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初至北疆,神医扬名
第十四章 初至北疆,神医扬名 (第2/2页)途中经过一个驿站打尖时,他们听到了更惊人的消息:数日前,上京发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骚乱,一伙身份不明的贼人冲击了京兆尹府的大牢,虽未劫走重犯,却放走了不少轻犯,引得全城戒严,据说摄政王雷霆震怒。
听到这个消息时,萧煜正拿着水囊喝水,嘴角几不可察地勾起一丝冷峭的弧度。栗晓燕瞬间明了,这就是他所说的“大礼”——用一场混乱,来掩盖他们北上的真正踪迹,同时给宇文擎添点堵。
这个男人,不仅桀骜,而且睚眦必报,手段狠辣。
越往北走,地貌逐渐变得荒凉,城镇稀疏,人烟渐少。天气也愈发寒冷,风中带着凛冽的寒意。沿途的民生显然不如京畿,偶尔能看到面黄肌瘦的流民和荒废的田地。但与之相对的,是边境地区那种粗犷、尚武的气息越发浓厚。
大约行了十余日,队伍终于抵达了北疆的重镇——朔方城。
这是一座完全为战争而生的城池。城墙高大厚重,用巨大的青石垒成,上面布满了刀劈斧凿和烟熏火燎的痕迹,透着一股沉甸甸的煞气。城头旌旗招展,士兵盔明甲亮,眼神锐利,与京中禁军的浮华截然不同。
萧煜的队伍刚到城下,城门便轰然打开,一队将领迎了出来,态度恭敬中带着发自内心的拥戴。
“恭迎世子回城!”
萧煜微微颔首,策马入城。栗晓燕跟在队伍中,好奇地打量着这座陌生的城市。街道宽阔,但行人大多步履匆匆,商铺贩卖的也多是皮货、药材、铁器等实用物资,少见京中的绫罗绸缎、古玩字画。整个城市都弥漫着一种紧张而有序的氛围。
萧煜将栗晓燕和惠儿安置在城中一处僻静、但守卫森严的宅院里。这宅院比京畿的庄园要简朴许多,但更加坚固安全。
“这里是军镇,不比京师,条件简陋,委屈栗先生了。”萧煜说道,称呼依旧客气,但语气中多了几分属于主人的随意,“你先在此安心住下,需要什么,跟管家说。军中事务繁杂,我需先去处理,晚些时候再与你详谈。”
栗晓燕知道,到了人家的地盘,自己这个“客卿”需要重新定位。她点头应下:“世子请便。”
萧煜匆匆离去。栗晓燕站在院中,看着北方高远湛蓝的天空,深深吸了一口带着沙土和冰雪气息的冷冽空气。
终于,暂时安全了。
但她也清楚,这不过是换了一个战场。北疆并非世外桃源,这里有这里的规则,有这里的明争暗斗。宇文擎的威胁并未消失,而如何在这里立足,如何利用萧煜的势力发展自己,如何将手中的筹码转化为真正的力量,是摆在她面前的新课题。
她回到房中,脱下那身沉重的皮甲,换上一身简便的棉袍。惠儿终于可以放松下来,却开始发起了低烧,显然是路途劳顿加上水土不服。
栗晓燕一边照顾惠儿,一边整理着思绪。北疆,苦寒之地,资源匮乏,但也有其优势:相对独立,民风彪悍,与外界交流频繁。她的商业计划,或许可以在这里找到更适合的土壤。黄花蒿药,在这里将是硬通货。而边境贸易,更是大有可为。
傍晚时分,萧煜来了,还带着一名头发花白、但眼神矍铄的老军医。
“这位是孙医官,军中的老人了。”萧煜介绍道,“你给的药方,他看过了,惊为天人。有些细节,他想当面请教。”
老军医上前,对着栗晓燕郑重一揖,语气激动:“栗先生大才!此药若能量产,实乃我北疆将士之福!老朽有几个疑难……”
看着老军医那热切而纯粹的眼神,栗晓燕心中微微一动。在这里,她似乎找到了一种在勾心斗角的宫廷中从未感受过的东西——一种基于实际需求的、相对简单的价值认可。
她收敛心神,开始与孙医官详细探讨起药方来。
新的生活,就这样在北疆凛冽的风中,拉开了序幕。前途依旧未卜,但脚下的路,似乎坚实了一些。
生存率的光标,在她脑海中,悄然跳到了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