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家庭生活中的甜蜜瞬间
第47章 家庭生活中的甜蜜瞬间 (第2/2页)亚瑟顿了顿,喉结微微滚动。他没说话,只是调整了一下姿势,让声音放得更慢了些,每个字都清晰平稳,如同夜航中的灯塔信号。窗外风穿过阳台缝隙,吹动窗帘的一角,阳光随着布料的摆动,在地板上来回滑行,像一只无形的手在轻轻描画他们的影子。
故事讲完,小亚明没有立刻松手。他仰头问:“爸爸,你说我们家是不是就像这艘飞船?”
“为什么这么问?”
“因为你们都在,所以不会迷路。”
亚瑟没说话,只是用手掌贴了贴孩子的后脑勺,指尖穿过柔软的发丝。那一瞬间,他想起上周深夜回家时,客厅灯还亮着,小亚明蜷在沙发上睡着了,手里攥着一张画——画上是三个人手牵手站在月亮上,旁边歪歪扭扭写着:“等爸爸回来。”
艾迪轻轻叹了口气,手指蜷了蜷,握住了他的衣角。她的指节有些凉,但掌心却透着温度。
片刻后,小亚明打了个哈欠,眼皮开始打架。他挣扎着要站起来,“我还不能睡,下午要画画……”
“画什么?”艾迪柔声问。
“我们的全家福。”他含糊地说,声音已经带着梦呓般的模糊,“老师说,每个人心里最重要的东西,都应该画下来。”
话没说完,脑袋就一点一点地垂了下来。亚瑟小心地把他抱起来,动作轻得像捧起一片羽毛。孩子蜷着身子,呼吸渐渐均匀,手指还勾着书页的一角,仿佛生怕错过明天的故事。
房间里安静下来。
艾迪起身去厨房倒了杯温水,回来时坐在原位,双手捧着杯子取暖。她望着熟睡的孩子,眼神柔和得像春日湖面,倒映着整个世界的宁静。水汽氤氲上升,在她睫毛上凝成极细的小水珠。
“你刚才读得挺投入。”她说。
“很久没这样了。”亚瑟看着茶几上的书,指尖无意识摩挲着封面烫金的字迹,“以前总觉得这些时间可以做别的事。”
“比如开会、打电话、赶行程?”
他点头,目光落在自己手腕上的旧表上。表针走得不快也不慢,可这些年,它记录的大多是迟到、缺席和匆忙的告别。
“但现在呢?”
“现在觉得,有些事不做,也不会塌。”他转头看她,声音低沉却坚定,“反而有些事,错过了,就补不回来了。”
艾迪低头吹了吹水面的热气,轻声说:“他昨晚做了噩梦,梦见飞船爆炸了,一个人飘在太空里。醒来找不到你。我告诉他爸爸在书房工作,他抱着枕头坐到天亮,非要等你出来。”
亚瑟胸口一紧,像是被人狠狠攥住了心脏。他记得昨晚自己在改PPT,为了第二天的投资路演,熬到凌晨两点。书房的门关着,灯亮着,可孩子以为那光不属于他。
“我不是故意晚归的。”他说。
“我知道。”她抬眼,目光平静却不回避,“但孩子不懂‘不得已’。他只知道,灯亮着的时候,你不在。”
沉默蔓延了几秒,只有墙上挂钟的滴答声在丈量这段空白。
亚瑟缓缓站起身,走到电视柜前,打开那个红木盒子。盒子上了锁,钥匙一直挂在艾迪的项链上。她没阻止,只是静静看着。盒子里静静躺着一张纸,蓝色笔迹歪歪扭扭地写着三个人的名字,下面是几条稚嫩却认真的约定:“每天一起吃饭”“周末去公园”“睡前读书”……那是半年前家庭会议时,小亚明一笔一画写下的“家庭契约”。
他取出契约,轻轻抚平折痕,然后走回沙发,把它放在茶几中央,正对着阳光。
“从今天起,每天都在。”
艾迪看着他,没说话,只是把杯子放在一边,伸手拉住他的手腕。她的掌心微暖,带着一点汗意,像是压抑太久的情绪终于找到了出口。
“你知道最难的是什么吗?”她低声问。
“是什么?”
“不是坚持规则,而是相信它真的有用。”她盯着那张纸,声音轻得像自言自语,“我一直怕,怕这只是一个仪式,风一吹就散了。怕他又一次坐在黑暗里等你,怕我说‘爸爸会回来的’时,连自己都不信。”
亚瑟握住她的手,拇指缓缓摩挲她的指节,“那就让它成为习惯。一天接一天,一页接一页。就像读书一样,不贪多,但不停。”
她终于笑了,眼角泛起细纹,像是岁月刻下的温柔印记,“那你得记住,明天还要读第四页。”
“第五页也可以。”
“别贪多。”她提醒,语气带着笑意,“三页就行。”
他点头,“三页,一字不落。”
窗外传来楼下小孩踢球的声音,咚的一声撞在楼壁上,接着是一阵笑声跑远。屋内光线依旧明亮,照在契约纸上,墨迹清晰可见,连孩子写错后涂掉的痕迹都历历在目。
亚瑟重新坐下,身体放松地陷进沙发。艾迪靠回他肩头,两人谁都没再开口。时间像被拉长的糖丝,缓慢而柔软地流淌。远处传来电车驶过的轻响,邻居家的狗吠了一声,又归于寂静。
小亚明在睡梦中翻了个身,嘴里咕哝了一句听不清的话,一只脚从毯子里伸出来。亚瑟弯腰帮他掖好边角,动作轻得像怕惊扰一片落叶。
艾迪闭上眼睛,呼吸变得绵长。她的手指仍缠着他的袖口,没有松开,仿佛只要这样,就能留住此刻的真实。
亚瑟望着窗外,阳光正一点点移过窗台,照到书架最下层的相框上。那里夹着一张旧照,三人站在海边,孩子举着贝壳大笑,海风吹乱了他们的头发。照片边缘有些褪色,笑容却愈发鲜明。
他没动,也没说话。
只是把手覆在妻子的手背上,稳稳地压住那份契约的边角,仿佛在宣誓,也仿佛在祈求。
楼下自行车铃铛响了一声,清脆地划过午后。
屋里的人没有回应。但他们都知道,这一次,没有人再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