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三八章 必争之地
第二一三八章 必争之地 (第2/2页)李承乾面沉似水,与诸位大臣看着舆图之前侃侃而谈的房俊。
李勣叹了口气,道:“若有一日真蜡统一半岛,则如当初之高句丽也。”
隋炀帝、太宗皇帝先后倾举国之力征伐高句丽,当真如同民间所言那般只是因为好大喜功、欲建千古功业吗?
这方面的原因当然有,但更多还是意识到了统一、发展的高句丽对于帝国东北边疆的巨大威胁。与其任其发展、将来不可避免的开战,还不如先发制人,防范于未然之中。
今日之中南半岛,一如当初之辽东。
马周道:“可即便摧毁真蜡,其地广袤、河川纵横,总不能屯驻数十万大军加以治理吧?帝国受不得那般消耗。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一旦大军撤退,那些余孽便会从山里跑出来再度兴风作浪,难道还能一次又一次前去剿灭?”
帝国发展迅速、国力蒸蒸日上,可一旦被一场规模浩大、旷日持久的战争拖住,极有可能陷入不可自拔的泥潭,当下大好局面毁于一旦。
所以文官集团一而再的阻止军方不断开战,并非全无道理。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
房俊用手指在舆图之上中南半岛之南部沿海几个地方一一点过,说道:“雉棍、吞武里、三岗……这几处地方皆处于大河出海口,地域宽广、地势平坦,可分别修建海港进驻水师,再扩建城池予以治理,便可以牢牢钉在半岛之上,大唐军队随时随地都可顺利北上、无可阻挡。”
当说到“扩建城池、修建海港”之时,他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与其目光交汇,顿时明白了房俊的用意……这三处地方,可以作为亲王之封国啊!
其地虽远但有海路联通,看似偏僻实则水土丰饶,既能化解真蜡之威胁,又能防御帝国之南疆……实在太合适了!
但此等用意咱不能宣之于口,否则“为了亲王封国之土而开战”的理由必然遭到文官们集团反对,更别说还会有无数勋臣贵戚、世家子弟蜂拥而来求取战功,被这些人掺沙子一般参与进去,即便最后获胜也会白白付出太多损失。
而以帝国战略安全为由,则会避免诸多麻烦。
李承乾心领神会,颔首道:“真蜡确实威胁重大,兵部可将其与进攻林邑国合并制作一份统筹全局之作战计划,务必详尽周密、万无一失,而后提交至军机处,由我与诸位军机大臣严加审核,尽快发动战争消弭威胁。”
“喏。”
房俊朗声应下。
刘洎面色难看,之前他说要有政事堂参与估算粮秣辎重之耗费,但现在陛下却只说军机处参与,明显将政事堂排除在外……虽然心中不满,可既是攸关帝国南疆之战略稳定,他又岂敢不顾大局?
好在李承乾似乎也觉得如此大战将政事堂排除在外有些不妥,遂温言道:“作战计划拟定之后,会送抵政事堂由诸位宰辅审核估算一应耗费,而后筹集粮秣予以支援。这一战干系重大、不容有失,还望诸位爱卿携手并肩、确保必胜。”
“喏!”
诸位大臣齐声应命。
……
偏殿之内,灯烛燃照,几样精美的菜肴摆放餐桌之上,又有内侍温了黄酒、放置一旁。
君臣相对而坐、同桌用餐。
一般来说似这等身份尊贵之人物皆采取分餐制,但偶尔同桌用餐则意味着一种特权、甚至是一种赏赐,足以彰显君王之器重、亲近,非心腹之臣不能获取此等殊荣……
房俊执壶斟酒,李承乾则摆摆手将一旁的内侍斥退,殿内只有君臣二人,可畅所欲言、勿需避讳。
李承乾喝了口黄酒,示意房俊自便,而后问道:“二郎觉得中南之地适合封邦建国?”
房俊吃了口菜,喝了口酒,相比于白酒、葡萄酿、三勒浆等等,还是感觉黄酒更加适口,且多饮亦不伤身。
“刚才微臣还有一些想法并未吐露……帝国陆上版图在短期内基本已经固定,所有精力都应放在治理云梦泽、开发岭南之上,重点在于六诏,更何况还有辽东……勿需向外扩张,便可收获数百万亩良田,安置数千万百姓。中南半岛因为河川地理自然与大唐分隔,即可安置亲王就藩,亦能成为帝国南疆之屏障,岂可使其游离于外反而成为南疆之威胁?中南半岛,实乃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