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一百九十八章 神兵利器
四千一百九十八章 神兵利器 (第2/2页)基地机场除了保障科研试飞,还开通了到安西的固定航线,每天一班客机,一个半小时直达,机票对员工免费,家属也能享受折扣。
要是想自驾,园区里有新能源共享车队,扫码就能开走,充电网络覆盖整个基地。”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座众人:“当然,光靠硬件还不够。我们的薪资待遇比一线城市同岗位要高出三成,科研人员还有项目分红和股权激励,每年带薪假期不少于二十天,表现优秀的员工还能享受全家免费体检和疗养。
说白了,就是用真心换真心,你给员工解决后顾之忧,员工才能把心思全放在科研上。”
说到这里,吴浩笑了笑:“现在基地里不少员工都是自愿过来的,因为这里的福利待遇要比安西那边高的多,所以不少人都愿意留在这里。。
上次有位搞材料研发的教授跟我说,‘这里条件比家里还好,哪还有理由不安心搞研究?’我想,这就是对我们后勤工作最好的肯定了。”
张副总听得连连点头,看向吴浩的目光多了几分赞许:“能把后勤做到这份上,难怪能留住这么多人才。
看来你们不仅懂科研,更懂人心啊。”
“都是被逼出来的,”吴浩谦和地摆摆手,“毕竟搞科研靠的是人,人心稳了,队伍才能稳,队伍稳了,才能啃下硬骨头、搞出真成果。”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会心的笑声,原本略带严肃的气氛愈发融洽。
周院士推了推眼镜,看向吴浩的眼神里,多了几分对这份务实与远见的认可。
当然了,不光是认可和赞赏,也有提出质疑的,比如就有一位中年专家提出自己的疑问道:“吴总,你们花这么大经历和资金建造和维持这座研究基地,真的值得吗,这么大的负担会不会成为贵公司的巨大负担。”
听到这个问题,现场众人都不由的点了点头,纷纷看向吴浩,等待他的回答。
确实,在沙漠隔壁上建造如此规模的一个科研基地,维持上万人的科研工作,这个花费无疑是巨大的,这些真的值得吗?
吴浩听完这个问题,非但没有丝毫慌乱,反而坦然一笑,语气沉稳地回应:“这位专家问得好,这也是我们最初建设基地时反复论证的核心问题,投入与回报的平衡。”
他走到屏幕前,调出一组动态数据图表:“大家可以看这组数据,过去十年我们在基地建设上总投入约数百亿,其中基建和后勤占数十亿,科研设备和技术攻关占上百亿。
乍一看确实是笔天文数字,但我们每年通过技术转化获得的收益,已经从五年前的不足百亿,增长到去年的数百亿,今年预计能突破千亿。”
“单说眼前的回报,”吴浩指向能源中心的图标,然后说道:“我们的光伏和风能电站,每年除了满足基地自用,还能向国家电网输送12亿度清洁电,仅此一项年收入就超过6亿。
峰谷储能中心参与西北电网调峰,去年收益也达到4.3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