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孩子身份的初步怀疑
第36章 孩子身份的初步怀疑 (第2/2页)他闭了闭眼,再睁开时已换了一种状态。不再是震惊的父亲,而是一个试图理清线索的人。他重新整理信息,逐条推演:
艾迪从未提及婚姻或伴侣,社交平台从不晒亲密关系,采访中谈及家庭总是含糊其辞;近五年公开行程中,她极少与异性同行,唯一一次例外是在两年前某电影节红毯,与一位身份不明的男性短暂并肩,随后迅速分开;孩子年龄推算,出生时间应在他们最后一次合作后的第十个月左右;当时她突然中断合作,称“家庭原因需要休整”,连经纪人都不知详情;之后半年未接戏,复出时风格沉稳许多,像是经历过重大变故,作品也开始偏向现实题材,尤其关注单亲家庭与儿童心理。
这些碎片原本各自孤立,如今却被一根看不见的线串了起来——那根线,是他缺席的时光。
他低头看着备忘录最后一行,指尖悬在输入框上方。犹豫片刻,打出一句话:
“不为打扰,只为确认。若真是我的孩子,我不会缺席接下来的日子。”
按下回车,他关闭手机,放进外套内袋。风从背后吹来,掀起了衣角,袖口露出一段腕表的金属光泽。他站在原地,望着那片忙碌的工地,听着远处传来的指令声和机械启动的嗡鸣。
男孩又一次出现在视野里,这次是独自蹲在一堆废弃钢管旁。他伸手捡起什么,仔细看了看,然后小心地放进口袋。动作认真,像在收藏一件重要物品。
亚瑟看得清楚——是一枚生锈的螺丝钉。
他忽然想起自己童年也有这样的习惯。每次随父亲去工地,都会偷偷捡些小零件带回家,藏在床底的铁盒里。有一次被母亲发现,骂他脏,他却死死抱着盒子不肯松手。父亲后来悄悄对他说:“这些东西看着不起眼,但哪天说不定就能派上用场。”那个铁盒后来在一次搬家时丢了,他难过了整整一个月。
他站在瞭望台上,没有动。
拍摄进入尾声,工作人员陆续收拾器材。艾迪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朝孩子招手。男孩跑过去,牵住她的手。两人并肩走向出口,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交织在一起,像一幅剪影画。
就在即将拐进通道时,艾迪的脚步短暂一顿,肩膀微微颤动,她没回头,只是轻轻拉了拉孩子的手,继续前行。
亚瑟看在眼里。
他知道那一下停顿意味着什么。不是巧合,也不是错觉。那是某种感应,像曾经无数次深夜通话时,她总能在他说出第一句话前就知道他的情绪。她的直觉向来敏锐,像野猫般警觉,尤其是在面对他时。
她感觉到了他在看他们。
但他没有追上去。
等母子俩彻底消失在通道尽头,他才慢慢走下瞭望台。路过日志台时,工程负责人迎上来,问要不要安排车送。
“不用,我走走。”他说。
走出大门前,他回头看了一眼。工地仍在运转,塔吊缓缓转动,工人穿梭其间。一切如常,仿佛刚才发生的一切只是日常片段。
可他知道,有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
他拿出手机,连接附近一家咖啡馆的公共Wi-Fi,将备忘录内容加密上传至私人云盘。随后新建一个文档,标题空白,只写下一行小字:
“下次到访时间:明早八点三十分,携带长焦镜头。”
收起手机,他迈步离开。
街对面的便利店门口,他停下脚步,买了一瓶水。拧开盖子喝了一口,凉意顺着喉咙滑下,却压不住内心的躁动。透过玻璃窗,他看见自己的倒影,还有身后工地上缓缓升起的一缕烟尘,在暮色中袅袅盘旋。
他转过身,靠在门边,静静望着那片喧嚣之地。
男孩临走前回头的那一眼,又浮现在脑海里。
清澈,沉静,带着一种不属于这个年纪的审视。
那一刻,他不像在看一个陌生人。
更像是在认亲。
夜色渐浓,路灯次第亮起,工地外围的霓虹灯牌开始闪烁。亚瑟站在街角,身影被拉得很长,像一道沉默的界碑。他知道,从今天起,他不再只是一个投资人,也不再仅仅是过去的那个自己。
他是来找答案的人。
而答案,或许就藏在那枚生锈的螺丝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