经起来了,没人帮他澄清。”
她低头看着桌面,指节轻轻摩挲着杯沿,“他找过我,希望我能发声。我没敢。我说了,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亚瑟没说话。他知道那个导演是谁——李承业,曾是他最敬佩的创作者之一,后来销声匿迹,据说去了南方教书。
“我不想你走到那一步。”她声音低了些,“你做的事,不该被当成八卦素材。你的想法值得被听见,不是因为你是谁的朋友,而是因为你真的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所以你就选择保持距离?”
“距离是最安全的保护。”她说,“在这个圈子里,最危险的不是敌人,是善意。一句支持的话,可能就会被人解读成站队、操控、幕后黑手。我不想让他们拿你当枪使,也不想让你的名字出现在热搜词条里,成为流量牺牲品。”
“可你也知道,我不在乎那些。”
“但我在乎。”她抬起头,目光坚定,“我在乎你会不会因此失去机会,会不会被人背后动手脚,会不会有一天回头看,发现走这条路是因为我。”
空气静了一瞬。远处传来收音机播放的老歌,旋律悠扬,像是来自另一个年代。
“那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
“告诉你,你就不会来了。”她说,“你会觉得这是负担,会觉得我在拖累你,然后放弃。可我不想让你放弃。”
亚瑟看着她。她眼下有一点疲惫的痕迹,嘴唇干了,抿了一下才继续说:“我知道你想打破规则。但打破规则的人,往往不是输在勇气不够,而是输在支撑不住。我只是……想让你多一点空间,少一点干扰。”
他忽然明白了。
她不是在推开他,是在为他留一条干净的路。
那些若即若离,那些回避与沉默,都不是动摇,而是克制。她比谁都清楚聚光灯下的代价,所以宁愿自己背负误解,也不愿他踏入漩涡中心。
“你没必要一个人扛。”他说。
“但我愿意。”她笑了笑,那笑容很淡,却透着决意。
“现在呢?你还打算继续这样?”
她看着他,眼神很稳:“如果你非要往前走,我不拦你。但我也不会再躲了。”
他点点头。
两人走出茶馆时,天已经亮透。晨雾散尽,街边早餐摊冒着热气,油锅滋啦作响,老板熟练地翻动煎饼。一个孩子跑过,手里举着刚买的烧麦,笑声清脆,母亲在后面喊着慢点跑。
亚瑟停下脚步,望着那对母子的背影,忽然觉得胸口有什么东西松开了。
回到住处,他坐到书桌前,翻开笔记本。第一页写着“共创叙事”四个字,笔迹刚劲有力,下面画着复杂的结构图:观众参与路径、情感共鸣节点、信息释放节奏……
他拿起笔,在右侧空白处补了一行小字:“信任,不是不设防,而是知道对方在为你守边界。”
然后他打开电脑,进入“镜渊计划·公众共建版”的文档。光标在标题下闪烁了一会儿,他敲下第一段正文:
“我们决定把创作过程打开。不是为了证明谁对谁错,也不是为了对抗谁。只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还有另一种方式可以讲故事。”
文档下方,附件列表已经整理好。调研样本、角色动机推演、剪辑逻辑说明……每一项都标注了发布优先级。他点开最高优先级的那一项,是关于观众情感反馈模型的解读稿。
鼠标悬停在“上传”按钮上,停了几秒。
他没急着点下去,而是转头看向窗台。阳光照在玻璃杯上,水影晃动,映在墙上像一片微小的波纹。那光影轻轻摇曳,仿佛在回应某种无声的节奏。
他起身倒了杯水,喝了一口,重新坐下。
手指落下,点击确认。
进度条开始移动。
与此同时,城市另一端,艾迪站在公寓阳台上,望着远处初升的太阳。手机屏幕亮起,显示一条系统通知:“《镜渊计划》公众共建平台已上线。”
她嘴角微微扬起,将手机放回口袋,转身走进屋内。
风拂过阳台,吹动了桌上未读完的剧本草稿,纸页翻动,露出其中一行批注:
“真正的勇气,是从容面对真相,并依然选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