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幕后黑手的初步浮现
第67章 幕后黑手的初步浮现 (第1/2页)清晨六点,城市还在沉睡,街道上只有零星的清洁车缓缓驶过,洒水声在寂静中轻轻回荡。楼宇之间,一扇窗透出微弱却坚定的光——是亚瑟书房的灯。
他坐在书桌前,背脊挺直,像一根绷紧的弦。电脑屏幕泛着冷白的光,映在他略显憔悴的脸庞上,眼底有青黑,但眼神锐利如刀。数据流在终端窗口不断滚动,绿色字符如同暗夜中的密码洪流,无声地揭示着某种被刻意掩埋的真相。昨夜小亚明熬到凌晨三点,终于将最后一段加密信息解码完成,原始日志刚刚导入分析系统,自动比对程序正在运行。
亚瑟的目光停在屏幕上那三笔异常转账的终点账户名上:“北辰资本”。
四个字,像一枚钉子扎进他的记忆深处。
他没有立刻动作,只是静静地看着,仿佛在确认这是否是一场巧合。可他知道,这不是。商业世界里,哪有什么偶然?尤其是涉及百亿级项目的资金流向,每一分钱都有它的轨迹和意图。
三年前的那一幕,骤然浮现眼前。
并购案听证会上,北辰资本代表陈立远穿着剪裁精良的深灰西装,站在投影幕布前,语气平稳却不容置疑:“这个市场不需要犹豫的人。亚瑟先生,你挡了我的路,迟早要出局。”他说这话时,目光直视亚瑟,嘴角甚至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可那双眼睛,冷得像冬夜结冰的湖面。
当时会议室一片沉默,股东们神色各异,有人皱眉,有人低头记录。亚瑟没反驳,只点了点头。项目最终被截胡,对方以极快的速度完成注资交割,而原本卡壳的资金链竟一夜之间畅通无阻。业内传言四起,说是有“背景”撑腰,可查无可查,最后只能归为“资本运作能力强”。
亚瑟那时选择了退让。不是怕,而是判断局势未明,硬碰只会两败俱伤。他以为那是竞争的终点,如今看来,那不过是风暴前的第一道雷声。
他伸手点了根烟,火光在昏暗中闪了一下,随即被掐灭在玻璃烟灰缸里——他从不在书房久留烟味,尤其不愿让艾迪闻到。但他需要这一瞬的清醒,来压住心头翻涌的情绪。
鼠标轻点,他调出了三年前的档案压缩包。层层权限验证后,一份PDF缓缓加载出来:《FZ-917项目尽调报告》,附件包含股权结构图、资金审批流程、关键人物访谈记录。他一页页往下翻,手指不自觉地收紧。
北辰资本当时的实际控制人确实是陈立远,公开履历写着“已于2021年正式退出企业管理,转为顾问身份”。可就在最近三个月,这家注册于开曼群岛的离岸基金突然活跃起来,频繁进行跨境资金划转,操作时间多集中在深夜或节假日,刻意避开监管高峰。
更让他瞳孔微缩的是,这些资金流动路径,与华侨托投资基金挪用案中的洗钱模式高度重合——同样的跳板公司、相同的结算银行、甚至连中间代理人的名字都出现了两次交叉。
这不是模仿,这是同一个人的手笔。
他还记得线人三天前发来的那段加密通讯。经过语音反向降噪处理后,一句短短的话浮出水面:“亚瑟快动了,先把他名声打烂。”
声音被变调处理过,机械感明显,但语序节奏、关键词前置的习惯,让他几乎瞬间锁定目标。陈立远说话从来不喜欢铺垫,总是直击要害;而且他惯用“打烂”这种粗粝词汇形容舆论战,而不是“削弱”或“影响”。
亚瑟闭上眼,脑海中勾勒出对方的策略脉络:第一步,通过匿名爆料引导媒体发酵,抹黑他的操守与能力;第二步,切断上下游合作方的信任链条,制造孤立效应;第三步,在他陷入被动时突然出手,低价收购核心资产,完成市场清洗。
整套计划环环相扣,步步为营。表面看是财务危机,实则是精心策划的心理战与生态围剿。
他打开新文档,开始整理证据链。左侧是资金流向图,用不同颜色标注跳转节点;中间是通讯时间线,精确到分钟级别的时间戳串联起可疑行为;右侧则是历史交集对照表,列出他与陈立远在过去十年间的所有接触场景——会议、谈判、饭局、媒体对谈……
三条线,最终汇聚在一个坐标点上:2024年3月,北辰资本重启运营的当天,一封匿名举报信寄到了证监会稽查局,指控亚瑟团队涉嫌内幕交易。紧接着,两家财经自媒体同步发布深度报道,标题耸动,《昔日行业标杆,是否已成资本蛀虫?》
节点吻合,动机清晰,行动轨迹完整。
虽然目前仍缺乏直接证据证明陈立远下达了指令,但整个逻辑闭环已经成型。法律意义上或许尚不足以立案,但在实战层面,这已是足够发起反击的信号弹。
他靠在椅背上,指尖轻轻敲击桌面,发出规律的“嗒、嗒”声。这习惯从小就有,每当他在思考关键决策时,身体总会自发做出这个动作。母亲曾说,这是脑子在“踩油门”。
门外传来细微响动,木地板轻微吱呀了一声。是艾迪起床了。
她走路一向轻,像是怕惊扰什么。走廊尽头的卫生间亮起灯,水流声响起,接着是厨房水壶烧开的鸣笛。几分钟后,脚步声再次靠近,门缝下投进一道暖光。
一杯温热的豆浆被轻轻放在书桌角落,杯底压着一张折叠整齐的便条纸。亚瑟展开一看,上面是熟悉的字迹:“别熬太狠。你不是铁做的。”
他嘴角微微动了一下,却没有笑。他知道她是故意不说破,不想让他觉得被监视或打扰。但她一直都知道他在做什么,也知道他承受的压力有多大。
手机震动了一下,显示时间为七点十分。他拿起笔,在笔记本空白页写下三行字:
幕后黑手——陈立远。
动机:报复+市场清洗。
手段:金融操控+舆论压制。
字迹工整,毫无颤抖。写完后,他合上本子,拨通私人律师周正的电话。
“今天下午三点,我需要见面。”
“好,老地方?”
“不,换个安全屋。带齐民事和刑事方面的材料准备清单。”
“涉及什么级别?”
“重大商业阴谋,可能牵连境外资金与媒体共谋。”
“……明白了。不能电话说?”
“不能。当面谈。”
挂断电话,他将打印好的资料逐份装入黑色防水文件夹,封面贴有防伪标签,内层加装RFID屏蔽层。输入六位数密码,将文件夹锁进书房保险柜底层抽屉。动作稳健,没有一丝迟疑。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自己已不再是一个被动防御的企业管理者,而是一名进入战备状态的指挥官。每一个步骤都可能被监听、被追踪、被预判。所以他必须更快、更准、更隐蔽。
上午十点零七分,邮箱提示音响起。
一封来自未知地址的匿名邮件静静躺在收件箱顶部,标题是:“FZ-917-Δ账户补充信息”,发件人显示为乱码字符。附件只有一个音频文件,大小仅1.2MB。
亚瑟戴上降噪耳机,连接物理隔离的备用设备,反复检查网络环境安全后,才按下播放键。
里面是一个女人的声音,语速极快,带着职业性的冷静:“……账户跳转通过马绍尔群岛壳公司‘OceanicTrustLtd’中转,最终进入北辰旗下‘星海二期’基金。操作指令来自编号L9终端,权限等级为最高级。签字人为陈立远本人,电子签名经双重认证通过,时间戳为UTC+8,4月3日凌晨1:17。”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