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二百一十五章 给国家攒底气
四千二百一十五章 给国家攒底气 (第1/2页)前年有个焊工师傅,凭改进某型武器装备表面装甲的焊接工艺的建议,拿了年度创新奖,奖金比部门主任还高。”
窗外的阳光渐渐西斜,湖面的波光变成了金色。
一位来自科学院的专家忽然问道:“小吴,你们搞这么多花样,归根结柢是为了技术突破吧?
现在国际竞争这么激烈,你们在关键领域有多大把握?”
吴浩沉默了几秒,起身走到窗边,指着远处荒漠,然后微笑着说道。
“把握谈不上,只能说尽全力。”
他的声音很平静,却带着一股韧劲,然后接着讲道:“就说电磁炮,美国搞了二十年,我们起步晚,但现在炮口动能已经超过他们的现役型号。
为什么能追上?
因为我们敢试——别人用传统材料,我们用自研的陶瓷复合材料。
别人靠人工调校,我们用智能算法优化弹道。
这些突破,靠的不是某个人,而是整个团队的创造力。”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个人,继续讲道:“您刚才问关键领域的把握,我觉得最大的把握,就是我们有一群愿意扎根戈壁、敢想敢干的人。
他们住在这里,不是因为这里的帝王蟹有多好吃,也不是因为公寓有多舒服,而是因为在这里能做别人做不了的事,能让中国的技术不再被人卡脖子。”
张副总站起身,走到吴浩身边,望着远处的能源矩阵,不由的赞道:“说得好。
当年我们在猫耳洞吃不上饭,照样能打胜仗,靠的就是一股气。
现在条件好了,这股气不能泄。
你们在这儿搞的不只是技术,是在给国家攒底气啊。”
“是啊,攒底气。”
周院士也站了起来,他的头发在夕阳下泛着银光,说道:“我年轻的时候,国家穷,搞‘两弹一星’,靠的是‘勒紧裤腰带’。
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有条件了,就该让搞科研的人挺直腰杆,让他们知道,国家拿他们当宝贝。”
茶桌旁的年轻人们都没说话,但眼里的光比刚才更亮了。
那个想跳槽的年轻工程师掏出手机,悄悄给同事发了条消息:“这儿的创新积分制度不错,咱们回去也给领导提提建议?”
吴浩看到了他的动作,没说什么,只是笑了笑,给大家续上最后一轮茶。
枸杞芽茶的清香在空气里弥漫,混合着窗外湖面的湿润气息,竟让人忘了这是在千里戈壁之中。
人工湖的喷泉还在轻轻涌动,水珠折射着阳光,像撒了一把碎金子。
休息室里的茶香、窗外的风声、远处隐约传来的无人机嗡鸣,交织成一种特别的韵律,那是属于这片戈壁的心跳,沉稳而有力。
吴浩的办公室位于科研中心主楼的三层,落地窗正对着人工湖,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在地板上投下规整的光斑。他刚送走考察团,身上还带着餐厅里淡淡的海鲜气息,进门先拧开桌上的紫砂壶,倒出半杯凉透的枸杞芽茶一饮而尽,喉结滚动的瞬间,眉宇间的疲惫散了大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