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5章 不用出最大的王就可以解决你
2205章 不用出最大的王就可以解决你 (第1/2页)除了陈娟200米22.33夺冠。
韦勇丽也23秒拿到了第四。
第一次赢了传奇选手布朗。
这个成绩在国际上当然不算什么,但是放在亚洲已经非常非常的好。而且这场比赛可没有风速,成绩相当的强硬。
而且这才是赛季第一次首秀。
韦勇丽自己都觉得很不错了。
接着是男子200米的大战。
根本没人想过。
又是一个第一。
因为根本没有对手,谢正业现在面对不是博尔特和布雷克的对手,都是轻松的干掉。
甚至觉得毫无难度。
仅仅20秒就能夺冠。
周兵20.05第二。
所以只能这么说,虽然他只有铜牌,感觉上面还有两个位置要上,可回头的时候他却发现……
后面的人已经被甩开了一大截。
女子100米方面也没什么好说,布朗因为不在状态,比赛成绩相当拉胯。
弗雷泽又没来。
基于美国的选手也没来几个。
又变成了陈娟和奥卡巴雷的大战。
最终陈娟以10秒90战胜奥卡巴雷的10秒95,这么一看过来,已经前前后后拿下了好几个魔都钻石联赛的冠军。
奥卡巴雷简直是要气到五官都要模糊。
好在没关系,在跳远上还捞了一个冠军。
不然真是感觉这边白来了还不够赚路费。
拿了一个冠军,倒还是赚了不少钱。
对于没有那么多商业合同的她来说,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让自己的心情稍微好过了些。
当然看着陈娟,她是怎么心情都好不起来。
满脑子就想着怎么击败她。
你比如说110米栏。
谢文君夺冠,当然他在原本的时间线上这场就夺冠了,所以你可以说这不算。
那么后面的成绩呢?
女子100米和200米双双夺冠。
男子200米夺冠。
现在只剩下男子100米的决战。
虽然飞人大战没有苏神等人的参与少了一些星光,然后在自己人现在也有竞争冠军的能力,但还是有不少人过来观看。
毕竟一直赢,作为田径强国这么多年自然会培养一批田径迷。
光是赢球蜜。
怕是都可以,笼络不少。
所以即便是没有苏神等人,没有博尔特,整个现场的气氛意义就是很不错。
随着裁判的口令落下,全场陷入死寂,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9道蓄势待发的身影上。
“Set!”
裁判的预备口令响起,9位选手同时抬起臀部,肌肉瞬间紧绷如拉满的弓弦。
加特林采用典型的“直臂低重心”起跑姿势:双臂完全伸直撑地,肘部锁死,前臂与地面夹角仅10度,手掌全掌贴地以扩大支撑面;臀部低于肩部8厘米,膝关节角度80度,踝关节背屈20度,重心落在前脚掌与手掌构成的“窄支撑三角区”内——
这是爆发型启动的经典姿态,旨在通过最大化股四头肌与小腿肌肉预激活,实现瞬间弹射。
加特林今年状态对比去年会有所提升。
这也是他改动了技术之后,渐渐得心应手的结果。
从均衡后程,现在已经完全变成了均衡前程。
而且今年他已经感觉自己完全掌握了这种感觉。
当然与之伴生的成绩提升,还因为有别的方面的努力。
这个暂且不表。
毕竟对于加特林来说,他自己也没有跑几场比赛,他自己可能现在也还不太清楚自己的状态到底有多好。
他也需要更多的比赛去判断自己的状态。
因为在训练里面没有比赛环境的激发,没有合适对手的刺激,你很难说吧,自己的成绩兑现出来。
这也是为什么在上一世里面苏神跑出9秒,83之前其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跑这么快,因为他之前参加的比赛太少了,因为天灾人祸,绝大部分比赛都是在国内参加。
要是当时能够出国参加几场钻石联赛,或许对于自己的实力状态会判断的更加清晰。
6道的张培猛则采用“直臂中重心”姿势:双臂呈45度弯曲撑地,肘部贴近躯干,前臂与地面夹角30度,手掌指尖朝前轻扣赛道;臀部高于肩部10厘米,膝关节角度90度,踝关节背屈15度,重心落在“前脚掌+手掌”的宽支撑区域。
这种姿势刻意降低了启动瞬间的爆发力输出,却能减少肩部肌群张力损耗,为后续途中跑的节奏衔接预留体能。
3道的劳逸双臂微屈肘,臀部与肩部基本平齐,膝关节角度85度,兼顾启动稳定性与后续加速灵活性。
他的起跑器前后踏板间距68厘米,比张培猛的70厘米略窄,适配其“短步频启动、后程扩幅”的技术特点。
当然说他们这种比赛还有卡特。
还有劳模罗杰斯。
还有金.柯林斯等。
不过就卡特在上个月60米的状态来看,他今年的状态应该是不如去年,当然今年也是为了明年的大赛做一个准修,毕竟明年有大赛,后年还有奥运会,这是一个难得的休息时间。
做一个小幅度的休整很正常。
“那如果卡特的状态还是上个月在播了室内世锦赛的时候那样,那估计这场比赛的角逐就是在我国运动员和加特林只见进行。”
“加特林今年的状态,可能会相当的好。”杨剑看着手头的资料说道:“别看前两场他都没有打开10秒,但是他前几两场的风速都有点……离谱。”
杨剑自己看着这个风速都有些发愣。
本赛季第一场100米的比赛,是金斯顿牙买加国际邀请赛,在那里他虽然只跑出了10秒11,但是那一场的风速逆风高达1点9米每秒。
你要知道同样的情况下,逆风的影响会比顺风更大。
这是穆雷卡公式里面公认的事实。
也就是说1.9米每秒的逆风,会比一个超风速的顺风带来的成绩影响更明显。
如果非要进行一个界定,那正常情况下一米的顺风大概是影响0.05上下。
可一个逆风的影响,应该是在0.07秒上下。
在这样的情况下,1.9米每秒的逆风,这一枪的成绩影响应该在0.14秒左右。
这还只是偏保守的影响。
毕竟逆风越大越难跑。
各项技术对比,平常都会容易脱节。
所谓的顶风作战。
就是这个意思。
那这么来看的话,他这一枪的成绩起码能在9秒95~9秒96。
而且同样的成绩以大逆风里面跑出来的难度比你顺风或者是零风速都要困难的多。
原因就是上面是说的,在风速越大的情况下,你的技术动作衔接会越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加特林居然能跑出这样的成绩实属不错,毕竟他这种老将这也是赛季第一场。百米理应成绩稍微差一点才对。
可一场就算了,再往下面一看。
杨剑都傻了眼。
一周后的比赛。
东京精工金大奖赛。
加特林竟然在逆风3.5米每秒的情况下,跑出了10秒02的成绩。
那这个成绩如果你换算一下。
硬实力已经来到了9秒78左右。
是的,你没有听错。
就是这么夸张。
在逆风3.5米每秒的情况下,如果你还能跑出接近10秒的成绩。
那你的硬实力就有这个水平。
事实上,后来加特林跑出的成绩也足够证明,的确就有这个能量。
今年开始一直到明年都会进入他人生的最后一个巅峰。
甚至这个巅峰在他的职业生涯来看,都算是顶尖巅峰状态。
虽然身体素质下滑了,但是对于技术的领悟力,对于技术的运用以及比赛的经验却达到了新的高度。
因此看到这个成绩后。
杨剑才会这么惊讶。
因为在他的印象中,去年加特林都没有什么存在感。
没想到今年在连续大逆风的情况下,成绩还越跑越好。
这简直就是……
离大谱。
如果是这个状态的话,那今年加特林如果风速不错,其实得有机会去冲一下9秒70甚至更高。
毕竟这在赛季刚开始呀。
才跑了两场啊。
对于老将来说更需要热身,不是吗?
当然这是寻常情况,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来说,比如加特林,他这两年找到状态的感觉就非常的快,训练的感觉可以说是越来越好。
仿佛一下子在训练中找到了什么感觉,进行了顿悟。
嘭——————
发令枪响的瞬间,加特林的反应时仅0.135秒。
他的后脚蹬地时间仅0.16秒,蹬地力度峰值达3.0倍体重,地面反作用力的水平分力占比60%,通过“髋膝踝三关节同步蹬伸”,身体如子弹般弹射而出。
前10米,他的躯干从45度快速抬升至60度,步频瞬间达到每秒4.8步,很快建立起半个身位的领先优势。
张培猛的反应时为0.122秒,虽比加特林快,但他的蹬地发力呈现“链式传导”特点今天做的不太好,髋部先于膝踝启动,蹬地时膝关节伸展速度比加特林慢0.02秒,却能避免过早动用小腿肌肉导致的后续疲劳。
前10米,他的步频稳定在每秒4.5步,步幅拉开不够,只能一出来就落后。
劳逸则是启动技术现在更侧重“减少无效动作”,双臂摆动幅度控制在30厘米以内,躯干抬起速度平缓,避免因突然发力导致的身体晃动,这种“稳扎稳打”的启动策略,是为他后续的途中跑和后程突围埋下伏笔。
劳逸其实自己也没有想到又大了一岁,状态好像依然还过得去。
那既然还过得去,就肯定要继续跑。
只是今年没有大赛,有点可惜。
他知道自己的技术领悟能力不如张培猛。
那就干脆化繁为简。
反而有效果。
卡特就是典型的出来就失误就可以看得出来他今天的状态的确不佳,训练中应该是减少了不少的训练量。
为了让身体更多的修复。
前面都占不到什么便宜。
后面就更难了。
同理,罗杰斯也差不多。
而且这是赛季第一场比赛,他也需要慢慢的找状态,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像是苏神系这样,上来就能爆发。
在往常的赛季里面一点一点提升状态,一点挂挡踩油门才是日常操作才对。
前20米处,加特林已领先第二位的张培猛0.05秒,劳逸仍处于中后集团,但两人的技术动作稳定性形成鲜明对比。
加特林的身体重心投影点波动幅度达8厘米,出现两次轻微“后坐”现象,这是爆发型启动常见的“发力集中度过高”问题。
而张培猛的重心投影点始终落在支撑点前方5厘米,劳逸则保持在3厘米,两人的启动节奏虽慢,却为后续加速奠定了更扎实的技术基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