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442章 陛下,还真舍得啊?

第442章 陛下,还真舍得啊?

第442章 陛下,还真舍得啊? (第2/2页)

——这个县的三百人,是你征的吧?
  
  ——那个县的五百人,也是你征得吧?
  
  ——还有,这个乡、那个亭……
  
  …
  
  ——既然这些都是你征的,那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这加一块儿都超好几千号人了!
  
  至于劳作时限,那就更没操作空间了。
  
  如果你王令上按规矩写‘劳四十日’,那只要第四十一日没遣散民丁,说不定就要爆发民变!
  
  老百姓又不傻!
  
  说好四十日,真当俺们不识数、不会输日子?
  
  至于直接在王令上写明八十日、一百日——还是那句话,不盖金玺,那就没人认;
  
  盖了金玺,那就是你‘役使国人过律’的铁证。
  
  所以可以这么讲;
  
  ——天子玉玺,是极致纯粹的权,几乎不受监督。
  
  而诸侯金玺,既是王权的具象,同时也是王权的牢笼。
  
  在牢笼里,王权可以肆无忌惮;
  
  可一旦触及牢笼边沿,那即便贵为诸侯,也终不过是只触碰高压电线的笼中鸟。
  
  再往下:金印。
  
  说到金印——尤其是‘印’和‘玺’的不同,就不得不提绶带。
  
  所谓绶带,便是自印、玺顶部的孔洞穿过,并将印、玺挂在腰间的布带。
  
  而印、玺二者的不同,便在于绶带自印、玺顶部孔洞穿过的位置。
  
  ——玺,在方正的底座之上,还另有半截雕刻。
  
  比如著名的传国玉玺,上半部便交有五龙;
  
  诸侯金玺上半部,则多以龟纽——即‘玄武’为饰,亦偶有山脉雕刻为饰。
  
  无论是天子的传国玉玺,还是诸侯金玺,其供绶带穿过的孔洞,均位于雕刻上方。
  
  即:底座下篆字,上半部雕刻,雕刻之上留孔洞。
  
  而印,则没有上、下半部之分——就是一个方方正正的金属块,底部刻字,顶部平面留有突出的鼻纽。
  
  至于刻字内容,‘印’和诸侯金玺一样:是持有者的职务。
  
  比如丞相金印紫绶,便指丞相腰间的金印,以紫色绶带挂于腰间。
  
  上有刻字:大汉丞相/相国。
  
  太尉亦然——大汉太尉。
  
  车骑将军、大将军,以及上、前、后、左、右将军,也基本都是类似的状况。
  
  金印往下,便是比二千石及以上、中二千石及以下的银印青绶。
  
  很好理解:银、铅掺制印,以青色绶带悬挂腰间。
  
  其上刻字同样为职务,如少府匠作大臣、治粟内史、大汉廷尉、御史大夫之类;
  
  须得一提的是——彻侯,同样是金印紫绶。
  
  所以,即便中二千石级别的九卿,以及同为中二千石的御史大夫,其官职匹配的是银印青绶;但在如今汉室,绝大多数九卿都身具彻侯之爵的前提下,大部分九卿腰间,也同样是和丞相一模一样的金印紫绶。
  
  但不同的是,这些由九卿挂在腰间的紫绶金印,刻的却并非职务;
  
  而是爵号。
  
  如:汉魏其侯,汉弓高侯之类。
  
  当然,也有人腰间一枚金印、一枚银印——这便是有彻侯之爵的九卿;
  
  或许会出现腰间有两枚金印者,便是有彻侯之爵的丞相或太尉。
  
  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朝中官员都不会臭显摆,夸张的腰挂二印。
  
  要点脸的,即便有彻侯之爵,也会把彻侯金印收起来,挂银印青绶上朝,平日里以‘彻侯’身份出现在非正式场合,再挂彻侯金印紫绶过过瘾。
  
  不要脸点儿的,也不过是顶着九卿或御史大夫的职务,腰间却挂着彻侯金印,好似这么做,就能和丞相平起平坐了似的……
  
  说的就是你,御史大夫魏其侯窦婴!
  
  当然了,刘舍要退了,窦婴真的要做丞相了。
  
  往后,只要窦婴别真在腰间挂俩金印,也没人会说他不要脸……
  
  说回公孙弘。
  
  此刻,公孙弘腰间的,依旧是象征二百石及以上,六百石以下的铜银黄绶。
  
  但在刘荣一声‘拟诏’之后,公孙弘却施施然起身,走上前,于御阶下方,侧对御榻上的刘荣,以及殿内公卿百官坐下身。
  
  几乎同一时间,笔、墨、布、砚到尾;
  
  公孙弘悬笔半空,便将目光投降御榻上正襟危坐的刘荣。
  
  而后,便是一封草拟封赏诏,再次惊掉了殿内百官公卿的下巴……
  
  “朕尝闻: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以史为镜者,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
  
  “——以人为镜者,忠直之臣,犯颜直谏也。”
  
  “先孝景皇帝壮年而崩,朕弱冠而立,以至主少国疑,外蛮轻睨。”
  
  “幸有家臣,曰:桃侯舍;”
  
  “为相五载,兢兢业业,面面俱到,劳苦功高。”
  
  “今以年老而乞骸骨,朕不舍其去也,亦不忍其劳也。”
  
  …
  
  “乃诏进桃侯舍,为皇帝太傅,秩万石。”
  
  “赐桃侯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
  
  “——入宗谱,赐宫籍。”
  
  “凡非长安八面临敌,则桃侯舍出入禁中,无召而面圣,皆百无禁忌。”
  
  话音落下,除了停止哭泣,并亚麻呆住的刘舍之外,整个宣室殿内外,都当即一阵哗然。
  
  进皇帝太傅!
  
  赞拜不名,入朝不趋!
  
  入宗谱,赐宫籍!
  
  出入禁中,无召面圣,百无禁忌!
  
  第一条不用说——就是个荣誉性质的皇帝太傅,而非真的去给刘荣上课。
  
  但那也是皇帝太傅啊!
  
  古三公、天子三师之一!
  
  毋庸置疑的帝师!
  
  第二条更夸张——赞拜不名,入朝不趋;
  
  就差个剑履及殿,便能和萧何萧相国、曹参曹相国平起平坐了!
  
  第三条,入宗谱,赐宫籍。
  
  啥意思?
  
  ——过去,桃侯一脉仅仅只是‘得赐姓刘’,就只是姓刘而已,压根儿不算老刘家的人;
  
  但往后,桃侯家族,那就真是如假包换的大汉宗亲、刘氏皇族了!
  
  不出意外的话,桃侯家族有相当大的机会,被分封为宗亲诸侯!
  
  最最极端的情况下,身为项氏之后的桃侯家族,甚至可能具备刘汉皇位继承权……
  
  “嘶~”
  
  “刘舍这厮……”
  
  “当真值得陛下这般……?”
  
  …
  
  “陛下,还真舍得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