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工地视察的意外重逢
第35章 工地视察的意外重逢 (第1/2页)晨光刚漫过城市天际线,亚瑟已经站在工地入口处核对身份牌。清晨的风带着混凝土与金属混合的气息扑面而来,远处楼宇轮廓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像一幅尚未完成的素描。他低头看了眼手机,屏幕亮起的瞬间,那条“我今天要去工地看实景布置,可能会路过你们公司那边”的消息还停留在对话框里,未读状态早已过去二十四小时。他没回,只是将屏幕熄灭,揣进外套口袋,动作干脆得近乎回避。
安全帽扣在头上时发出轻微的碰撞声,像是某种仪式的开始。他抬手扶正,指尖触到帽檐内侧一道细小的划痕——那是三年前他在另一个项目现场留下的习惯性标记,如今竟还留在这顶旧帽子上。工程负责人迎上来,穿着笔挺的工装,胸前挂着工作证,笑容职业而疏离。
“亚总早,这边请。”
亚瑟点点头,跟着往施工区走。脚下的地面铺着防尘网,踩上去有些打滑,每一步都需格外小心。远处塔吊缓缓转动,金属臂影在阳光下划出一道道斜线,如同时间的指针,无声切割着这片正在生长的城市肌理。
“这边是新规划的文化中心主体结构,”负责人指着前方一片钢筋骨架,声音洪亮,“目前进度正常,预计三个月后封顶。您这次来主要是评估空间利用和后期配套,尤其是展览动线和公共区域的功能衔接。”
亚瑟应了一声,目光却已扫过现场忙碌的人群。电焊火花在空中迸溅,像微小的星辰;工人喊话声、机械运转声交织成一片低沉的背景音。他的视线忽然凝住——在一排脚手架旁,那个背影太熟悉了。
她正弯腰查看地面标记,工装外套袖口卷到手肘,露出一截结实的小臂,皮肤被晒成浅褐色,手腕处有一道淡淡的旧伤疤。风吹起她额前几缕碎发,安全帽歪了一点,却没有去扶。导演模样的人站在旁边比划着什么,她频频点头,偶尔插一句,声音不大,但语气清晰,条理分明。
艾迪。
他还记得昨天她回复的那个“好”字,简短得不能再简短,却像是一扇关了很久的门终于松动了一条缝。他本以为见面会是在咖啡馆,或者片场休息室,甚至可能是某次公开活动的角落——可没想到,是这里。不是他选择的场景,也不是他能掌控的节奏。
他还没来得及开口,一个男孩从堆叠的模板后跑了出来,手里拎着半瓶水,脚步轻快地奔向她。
“妈妈!”
那一声喊得自然又亲昵,像是每天都会发生的事。
亚瑟的脚步猛地顿住,整个人像是被钉在原地。他感觉胸口一阵闷压,不是疼痛,也不是窒息,而是一种突如其来的失重感,仿佛脚下踩的不再是实地,而是坠入某个未曾预料的时间断层。耳边的一切声音骤然退去,只剩下那一声“妈妈”在脑中反复回响,像一根细针,缓慢刺入最深的记忆褶皱。
男孩约莫七八岁,穿着明显不合身的儿童工装服,裤腿挽了两圈,鞋尖沾着灰。他仰头说话时,侧脸轮廓在阳光下清晰浮现——高鼻梁,窄额头,眉骨微微隆起。尤其是右眼角下方那道浅淡的痕迹,在光线斜照下若隐若现。
那是胎记。
家族里只有他这一支有这个印记,小时候常被长辈提起:“这是咱们家的记号。”他曾以为这不过是血缘的偶然标记,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在另一个人脸上看到。更没想过,会在这个时刻,以这种方式。
艾迪伸手接过水瓶,顺手替孩子擦了擦汗,说了句什么,男孩笑着点头,转身又要跑开,却又忽然回头,目光直直朝这边望来。
那一眼,让亚瑟几乎屏住了呼吸。
清澈、警觉,带着一种不属于这个年纪的沉静。不是好奇,也不是害怕,更像是在确认什么——确认他是谁,为何站在这里,为何盯着他们看。
他迅速低下头,假装翻动手中的图纸,手指却僵硬得几乎握不住纸页边缘。耳边传来负责人介绍的声音:“……未来这里将设置互动装置区,观众可以沉浸式体验建筑演变过程。”但他一个字也没听进去,心神早已被十米外那对母子牵走。
“亚总?”对方察觉他走神,“您觉得这个区域做开放式展览空间怎么样?”
“嗯。”他应了一声,视线仍卡在那两人身上,“再靠近些看看。”
他们慢慢走近拍摄区域。艾迪正在跟工作人员讨论布景细节,语速平稳,逻辑严密,俨然是团队的核心。男孩安静地蹲在一旁摆弄一块木板,时不时抬头听几句,再低头继续,神情专注得不像个孩子。
“小亚明今天状态不错,”一个女副导走过来说,语气轻松,“昨天还说不想来工地……毕竟太像爸爸以前待的地方。”
空气仿佛瞬间凝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