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翁婿
第一百六十一章 翁婿 (第1/2页)不怪皇帝对齐玄素不甚了解,因为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皇帝看来,他的主要对手是姚令,而不是年轻的齐玄素。
就算大事不成,变成南北对峙,齐玄素成事也是几十年后了,那是李长歌须要考虑的问题。
这个判断不能算错,按照正常发展,齐玄素会被姚令抹去自我意识,成为姚令的傀儡,皇帝自然不必去研究一个将死之人,而是要研究姚令这个道门第一人。
可谁能想到,姚令一步走错,被七娘背刺,再加上玄圣的后手,竟然让齐玄素这个弃子取代了姚令,成为秦权殊的主要对手。
秦权殊也只能临时补课了,关于齐玄素生平的有关资料,早就摆在了皇帝的龙书案上,他不止看过一遍。
可单纯从文字上来看,未免太过单薄苍白。在秦李联盟中,与齐玄素打过交道的人不算少,李若水和李天贞都能算是,只是那时候的齐玄素还很年轻,甚至没有想过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大掌教,与如今的大掌教齐玄素在想法和处事上相差太多,不具备太多参考价值。
再有就是清微真人、李朱玉、李长歌,他们与位居高位时期的齐玄素接触较多,只是皇帝与清微真人关系微妙,最终还是选择亲自询问李长歌。
李长歌给出回答也很有意思,没有太平道的太平道这一套。
至于齐玄素说的那段话,倒是很真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已经把自己的执政理念说出来了。
弱小时免不得要封官许愿,名为团结,实为赎买,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可强大之后,就不能这么干了,因为拉拢赎买这一套搞不下去了,道门的发展脚步逐渐停滞,没有多余的利益,割来割去差不多已经是极限,再割让利益就要逼反自己的底层基石,必须要转向。就算船大难调头,也得硬来。
只是有些人的思维形成定势,脑筋陈旧,思想僵化,反应过慢,乃至于形成路径依赖,教条主义。导致不能及时察知这种变化,不分析事物的变化发展,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只是生搬硬套过去现成的原则概念来处理问题,不能及时调整策略方向进入合作共赢的第二阶段,还是一味赎买。
过去的金科玉律不等于现在的真理。都说道路是曲折的,意味着想要到达终点需要不断调整方向,一味按照以前的老方向一条道走到黑,是要走上歧路的。
所以齐玄素说,要把老一辈不合时宜的许多东西给改掉,换上新东西,适应新世道的情况和需求。这就是合作共赢,各取所需。
想要利益,那就用行动来换。
过去的时候,闹事的孩子有糖吃,老实的孩子只能吃亏。现在齐玄素时代是出力的孩子有糖吃。
所以西道门想要回归道门,必须要出兵才行。
秦权殊沉吟了片刻,说道:“改革金阙,允许海外各洲的土人进入金阙;改革军制,允许黑衣人加入道门;设立灵宝道,允许西道门回归。这就是他齐玄素的灵丹妙药?我看本质上与玄圣的那一套没什么区别,他不认可老一辈,他何尝还不是照搬玄圣的成事路径?”
李长歌道:“太平道是最尊重玄圣的,也是玄圣最忠诚的拥护者和追随者,所以我说齐玄素搞的那一套,就是没有太平道的太平道那一套。
“而且还是有些区别的,当年玄圣派人拉拢齐家,许诺齐家加入道门,金阙中便有齐家的一席之地,如此才有了今日的蜀州齐家。事实上齐家没出什么力,只要不捣乱就算是出力了,这就是赎买。可齐玄素这次不一样,西道门不必说了,已经同意出兵,齐玄素肯定还会要求海外各洲的土人们以实际行动来换取金阙的地位,就是要他们多出血,要么出人,要么出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