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朝中之人,我们不懂

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朝中之人,我们不懂

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朝中之人,我们不懂 (第2/2页)

朱标一身素蓝常服,站于东宫前院,目光投向远处缓缓聚集的百姓与乡正,目光沉静如水,指节却紧紧攥住袖口。
  
  顾清萍立在一侧,轻声劝慰:“殿下,此行之重,胜过往日百朝。三郡之民若能信服,父皇所试便是肯定,朱棣再起风浪,亦掀不起大波。”
  
  朱标看她一眼,微微一笑:“若无你与皇叔筹划,我今日恐怕还要在文墨堆中兜转踯躅,连百姓口音都听不全。”
  
  话音未落,朱瀚自侧门缓步而至,青衫无饰,却威仪自成。
  
  朱标忙迎上一步:“皇叔,今晨一切俱备,只等您一言定动。”
  
  朱瀚微微颔首,眼中却有一丝揶揄之色:“太子之言,倒像是要让本王来主这访政之局?”
  
  顾清萍掩嘴轻笑:“王爷此言差矣,殿下如今志气不凡,王爷只当随行顾问便好。”
  
  朱瀚抬眼扫过两人,心中却另有打算——三里铺虽小,却是朱元璋故年发迹之地。
  
  如今让朱标前往,乃是明试太子政德,暗察其人情冷暖。
  
  若此地安抚得当,必然赢得圣心一重信任。
  
  “走吧,”他轻声道,“今日访政,不许动用仪仗,不许铺道张旗,随本王便服而行。”
  
  “可若百姓不识我……”朱标迟疑。
  
  “若你只有身份,没有人心,那这太子之位,本就坐不稳。”朱瀚语声温和,却字字如钧。
  
  午后时分,三人抵达三里铺。
  
  这是一片老旧的民居与集市交错之地,瓦房低矮,砖墙斑驳,街角的豆腐摊上飘着热气,几个孩童奔跑打闹,丝毫不觉三位权贵的踏足。
  
  朱瀚叫住一位赤脚少年:“小兄弟,你家里可有长辈?我等欲寻当地里正。”
  
  那孩子擦擦鼻子,睁大眼望着几人:“我阿爹就是里正,你们找他做甚?”
  
  “我们是来问事的。”
  
  “问事?”孩童歪头想了想,突然笑了,“你们是来评饭的吧?”
  
  顾清萍忍俊不禁,朱标也忍不住弯了弯嘴角。
  
  朱瀚却拍了拍孩子的肩膀:“带我们去见你阿爹。”
  
  那孩子带着他们穿过巷道,一路穿过小摊、破屋、柴堆,最后在一户青砖灰瓦的小院前停下。
  
  他喊道:“阿爹,有人找你!”
  
  院内走出一位中年汉子,身着布衣,腰间系一根粗布带,头发半白,却眉宇间颇有刚正之色。
  
  他打量三人一眼,沉声问:“不知几位是?”
  
  朱标躬身:“在下朱标,奉圣命巡察三郡之民情。今至三里铺,愿与乡里诸位长者坐谈一叙。”
  
  那汉子怔了一怔,旋即行大礼跪拜:“原来是殿下驾临,失迎!在下里正梁仁恭。”
  
  朱瀚亲自搀起他:“此行不为威仪,只求问政之实。你若如此跪拜,百姓便不敢言真了。”
  
  梁仁恭抬头望着这位目光坚毅的王爷,又看太子一身朴素,不由肃然起敬:“既如此,请入内坐谈。”
  
  屋内布置简陋,墙角柴火未熄,桌上还有半碗冷饭与几道干菜。朱标一进门便凝视那饭菜,轻声问:“梁里正,平日里粮食可足?”
  
  梁仁恭叹了口气:“勉强温饱。粮仓虽开过两回,然田赋催得紧。前年水瘟,百姓折损多,至今未全复。”
  
  顾清萍坐在一侧,轻声问:“若官府减轻些徭役,可否安民?”
  
  “徭役倒还其次,最怕的是仓中粮尽之时,却无人问津。百姓吃不上饭,不是饿死,就是弃家逃走。”
  
  梁仁恭声音低沉,“如今还算太平,是靠着乡里互帮。若再有一劫,怕就散了。”
  
  朱标静静听完,良久无语,转而问:“乡中可有学堂?”
  
  “有。”梁仁恭答,“但只有一个教书的老先生,读不起书的娃儿多了去了。”
  
  朱瀚沉吟片刻,忽问:“梁里正可否召几位乡长,共议此事?”
  
  “可。”梁仁恭立即点头,命孩童去唤。
  
  不过一炷香时间,厅内便聚了五六位村老。
  
  皆是朴素之人,虽不识字,却精于耕织与乡务。朱标亲自向每人问安,将一封封民间事迹记于手中竹简。
  
  他不止询问民事,更细细问到他们心中对太子、对王爷、对朝廷的观感。
  
  “朝中之人,我们不懂。”一位白发村老说得直白,“但听说太子在城中救过难民,给过米粮,我们记得;王爷平日赏米救衣,我们也记得。其他人谁是好官谁是空话,我们不晓得。”
  
  朱标听罢,眼中竟微有湿润。他从未如此直白地听到百姓心声,这份无修饰的信任,比千言万语来得更重。
  
  “王爷。”他低声转向朱瀚,“若要百姓记住太子,唯有真行善事。”
  
  朱瀚点头:“你若真能如此,将来坐稳龙椅,不辱今日之志。”
  
  天色渐晚,朱标欲留宿三里铺,朱瀚却道:“不可。你若宿于此,百姓虽喜,官吏却多疑。他们会以为你只爱表面仁政。应留一策而去,余香才留人心。”
  
  朱标思忖片刻,唤来梁仁恭:“本宫此行,既已得乡人所念,当即奏请皇上,于三里铺设义仓、建学馆,并任梁里正为‘民学监事’,授缙绅名簿之权,得与吏议地方民政。”
  
  梁仁恭一时震惊,扑通跪下:“殿下……民不敢受!”
  
  “梁里正。”朱标亲自将他扶起,“我非赏你,而是拜托你。若真心为民,便应担此责。”
  
  次日清晨,朱标与朱瀚一行人悄然离去,不惊动一人。
  
  唯余东头街巷内,一张贴于门前的木榜,写着:“三里铺义仓初立,学馆即筹,太子策定。”
  
  不久后,京中传来朱元璋密谕——“太子访政,民心所向,实可嘉也。命内府赈米三百石,送往三郡。王爷辅政之功,朕亦心安。”
  
  御书房内,朱元璋披衣夜坐,对李善闻轻声道:“朕这弟弟,做事沉稳,不争不显,却招人敬重;太子少时不经事,如今慢慢稳了,皆仗着他皇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