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娱乐圈黑幕的初步对抗
第32章 娱乐圈黑幕的初步对抗 (第1/2页)亚瑟盯着手机屏幕,那条“欢迎回来”的回复已经过去整整一夜。他没有再收到新的消息,但桌面上的U盘却比往常更沉。里面存着《镜渊备忘录·第一辑》,是他过去几个月整理的所有异常数据和线索——资金流向的断点、项目被压下的时间节点、某些名字反复出现在不同公司的幕后合同里。他曾以为这些只是行业潜规则的缩影,现在却清楚地知道,它们是一张网,一张把创作者、作品甚至观众都缠住的网。
他打开电脑,调出那份未发布的公开信草稿。光标在“致所有仍在坚持真实表达的人”后停顿了几秒,然后删掉,重新输入:“给那些没被看见的故事。”
不提批判,不说愤怒,只讲事实。他知道,一旦迈出这一步,就不再是个人情绪的宣泄,而是对整个生态的叩问。
邮箱界面弹出新提醒,是A公司发来的会议纪要确认函,论坛主题定为“用户共创模式的可持续性”。这个由他提出的议题,如今成了业内关注的焦点。可他心里明白,真正的可持续,不只是商业模式的革新,更是创作环境的净化。如果内容依旧被资本随意篡改,观众看到的永远是包装好的假象,再透明的流程也只是空壳。
他合上笔记本,起身走到办公室角落的文件柜前,抽出一个从未归档的牛皮纸袋。里面是几份三年前被临时撤下的青年导演提案,当时对方只说“投资方有顾虑”,便再无下文。其中一个项目名叫《白噪音》,讲述一位新人演员在剧组遭受隐性操控的经历,剧本原型来自真实采访。如今回想,那部片子之所以被毙,恐怕不是因为质量,而是因为它太真。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系统后台推送的数据报告:#真实之声话题上线六小时,阅读量突破百万,三条匿名故事引发大量共鸣式转发。有人留言说:“原来我不是个例。”也有人说:“终于有人敢说了。”
这是他昨天悄悄启动的行动。没有点名,没有证据曝光,只是让声音先浮出水面。他知道,在这片沉默已久的土地上,哪怕一句轻声诉说,都可能掀起波澜。
傍晚时分,办公室门被轻轻敲响。助理探头进来,说有一位客人等在会客区。他走出去,看见艾迪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一杯温水,神情平静得像来谈一个普通项目。
“你发起的那个话题,”她开门见山,“我看了。”
亚瑟点头,“我知道你会看到。”
“很多人在回应,”她说,“但也有很多人害怕。”
“所以我没写名字,也没提公司。”
“可你知道吗?”她抬眼看他,“有时候,不指责任何人,反而更容易让人对号入座。”
两人短暂沉默。窗外天色渐暗,城市灯火一盏盏亮起,映在玻璃上,像是无数双注视的眼睛。
“我想做更多。”亚瑟说,“不只是让用户参与创作,还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有些故事始终无法面世。”
艾迪放下杯子,指尖在杯壁划了一圈,“你准备怎么开始?”
“先从可公开的部分入手。资金链异常、项目突然终止、创作者失联……这些都不是秘密,只是没人愿意串联起来看。”他顿了顿,“我在整理一份资料,叫《镜渊备忘录》。不为攻击谁,只为还原过程。”
她静静听着,没有打断。
“我知道这会带来风险。”他说,“不仅对我,也可能影响你现在的处境。”
“我的处境,”她忽然笑了笑,“从来就没真正安全过。你以为我这些年是怎么活下来的?靠妥协?靠装傻?还是靠闭嘴?”
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久违的锋利,“我只是在等一个时机,等一个愿意把真相摆上台面的人。”
亚瑟看着她,“现在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