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风起明末 > 第四百三十三章:南国诸镇

第四百三十三章:南国诸镇

第四百三十三章:南国诸镇 (第1/2页)

金乌西坠,赤霞染透半壁苍穹,如野火焚天。
  
  中军帐内,一名甲士手持引燃的火折半跪在灯架之前,火折斜倾,焰舌顺着灯芯游走。
  
  伴随着最后一盏烛火被引燃,中军帐内逐渐明亮了起来,明黄的光晕如水般漫开,将大帐中央的沙盘照得纤毫毕现。
  
  陈望站在沙盘之前,中军部的参谋们对照着手中的舆图和情报,在沙盘上不断调整标记。
  
  随着一面面各色的旗帜落下,战局态势也随之逐渐的分明了起来。
  
  就在陈望观察着着沙盘的之上的局势之时,帐外一阵急促的脚步打断了他的思绪。
  
  帐帘很快被守卫的甲士掀开,陈望没有抬头。
  
  能够不经通传进入中军帐内,现在营中除了胡知礼之外,就是陈功了。
  
  胡知礼如今就在他的身侧,来人自然只会是陈功。
  
  “总镇。”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陈功的声音比起他的人更先入帐。
  
  少顷,陈功身着赤色箭衣,手按着腰间的雁翎刀,已是阔步入帐。
  
  “两镇的兵马都已经统计完全了?”
  
  陈望放下了手中的指挥鞭,站直了身躯,问道。
  
  “都已经统计完全了,情报司的人也已经检查了,两镇交上来的兵册没有问题,不是糊弄朝廷的那一份。”
  
  朝廷财政困顿,饷银发放从来都是短缺,少有足额的时候。
  
  逼迫的将校们不得不虚报人数,多要饷银,不然根本无力给养军兵。
  
  所以将校们手上一般有两本兵册。
  
  一本是应付朝廷,虚报的人数。
  
  另外一本则是将校自己查看,有多少的兵,兵册上便有多少人。
  
  陈功走到近前,将手中的统计好的数据递给了陈望。
  
  “左镇三万五千七百四十六人,猛镇三万三千六百零三人,倒是和情报司之前探查的情况没有差上多少。”
  
  陈望翻看了一下手中的文书。
  
  “不过这将校的数量确实有些多了。”
  
  左镇一共有十一营,猛镇共有八营,按理来说只有十九名营将,算上副职,坐营,最多也就六七十名将校。
  
  但是文书上记录,坐营、游击及以上的将校,竟然多达一百二十位。
  
  不过这也符合一贯的情况。
  
  历史上曹文诏兵败湫头镇,记载游击以下死者二十余人。
  
  当时曹文诏麾下兵马仅有三千人。
  
  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战事过多,战功的累积。
  
  不过大部分的都是虚职,很多游击,坐营、在军中实领实际只是千总,或则是把总。
  
  “贸然裁汰,恐怕会引起很多波澜。”
  
  陈功眉头微蹙,这么多的将校肯定不行,但是要裁汰也是一个麻烦。
  
  这么多的冗员自然是需要整顿,但是在南国诸镇新附之际就贸然裁撤,难免动摇军心。
  
  如今武昌城还有三十万的西军,虽说这个数据的水份颇多,西军能战者并不多,但是也是一个不小的威胁。
  
  陈望自然是也知道陈功的考量。
  
  陈望第一个想到的办法就是军衔制度。
  
  不过很快陈望就否定了这个想法。
  
  大明实际上其实也有自己另类的军衔,就是散阶和勋位。
  
  不过这些东西,越到后面就越乱。
  
  就连戚继光也说过:“今之武衔,犹妇人髻上珠花,徒为观美。”
  
  现在还不成熟,就推出这一项制度,也只会造成混乱,再者俸禄支出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都是需要考虑的地方。
  
  陈望沉吟了片刻,很快便做出了决定。
  
  “整编肯定会引起不满,些许波澜,不成问题。”
  
  军队整编肯定会出现诸多的问题,山东镇的裁汰也同样如此,不过高杰、惠登相、马进忠等人毕竟出身流寇,军中的将校并不算多。
  
  裁汰的那些旧军,大部分都被调入了卫所之中,作为屯军。
  
  “整编还是依据原先山东镇的整编办法。”
  
  “未能达标者,充入卫所作为屯军,两镇改制,全部按照我军军制,一应军饷待遇皆按照实职发放,虚职一次性补偿银钱清空。”
  
  明朝的镇戍营兵制,因为地域的不同,编制也有很大不同,极为混乱。
  
  很多营镇内还有哨官这一职,代替的是百总,不过百总有时又和哨官混用。
  
  既然要整编,就要整编的彻底一点。
  
  “整编还是由兵务司负责,军法司、训导司协理,中军部统管。”
  
  陈望将手中的文册,递给了站在了一旁的胡知礼吩咐道。
  
  “军法司、训导司要下到局一级的话有些困难,现役的军法官和训导官可能有些不够……是不是先设到司一级……”
  
  胡知礼思索了片刻,回答道。
  
  军法司内确实有不少后备的军法官,但是南国诸镇接近七万的兵马,还是有一定的缺额。
  
  “军法官、训导官不够,可以先从各镇的战兵之中抽调填补,后续加紧培训学习即可。”
  
  陈望摇了摇头,否决道。
  
  “只有将军法官、训导官设到局一级,才能够保证部队的纪律和战力。”
  
  “军法司和训导司必须直接设到局下。”
  
  陈望重新将目光放回到身前的沙盘之上,再度出言问道。
  
  “中军部整编的计划准备的怎么样了。”
  
  胡知礼闻言,从怀中拿出文件,放在了沙盘的边缘。
  
  “初步的整编计划已经制定好了,后续若有问题,会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陈望点了点头,示意胡知礼继续说下去。
  
  “崇祯十四年,左部原有十三营,经左良玉整编之后,变为十一营,但总人数未变。”
  
  汉中镇大刀阔斧的对于军队改制,左良玉也同样在效仿。
  
  如今原先应对漠南蒙古应运而生的镇戍营兵制早已经不适应时代。
  
  一营两三千的兵马,已经难以应对如今各地复杂的战局。
  
  所以左良玉也对于麾下的军队进行着改编。
  
  “左良玉直辖有五营,共计一万五千人,统管的都是左良玉往昔的亲信。”
  
  “左良玉自管一营,其余四营由王允成、郝效忠、徐勇、李国英任营将,每营五千人。”
  
  陈望神色沉凝,这四个人虽然他只见过王允成,但是另外三人其实也老熟人,史料上的老熟人。
  
  这四人里,除了王允成,另外三人都是品德有亏,最后投降了清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