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未来的规划,高考是最大的风口
第十四章 未来的规划,高考是最大的风口 (第2/2页)现在是1976年,77年就要恢复高考了。
第一年恢复高考,那绝对是一条最好的出路。
这些年虽然不能说教育断层,但很多人根本就没有接受过多少正规教育。
就算是城里的高中生,基础都相当的薄弱,知识碎片化。
文科生主要是以学习政治、时政内容为主。
对于传统的文史知识涉略极少。
甚至很多大学生写出来的文章都是以口号式或者报道式的文风。
缺乏文学性和深度。
外语的话主要是以俄语和英语为主。
但是,现在的大学生也只是懂得基础语法和简单的词汇。
实际应用几乎为零。
至于理科,数学方面,很多人连初中阶段的代数和几何基础都不能完全掌握。
而高考考的也只是一元二次方程,平面几何等初中级别的知识。
物理化学这些也几乎是以工业常识和农业技术为主。
很多人连定理、公式都掌握不全。
可以说,后世随随便便一个初中生回去,都能吊打都现在很多大学生。
可饶是这样,77年宣布恢复高考,560万的考生中,录取率不足5%。
周青虽然当年没有参加过高考。
但在部队的扫盲班学习过一段时间。
后来他身家过亿,老来得子,对儿子宝贝得很。
可因为儿子一度骄纵厌学。
为了给儿子陪学,他可是下过苦功夫的。
“我虽然对初中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但高中知识还是缺乏系统的学习。”
周青衡量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虽然陪学期间,他在家陪着儿子一起上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家庭教师的课。
但毕竟没有系统地上过学。
想要参加高考,还得找一些相关的书籍来自学。
“不过我的英语很不错,这个应该可以加分。”
周青心中想着。
毕竟曾经是首富。
作为上市公司的老总,难免要和一些外国人打交道。
甚至周青为了拓展海外市场,还在国外住过一段时间。
因此周青的英语还是相当不错的。
起码正常交流方面肯定不是问题。
虽然第一年恢复高考,外语并不是必考科目。
却可以选择加考。
只是外语的附加分比较少。
只能按成绩的10%计入总分。
如果周青的外语能考满100分的话,也只有10分能计入总分。
10分看似不多,但也绝对不少了。
毕竟高考向来有:多考一分,干掉千人的说法。
因此高考之路算是真正改革开放(1978年)之前,最大一个风口。
很多人实现阶级跃迁就靠这一次的高考。
虽然周青如果按照上一世的经历,选择等待(1979年)对越反击战混军功,也能混得风生水起。
可是那一战导致周青痛失生育能力。
直到四十多岁才老来得子,得来的还不是他自己的种。
这个打击对周青来说太大了。
这一世,周青必须要做出改变,弃武从文。
只是,想要顺利参加高考,除了自学,他还得想办法和马保国队长打好关系。
因为77年的高考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参加的。
那是需要经过严格的政审。
并且还要有生产队或者公社的推荐信。
还有就是林婉儿。
据周青所知,林婉儿从小就锦衣玉食,学习成绩非常好。
得提醒她好好复习,争取参加高考。
虽然她家里成分不好,但只要好好上工,表现优异并且获得推荐信。
还是可以参加高考的。
只要她能顺利考上大学,甚至有可能提前让她家里获得平反的机会。
就在周青想着想着,迷迷糊糊快要睡着的时候。
一阵轻微的脚步声突然把周青惊醒了过来。
“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