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资金困境的暂时缓解
第75章 资金困境的暂时缓解 (第1/2页)凌晨三点十七分,城市陷入最深的静默,街道上的路灯一盏接一盏地亮着,像沉睡者均匀的呼吸。物流中转站的监控屏幕上,三辆货车的信号如同被黑暗吞噬般,毫无征兆地从地图上彻底消失。亚瑟盯着屏幕,瞳孔里映出那几条骤然中断的轨迹线,指尖在键盘边缘轻轻敲了一下,仿佛在确认某种节奏。
他没有立即反应,而是缓缓吐出一口气,抬手揉了揉眉心。连续三十六小时未合眼,他的大脑却异常清醒——这种清醒带着金属般的冷感,是长期处于高压决策中的身体本能。两秒后,他调出资金系统界面,输入密钥时动作精准得近乎机械。页面跳转,跨境结算账户余额赫然显示:30,420,000.00元。
这个数字他曾反复核对过七次。
他没有犹豫,甚至没有再看一眼账户来源路径,直接创建转账指令。用途栏他敲下“预付影视制作服务费”,六个字平稳而克制,像是为一场风暴披上合法外衣。收款方选择的是新剧项目专用托管账户,一个由三方共管、受监管备案的独立资金池。确认信息无误后,他按下发送键,系统弹出提示框:【交易已提交,预计四小时内到账】。
手机震动了一下,银行专员的回复简洁明了:“操作完成,未触发预警。”
亚瑟靠在椅背上,闭眼五秒。这五秒里,他放空一切,不回忆过去三周的资金拉锯战,也不去想背后那只若隐若现的手。窗外城市的轮廓模糊成一片灰蓝,楼下的客厅灯早已熄灭。他知道艾迪习惯熬夜改剧本,但她今晚必须休息。明天一早六点,新剧正式开机,整个剧组三百多人等着第一笔薪酬落账才能安心开工。
他重新睁开眼,打开项目管理后台刷新资金流水。页面还停留在昨日的记录,绿色的“同步中”图标缓慢旋转,像一颗迟迟不肯跳动的心脏。他把页面最小化,切回监控系统。片场各点位信号正常,红外布防网稳定运行,守流小组已完成最后一次夜间巡逻。赵铮发来消息:“一切就绪,等天亮。”
亚瑟回了一句:“保持警戒。”然后重新看向资金页面,目光如钉。
时间一分一秒爬行。五分钟前,财务总监来电确认,制片主任已准备好薪酬发放材料,只等资金到位便向全组通告。这是稳定军心的关键一步。前期因融资断裂,剧组拖欠工资近两个月,灯光组走了三分之一,摄影助理集体辞职,甚至连场记都临时顶替过录音师。现在,必须用实打实的动作让他们相信:这次是真的活下来了。
四点零三分,页面终于跳出一条新记录:【入账30,000,000.00元】。
亚瑟盯着那行字看了两秒,眼神里没有喜悦,只有一种近乎悲壮的确认。他手指敲下打印快捷键,文件自动传到楼下办公室的打印机,财务团队会立刻拿到凭证开始走流程。他知道,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将是决定人心走向的黄金窗口。
他起身,拿起挂在椅背上的深灰色羊毛外套走出书房。楼梯地毯吸住了脚步声,整栋房子安静得能听见空气流动的细微声响。路过主卧时,门缝里没有光透出。他停顿了一瞬,终究没推门进去,径直走向车库。
黑色商务车已经启动预热,仪表盘泛着幽蓝微光。他坐进驾驶座,车子缓缓驶出地下通道。清晨的风从车窗缝隙钻进来,带着一点凉意和露水的气息。他没开空调,任由清醒的感觉一点点爬上神经,驱散残存的疲惫。
五点四十分,影视基地东门。晨雾尚未散尽,安保人员核对车牌后抬起栏杆。他将车停在制片办公室外,下车时看见艾迪的保姆车刚到棚区入口。
她下车的动作很利落,穿着浅灰色长风衣,头发扎成低马尾,肩上挎着剧本包。场务迎上去引路,她点头致意,脚步没停。小亚明跟在后面,背着双肩包,手里拎着保温饭盒,脸上还带着少年人特有的倦意与倔强。
亚瑟站在远处看着。他对讲机响了,赵铮的声音传来:“电力系统稳定,所有备用设备待命,柴油发电机燃料储备充足。”
“好。”他应了一声,收起对讲机。
他没往摄影棚走,而是拐进旁边的临时办公区。财务主管已经在等他,手里拿着一叠支票,每一张都盖有银行电子验印章。
“名单核对完了,一共六十七人,首月预付款全部准备就绪,补发部分也按比例拆分完毕。”
亚瑟点头,“你去宣布吧,就说资金已到账,后续款项按合同执行,绝不拖欠。”
财务主管快步离开。不到十分钟,制片办门口聚起一群人。当支票被一一递到手中时,有人低头看了好久才抬头笑出来,眼角泛红;有人当场给家人拨了电话,声音颤抖地说“钱到了”;还有个老道具师默默把支票塞进贴胸口袋,拍了两下,像是在安抚一颗不安跳动的心。
亚瑟透过玻璃窗看着这一幕。他的手机响了,是司机老陈。
“小亚明的课表安排好了,学校那边也沟通完毕,今天起全程封闭接送,不会影响学业。另外,您交代的安全路线调整也落实了,每天换两条不同路径。”
“辛苦了。”他说完挂断。
棚内传来导筒敲击声。第一场戏开始。亚瑟绕到监视器后方,技术员给他让出位置。画面里艾迪站在雨景台上,人工降雨系统开启,灯光打湿她的侧脸,水珠顺着下颌滑落,像一层薄雾笼罩着。
导演喊卡后,她摘下耳机走向副导演,两人低头讨论几句,她伸手比划了一个镜头角度。很快,现场调整布光,重新走位。这场戏讲的是母亲在暴雨中寻找失踪孩子的最后一丝希望,情绪层层递进,极难把控。
这场戏拍了三次。最后一次通过时,全场响起掌声。副导演高声说:“第一天,完美收工!”
中午十二点,剧组进入轮休。艾迪坐在遮阳伞下喝水,脸色略显苍白,但神情专注地翻着修改版剧本。小亚明蹲在不远处帮灯光组整理线材。他个子不高,动作却麻利,时不时抬头问一句“这个插头接哪”,语气认真得像个真正的助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