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隆万盛世 > 1396李时珍

1396李时珍

1396李时珍 (第1/2页)

魏府书房被蜡烛照的灯火通明,魏广德已经和吕昌黎聊了很长时间,算是把前些年东南沿海的情况摸了个清楚。
  
  特别是倭寇的情况,虽然戚继光、俞大猷消灭了不少倭寇,但是这都是实力偏大,名声也响亮的。
  
  而还有更多的倭寇,在那几年都神秘消失了。
  
  有的说是抢够钱财回倭国逍遥快活去了,但听吕昌黎话里的意思,这些人现在已经洗白,成为商船上的船工。
  
  实际上,他们本来就是船工,靠岸的时候就是,而出到大海上,如果发现肥羊,也不介意客串回去,重新做一次倭寇。
  
  “魏阁老,这些小的可都是听人说的,谁说的也忘了。”
  
  说完话,吕昌黎或许也觉得自己失言,急忙找补了一句。
  
  那意思,魏广德明白。
  
  “只要那些人不在我大明沿海闹事儿,出了远海作奸犯科,被人抓到活该,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
  
  但如果在大明沿海作案,抓住了肯定是重罪。”
  
  魏广德清楚,这些人是不会在沿海做坏事儿的,只要逃走一个,他们一船人就完蛋了。
  
  所以,就算他们客串海盗,也都是在远离大明的地方作案。
  
  说到底,就算做得不够干净,外藩知会到大明,他们也有办法解决。
  
  真以为天朝上国是白做的,只要把官老爷照顾好,些许都是小事儿,不承认他们提交的证据就好了,何况所谓证据无非就是逃脱之人的口供,有没有物证。
  
  “这么说,广东那边收到过这样的文书?”
  
  魏广德好奇问道。
  
  他之前可没看到过广东方面上报过这类情况,所以有些好奇问道。
  
  按说,这些事儿应该发生过,不然吕昌黎也不会知道这么多。
  
  毕竟在海外犯案,没人会傻到到处宣传的。
  
  “暹罗有文书来过,说有明船抢劫了他们两条货船,不过事儿被知府老爷以驳回了,就是找人质问了下,别人不承认有这个事儿,事情就算了了。”
  
  吕昌黎小声答道。
  
  “嗯。”
  
  魏广德点点头,他算是明白下面的操作了。
  
  案子都没立,自然不算,也就不必上报。
  
  要是真立下案子,涉及外藩,才是必须上报。
  
  很符合当下官员们做事的习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只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看,什么事儿都没有。
  
  较真儿,你就输了。
  
  “你们那里靠近福建,应该知道月港的消息,那海商出去做这些事儿,难道他们就没有遭遇到报复?”
  
  魏广德可不信别的国家的人都是善男信女,就这么忍气吞声了。
  
  还有,这些事儿,他还得传话礼部提防着点,别人家利用皇帝大婚的时候告御状。
  
  其实不算魏广德护短,不过这些事儿,他还真没打算管。
  
  要是事事关心,还不累死他。
  
  下面的官员处理的还算不错,真有十足证据,人家早告到京城来了。
  
  这说明他们知道,但没证据。
  
  “有,去年就有条船回来的时候伤痕累累的,还在我船厂修的,甲板上血迹到处都是,人也死了不少,报官说是在南洋遇上海盗。
  
  别的应该还有,只是船没到我那里,所以我也不可能知道。
  
  那些大海商,都有自己家族的秘密船坞,连海船都能造,修船自然也没问题。”
  
  吕昌黎又说了句,不是他想说,而是魏广德要问,他不能不答。
  
  实际上,他心里这会儿纠结死了,就想着尽快和魏广德谈事儿。
  
  果然,魏广德问完想知道的,就开始说到正事上。
  
  “听说你想扩大自家的船厂,造大船?”
  
  魏广德戏谑笑着看向他。
  
  “魏阁老,小的家里以前就是造船的,只不过后来船厂的大师傅入了匠籍,调配到江浙去了。
  
  只剩下家里人,也就能造点渔船啥的。
  
  渐渐摸索,开始能造些大点的客船、货船。
  
  可我们这样的人家,除了造船也就啥都不会,现在朝廷放开海禁,就想着来京城问问,想扩大船厂。
  
  家里银钱也不足,顺便想找点有实力的股东,大家一起赚钱。”
  
  听到正事,吕昌黎马上开始说起自己事来,显然就是想拉魏广德入伙。
  
  如果有了魏阁老参股,他家的船厂想不发达都不行。
  
  只要船造的好,就不愁没有客户来订船。
  
  魏阁老可是投资了不少商会的,这在京城不算秘密,吕昌黎来京城时间不短,也早就听人说起过了。
  
  “你家船厂什么情况?”
  
  魏广德开始详细问起船厂的事儿,也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如他法眼的,怎么着也得有一定基础才行。
  
  “船厂现有四个船坞.”
  
  吕昌黎话说到这里,看魏广德脸色微变,急忙解释道:‘魏阁老,早年间朝廷禁海,我那船坞还是早年留下来的,否则根本就不准做这行生意。
  
  也就是靠着接漕运的造船生意,也帮着修修补补才维持到现在。
  
  我那四个船坞,已经是江浙闽粤最大的船厂了,官办的没法比,人家是接漕运总督衙门的生意。’
  
  江浙闽粤那地方靠海,关键境内河网纵横,水运非常便利,所以凭借内河航运,倒是让吕家船厂苟延到现在而没有垮掉。
  
  “那你扩大船厂,需要我投多少银子,给我多少份子?”
  
  魏广德随口问道。
  
  “魏阁老,其实这造船也不是一朝一夕的,现在要造大船,船厂扩大是后面的事儿,主要是请大师傅承担造船的重任。
  
  我是这么考虑的,要是能请到船厂大师傅,我们那里就可以先试着造一两条大船出来,等客人见到我们的造的船,来订船以后,我们再扩大船坞,征募更多人手”
  
  吕昌黎到没想过一口吃成胖子,并不打算直接扩大船厂,而是想掌握造大船的技术,然后根据市场变化再扩大,不失为一个稳妥的法子。
  
  毕竟,造船不是一朝一夕的,虽然造大船只要材料充足,三五个月就能完工,但吕家毕竟多少年没有造过大船了,技术和工人都需要一个过程积累。
  
  “只要能帮忙介绍几个大师傅,还有东番岛那边打通采买木料的关节,船厂可以为此付出两成份子.”
  
  吕昌黎还再那里嘚吧嘚吧说着他的想法,魏广德也听明白了,貌似自己提供渠道打通关节就要两成份子干股的事儿,可能外面已经传开了,连这个广东赤佬都知道了。
  
  其实也不是魏广德不想搞属于自家的产业,只不过手里真没多少这样的经商人材。
  
  而且,张居正的做法,其实更符合此时大明的常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