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新商业模式的初步成效
第30章 新商业模式的初步成效 (第2/2页)对方没说话,盯着屏幕看了很久,眼神从审视慢慢转为思索。演示结束后,几人低声交谈几句,领头的男子对亚瑟说:“你们现在做的事……有点意思。不是迎合用户,是在重建关系。”
当天晚上,续约协议发了过来,附带一封邮件:追加试点项目预算,要求一个月内提交阶段性成果。
晚上十一点,办公室灯还亮着。亚瑟站在玻璃幕墙边,看着楼下逐渐稀疏的车流。城市的灯火像星群落进人间,一层层铺展向远方。手机震动了一下。来电显示是一个熟悉的名字。
“听说了。”艾迪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语气平缓,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震动,“他们签了。”
“嗯。”
“还追加了预算?”
“说了。”
她停顿了一瞬,仿佛在衡量这句话的重量:“你终于走到了我能看见的地方。”
亚瑟望着远处楼宇间闪烁的灯光,嘴角微微扬起,没回答,只是轻轻笑了笑。三年前,他们在一次行业峰会上相遇。那时他说:“我想做一个让用户说话的产品。”她笑:“那你得先让人相信你在听。”如今,他们终于走到了那个“相信”的起点。
电话挂断后,艾迪坐在剪辑室角落,手里握着一杯凉透的茶。监视器还在播放未定稿的剧本画面,镜头缓缓扫过一条老巷,墙上斑驳的涂鸦写着:“别忘了我们说过的话。”她盯着看了一会儿,眼神柔和了一瞬,然后伸手按下暂停键。
第三天早晨,周例会在公司大会议室召开。财务主管翻开报表,眉头紧锁:“短期回升确实明显,但投入成本也在增加。人力、服务器、临时开发……照这个速度,三个月后现金流可能吃紧。”
没人接话。气氛有些凝滞,像暴风雨前的宁静。
这时,小亚明站起来,走到投影前,切换页面:“这是上线七天的数据对比。”他指着图表,声音沉稳,“获客成本下降百分之三十七,用户月留存率达到百分之六十八,是行业平均的两倍。另外,基于用户反馈推出的三个测试项目中,有两个已产生实际订单,预计本月可回款一百二十万。”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这不是热度,是信任在转化。用户不再只是消费者,他们是共建者。”
会议室里响起几声轻咳,有人点头,有人低头记笔记。有人小声说:“这孩子……有点东西。”
亚瑟接过话:“从今天起,成立创新孵化基金,专项支持快速迭代项目。小亚明担任执行负责人。”
财务主管抬起头,眉头更深:“这孩子才十七岁。”
“但他比我们更早看懂这个模式。”亚瑟看着小亚明,语气坚定,“你说呢?”
少年站在投影光斑里,神情沉稳,像一棵正在破土而出的树:“我爸常说,真正的创新不是颠覆,是让所有人觉得‘本来就应该这样’。”
话音落下,掌声从后排响起,接着是第二阵、第三阵。有人吹了声口哨,还有人笑着喊:“以后得叫你总监了!”
散会后,几名同事围住小亚明问数据模型的事。他一一解答,声音不大,但逻辑清晰,条理分明。直到走廊尽头只剩他一个人,他才停下脚步,抬头看了眼天花板,呼出一口气,像是要把整夜的紧张都吐出去。
亚瑟站在数据监控室中央,屏幕蓝光映在他脸上。增长曲线全线飘红,用户活跃度持续攀升。他脱下西装外套搭在椅背,卷起袖子,指尖轻轻敲着桌面,节奏平稳,像在听一首只有他自己能听见的乐章。
这是三个月来第一次,他感觉呼吸顺畅。不再是孤军奋战,不再是闭门造车,而是有千千万万个声音在背后推动着前行。
手机又震了一下。是一条新闻推送标题:“亚瑟团队新模式引发关注,竞争对手称将重新评估其市场价值”。
他看完,把手机放在桌上,转身看向大屏。实时评论区最新一条写着:“原来我们说的话,真的有用。”
他盯着那句话看了几秒,抬手点了赞。
楼下传来电梯开门的声音,接着是脚步声由远及近。小亚明出现在门口,手里拿着打印出来的用户画像分析表。
“爸。”他说,“有个问题我想确认一下。”
亚瑟转过身:“说。”
“如果我们继续这么透明地做下去,以后是不是所有决策都要公开?”
“是。”
“包括那些可能会被误解的?”
“包括那些可能会被误解的。”
少年点点头,把文件放在桌上,手指在边缘轻轻敲了一下,像是在衡量什么,又像是在给自己打气。
窗外,城市灯火渐次亮起,一层层铺展向远处。监控大屏上的数字仍在跳动,一条新的留言浮现在顶部:“你们敢不敢让我们决定结局?”
亚瑟看着那句话,笑了。他拿起手机,拨通技术主管的号码:“启动‘全民编剧’模块,权限开放三级审核,今晚上线内测。”
挂掉电话,他对小亚明说:“我们不是不敢,是等这一天,等得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