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零一章 中资股主导的复苏年
第一八零一章 中资股主导的复苏年 (第1/2页)2005年,沪鹏两市的股票、基金和权证的总成交金额为亿元,同比增长了275%;券商经纪业务收入普遍增长了260%。
8月22日,在被叫停9年后,权证交易在A股市场重新启动。宝钢权证亮相后的五个交易日上涨了1.62倍,最大涨幅超过200%,但第6个交易日则大跌15.43%。12月6日,包括鹏市3个权证在内的6只权证总成交额高达101.8亿元。
2005年,证券业税前利润总额为312.43亿元,税后利润209.23亿元,其中证券公司税后利润总额为189.45亿元,84.2%的证券公司盈利。
其中,鹏城证券实现净利润67.62亿元,申银万国证券17.25亿元,国泰君安证券14.35亿元,海通证券12.26亿元,中信证券10.24亿元,中金证券9.32亿元,广发证券8.26亿元,民申证券7.65亿元,中信建投3.42亿元……
开业不到半年的民申证券正好赶上A股上下剧烈震荡、成交火爆的良机,没有套牢盘和债务,手握近37亿元现金,投资20亿元,“借鉴”鹏城证券公司投资的股票,在底部建仓,自营业务赚得盆满钵满,2005年每股收益0.15元。
总经理张明亲自出马,同东方资产公司和被托管的闽发证券大股东谈判,整体收购宣告破产的闽发证券。
闽发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是成立于1988年的综合性券商,注册资本8亿元人民币。
公司拥有京城、沪海、榕城等五个区域性管理总部和蓉城代表处,在闽省以及京城、沪海、蓉城、江城、津门、鹏城、洪城、绿城、金陵等大中城市,已先后设立29家证券营业部及19个证券服务部,并形成了以沪海为中心覆盖全国的投资银行业务网络。
公司业务品种从原来单一的经纪业务逐渐发展成为涉及投行、经纪、自营、投资咨询、债券基金、资产委托管理、代办转让等众多领域的多元化业务,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业务品种较为齐全的券商之一。
从1999年起,董事长吴永宏控制的五家公司相继成为闽发证券的股东,他通过这些公司以借款的名义先后挪用闽发证券近20亿元的资金。
2001年,吴永宏出t后;董事长张小卫掌控闽发证券,继续以个人或闽发证券的名义挪用资金,投资房地产、股票、期货等……
截止2004年,闽发证券亏损高达30亿元,资不抵债,濒临破产,避免局势失K,证监会委托东方资产公司托管。
2005年7月15日,债权人无法达成一致意见,闽发证券宣告重组无望,宣告破产,破产清算工作正式启动。
张明以前一直主持鹏城证券公司的收购工作,接到东方资产公司一个朋友的电话,向董事长魏宏和副董事长孙健汇报,临时股东大会形成决议,同意其收购行动。
-------
2005年年报快讯,鹏城证券公司拥有32家分公司,482家证券营业部和25家期货营业部,员工人,开户账户2382万,其中开通线上交易业务1562万人,总资产752.82亿元,净资产412.74亿元,总股本70.762亿股,每股收益0.96元,每股净资产5.83元。
截止1月20日,鹏城证券公司自营业务(200亿元)的账上盈利31.34亿元,淘宝资产管理公司(500亿元)的账上盈利76.34亿元,鲲鹏助学扶贫基金会(200亿元)的账上盈利32.16亿元,孙健亲自操作的家人资金(10亿元)的账上盈利2.53亿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