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9章 新纪录诞生!这一世,没有遗憾
2209章 新纪录诞生!这一世,没有遗憾 (第1/2页)男子两百米谢正业大战阿隆索·爱德华。
这巴哈马的哥们,其实之前就很有实力。20岁的时候就拿下过逆风19秒81的成绩。
但是很可惜,后来因为伤病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这个状态一直持续到了今年。
突然一下再次找到了合适自己的技术体系。
重新爆发出了生机。
这场比赛没有沃伦.威尔。
原本谢正业是感觉有些无聊。
虽然还有阿什米德。
但是阿什米德这个水平在他看来实在是有些低。除非他还能拿出2012年的状态,不过就目前来看是不太可能了。
再加上小赛一年。
没有太多的斗志。
至于白人一哥,勒梅特里,就更是不用多说。虽然100米的最好成绩,他是比谢正业要好,可是200米,他的Pb早就已经被后者超过。
而且2012年之后,他就再也没有打开过20秒。
虽然今年也有逆风下跑出20秒08的情况,但终究还是硬实力难开20秒。
对于现在的谢正业来说。
如果你都打不开20秒。
那你还是去下一桌吧。
和煎饼哥一桌就行。
周兵:……
但事实上就是这样。
周兵现在到时候和他伯仲之间。
你还别不服气。
从比赛开始,就已经能看出端倪。
set。
嘭——————————
发令枪响,五人同步启动,核心差异集中在“摆臂模式与发力传导”的技术选择。
谢正业的“曲臂起跑”技术核心是“摆臂节能与发力链优化”。
双臂自始至终保持45度微屈,肘部贴近躯干,摆动时以肩关节为轴,前臂与上臂夹角稳定在110-120度,避免直臂摆动时肩部三角肌的过度牵拉。
高速肌电监测显示,其肩部肌群活动强度比采用直臂起跑的爱德华低18%,减少了上肢能量无效消耗。
启动后,他的发力呈现“髋部先导”特征:髋关节先于膝、踝启动伸展,蹬地时髋部伸展速度比爱德华慢0.02秒,但膝踝关节随髋部同步发力,形成“链式传导”。
地面反作用力的水平分力占比达65%。
虽前10米直接就是第一。
这速度启动,却未出现任何躯干晃动,为后续入弯的重心控制铺垫基础。
说明谢正业身体素质。
进一步增强。
爱德华采用“直臂爆发式启动”:双臂完全伸直撑地,蹬地瞬间肩、髋、膝、踝四关节同步发力,后脚蹬地时间仅0.16秒,蹬地力度峰值达3.1倍体重,前20米便凭借爆发力建立第二的为主。
阿什米德,勒梅特里,范·尼凯克启动技术中规中矩。
阿什米德摆臂幅度偏大,前后摆动距离45厘米,能量消耗偏多。
勒梅特里启动后躯干前倾角度达12度,空气阻力系数比谢正业高0.05。
范·尼凯克则因蹬地时踝关节跖屈不足,推进力稍弱。
这三个人分别位列第三第四第五。
入弯。
谢正业本赛季的“渐进式倾身”技术极具针对性。
从启动开始,躯干以每秒3度的速度缓慢倾斜,入弯完成时,倾身角度稳定在28度,整个过程无任何突然倾身动作。
同时,他的头部与脊柱保持直线,目光平视弯道内侧切线,避免因低头导致的重心前移。
同时,外侧腿蹬地时膝关节稍内扣,脚掌内侧发力,内侧腿落地时脚掌外侧先触地,形成“内外侧交替发力”的向心力控制。
高速摄像机显示,他入弯阶段的重心轨迹偏差仅2厘米,远低于爱德华的5厘米。
这种技术的核心是“通过渐进倾身,让身体逐步适应弯道向心力,避免突然倾身导致的平衡失衡”。
去年在高倍速的摄像机回放下,能看见他在入弯的时候身体还是会有一些松散。
针对这个问题。
今年冬训的时候进行了强化。
目前看起来效果不错。
尤其是又长一岁20岁的经历和身体机能。
开始走向巅峰。
爱德华选择“激进切弯”策略。
毕竟他如果不这么做,恐怕就追不上了。只见他入弯的时候,将躯干倾身角度提升至32度,虽然超过最佳范围上限,可他的目的是……试图通过更陡的倾身抢占内侧赛道。
增加自己的整体跑动距离。
因为如果越靠向外,你在整个比赛里面你可能会跑出比200米更多的路程。
别看就这么点,但是累积在一起可不少。
会让你的成绩出现巨大波动。
但很可惜,想法虽然好,但过度倾身导致他的重心投影点超出支撑点外侧3厘米。
入弯的时候,出现轻微“外甩”趋势,为维持平衡,他不得不加大外侧腿的蹬地力度,外侧腿蹬地力度比内侧腿高20%。
这又导致双腿受力不均。
却出现两次步长波动。
左右步幅差从0.5厘米扩大至1.2厘米。
其余三人入弯技术各有短板:
阿什米德倾身角度忽大忽小,26-31度波动,切线选择混乱。
看来2012年的风范,很难续写。
勒梅特里入弯时摆臂与下肢发力协同性差,摆臂频率比步频慢0.1次/秒。
范·尼凯克则因核心肌群力量不足,倾身角度仅25度,向心力不足,不得不偏离最佳切线10厘米,三人入弯后名次未发生变化。
当然范.尼凯克本身就是400米为主。
有很多特点,还是以400米为标准。
这里跑的不如这些人精细,也很正常。
而且在今年之前他200米跑的很少,100米也几乎还没有开始修炼,今年才算是更多的开始参与200米的跑。
目前还没有什么竞争力。
作为人类最全能的选手之一,100米200米400米全都有竞争力。
不过。
目前还没有他的机会。
他也没有想过自己能拿到什么好名次,这场比赛也是给自己过来找找经验。
和这些200米高手过过招。
看看自己降级来打200米会有怎么样的效果。
弯道加速。
技术核心是“蹬地发力效率与向心力保持”的平衡。
谢正业凭借技术稳定性实现进一步拉开差距。
谢正业在此阶段启动“蹬伸链强化”技术。
入弯后,他的外侧腿蹬地时,髋关节伸展角度从140度提升至150度。
膝关节伸展角度从160度提升至170度。
踝关节跖屈角度从35度提升至40度。
三关节形成“同步蹬伸”的发力链。
蹬地效率达88%,强压爱德华的82%。
同时,他的摆臂进行“差异化调整”。
外侧臂摆动幅度比内侧臂大10厘米。
摆动时肩部稍向内侧旋转。
通过上肢摆动辅助身体维持向心力。
每一步落地时,脚掌与赛道的接触面积保持在25平方厘米。
作为对比,爱德华因过度倾身降至20平方厘米。
避免打滑导致的推进力损耗。
爱德华因启动阶段过度消耗,进入弯道加速后他的蹬地力度峰值从3.1倍体重降至2.8倍体重,外侧腿蹬地时间从0.16秒延长至0.18秒,推进力明显下降。
阿什米德此阶段试图加速,但因摆臂与步频协同性差,摆臂频率4.4次/秒,步频4.6次/秒,能量浪费严重,速度仅提升至8.8米/秒。
勒梅特里核心稳定性不足,弯道加速时躯干出现左右晃动,速度提升缓慢。
范·尼凯克则因踝关节发力不足,速度停滞在9.1米/秒,三人仍位列3-5名。
当然挑这些人的毛病,那是因为。
他们现在和谢正业在对比。
如果你换个人和他们比。
那可能这些问题就不是问题。
甚至变成溢美之词。
竞技运动就是这样,人比人气死人。
你原本是得到赞美的方面,和某些人一比可能就变成了缺点。
就是这么简单。
没有任何的道理可言。
比不过。
就是缺点。
就得被拿来说。
如果你能赢。
即便是你的技术不怎么样,跑得很一般,那也会有人把你吹上天。
参考之前的博尔特。
砰砰砰砰砰。
砰砰砰砰砰。
弯道途中跑。
技术核心是“维持速度稳定与重心持续控制”,谢正业的技术优势进一步扩大。
谢正业的“重心稳定控制”技术展现极致精准。
此阶段他的躯干倾身角度始终保持28度,无任何波动。
头部与脊柱的直线状态持续,目光始终锁定弯道弧顶切线。
外侧腿与内侧腿的蹬地力度比稳定在1.2:1,远远的小于爱德华波动在1.3-1.5:1。
步长差控制在0.3厘米以内。
之前的谢正业跑起来如果还是少年义气锐气十足,但是技术的控制力不够。
那今年跑起来。
在同样锐气爆发的情况下。
技术也变得更加的细腻。
掌控的更好。
这让他的整体跑动观赏性。
也看起来更舒服。
爱德华的“步频波动”问题彻底爆发,为追赶谢正业,他试图提升步频,却因腿部肌肉疲劳,只能稍微放弃。
让自己多去保留一些体能。
等极速的时候再把速度提上去。
肌肉是要稍微休息休息。
就能够继续爆发。
就是这么简单。
就是这么神奇。
阿什米德此阶段出现“摆臂过度内收”问题,内侧臂摆动时贴近躯干,导致上肢辅助向心力不足,躯干不得不额外倾身2度,速度继续拉胯。
勒梅特里通过加大蹬地力度试图提速,但股四头肌肌电活动强度已降至最大收缩值的80%,效果有限。
范·尼凯克则凭借较强的核心力量,步频步幅相对稳定,速度维持在9.0米/秒,逐步逼近勒梅特雷,三人名次变为阿什米德第三、范·尼凯克第四、勒梅特里第五。
砰砰砰砰砰。
砰砰砰砰砰。
弯道极速。
技术核心是“在维持向心力的同时,最大化推进力输出”。
谢正业的“能量守恒”技术优势凸显。
谢正业的技术关键是“减少非必要耗能”:他的摆臂幅度始终控制在40厘米,避免过度摆动消耗能量;外侧腿蹬地时,仅动用股四头肌、臀大肌等主要发力肌群,小腿肌肉活动强度控制在最大收缩值的75%,为后续出弯储备体能。
同时,他的身体与赛道切线的夹角保持在15度,空气阻力系数稳定在0.78,爱德华那边因躯干晃动升至0.83。
爱德华在稍微休息一下后,重新有了能量。
极速爆发起来,继续追赶。
谢正业看着这个20岁就曾经跑出了是19秒81还是逆风局的少年天才。
还真有些可惜。
可惜什么呢?
可惜这么多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