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3章 兜底背后的护城河逻辑
第1053章 兜底背后的护城河逻辑 (第1/2页)PS:昨晚去吊水了,中午才回家,抱歉了。
“我当然知道兜底跟先行赔付的区别。”
智能驾驶推进最重要的其实并非技术,在当前世界范围内都有L3级别量产的情况下,我们的技术突破其实是早晚的事儿,甚至不排除部分企业有这个技术储备。
拿百度来说,他们的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已经具备一定的市场了,敢于在江城等路况复杂的城市推广,说明本身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了。
尉来要拿出L3方案,其实也是有这种能力的,但是在没有正式立法之前,肯定是不能拿出来的,原因还是没有立法之前,责任区分不明。
做慈善是一回事儿,但没有利益的事儿,任何一家企业都不会做的,这是最基本的经营道理,任谁都懂。
“如果是兜底,那效果可就不一样了啊。”
李响转动着眼珠子,在思索着应该如何把宣传效果最大化,先行赔付实际上还是把责任放到用户身上,但是兜底的话,那相当于在L2级别某些使用场景之下,责任就划分到车企这边了。
若是如此,那竞争的优势就太大了,用老板的话来说,这就是护城河啊。
车企想要兜底,不仅仅只是出钱这么简单,而是要在保险身上做文章,而保险公司显然是很难配合车企做出这样承诺的,新能源汽车的车险本就是一个争议很大的话题。
互联网上时不时的有用户吐槽新能源汽车第二年续险价格大幅度上升,且不提其中的原因,也不论真假,但至少是一个争议点非常大的区域。
兜底,无疑增加了保险公司出险以及计算保险费用的难度,提高了出企业经营成本。
“有一家保险公司,就是在汽车金融上最大的护城河。”
汽车金融一直汽车产业里无法忽视的一个重大战略,在免息,分期背后的是各大车企在汽车金融上的竞争,这些都只是最为基础的竞争,与保险公司合作就可以完成。
而更深次的竞争,就需要拥有自营的保险公司了,然而拥有一家保险公司的难度,是何其之难。
需要注意的是,拥有保险经纪牌照跟拥有保险牌照是两个概念,一般情况下,车企说拥有保险牌照,大部分指的是保险经纪牌照,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保险牌照的公司也不多。
被传统巨头把持的保险行业,新玩家想要拥有一张保险牌照,可不简单的是你有钱就行,有钱的多了去了。
尉来很长一段时间也只是有拥有保险经纪牌照,没有属于自己的保险公司,保险牌照的稀缺性,收购标的稀少,等等因素都是制约车企拥有保险公司的因素。
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车企拥有保险公司的仅仅只有广汽一家,广汽的实力之强远非有表面上表现出来的那些,尉来在销量以及营收上超过了几大“汽”,但从不会认为实力比这几家强。
在投资领域混了这么多年,檀锦程很长时间就明白保险公司之于汽车整车厂商的重要性,也一直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
在拿不到牌照的情况下,收购成了唯一的方式,然而市场上总共就那么几家保险公司,在经营良好的情况下想要收购的难度可可想而知。
“说到这个,还得谢谢屁吐屁的暴雷呢,不然我们没有这个机会。”
传统保险巨头去收购,那是想都不要想,这里面的水太深,也不是檀锦程能够把握得住的,而能让檀锦程盯上的,就只剩下互联网保险公司了。
2016年前后,原保监会批准成立了四家互联网保险公司,易安财险就是其中之一,屁吐屁暴雷,让这家2016年成立的保险公司,在2020年就陷入经营困难的处境当中。
资不抵债,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的易安财险,被盯了很久的檀锦程第一时间注意到了,作为一家拥有稀缺性牌照的互联网保险公司,直接破产清算肯定是不可能的,多多少少有些可惜了。
作为最早介入,推动易安财险破产重组的尉来,在重新投资招募期,战胜了诸多的竞争对手,最终被确定为唯一合格的重整投资人。
接近于两年的时间,与易安股东,管理层以及帝都法院的多轮谈判之后,最终尉来在去年初拿下了易安财险,拥有了一张极为稀缺的互联网保险公司牌照。
为了这一张保险牌照,尉来共计耗费了36亿元的巨额资金,其中16亿用于股权收购,以16亿元的现金收购易安财险100%股权。
20亿元用于增资,这笔补充资本金,使得易安财险偿付能力恢复到监管要求的健康水平,为未来业务提供资金支持,完成收购之后,尉来也向金融监管总局递交了增资以及更名的要求。
“这么说还真是,没有屁吐屁的暴雷,我们根本没有这样的机会。”
二月初,监管总局正式批准了尉来对易安财险的更名以及增资要求,自2023年2月28日起,易安财险正式更名为“甬城尉来财产保险有限公司”。
而最为关键的是,批准同意更名之后的尉来财险经营机动车保险,包括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和机动车商业保险,这意味着尉来正式获得了开展车险业务的通行证。
没有这一纸批复,尉来哪怕是想兜底都没有这个机会。
耗资36亿元买下一家破产的保险公司,还要负责给他擦屁股,这背后的战略逻辑其实也非常的清晰,“买车,贷款,保险,维修,保养”全生命周期的车主生态,尉来正式补齐了最后一环。
除了增强用户粘性之外,还提升了整体利润。
其二也破解了新能源车险痛点,传统保险公司在对待新能源汽车上险上,都因为维修成本过高的原因,导致保费偏高,这一点哪怕车企不断的否认,都是无法改变的。
除了这两点最为核心的之外,尉来拥有的用户数极其庞大,也有变现的需求,要说对车企用户数据了解最深的,反而并非车企业本身,而是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会根据出险情况,充分了解用户的用车习惯,优化保险业务,比之车企本身更为了解车主,拥有自己的保险公司,就可以更为了解用户。
除了这些之外,汽车保险本身就是一个规模巨大且稳定的市场,自营保险业务可以成为公司未来重要的金融板块和利润来源,干什么都不如干金融赚钱。
“是的,如果没有得到监管局的批准,我是不敢有这种想法的,你具体去制定一个方案吧,我到时候配合着你们来宣传一下。”
某些企业的L2.99确实让人头疼,广告法在大型企业面前根本没有用,真就是被处罚了,也不过就是几十万的罚款,比之夸大宣传得到的利益,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李响点了点头:“可以,我这边看一看,老板的提案的话也提一提。”
兜底只是一个过渡方案,说到底还需要法律的约束,汽车涉及到千万用户的安全,只有在法律的框架之内才能够得到约束,没有法律任何一家企业以及保险公司都会钻空子。
“那我们要兜底哪些部分?”
L2级智能辅助驾驶,正确的描述为“部分驾驶自动化”,核心特征为系统同时控制两个以上的驾驶操作,如同时控制方向和速度,但是驾驶员必须始终全程监控驾驶环境,并随时准备接管车辆。
系统只是一个强大的辅助而已,责任主体仍是驾驶员,说白了就是相当于给自己找了一个“司机”,核心点为自适应巡航控制,车道保持辅助,交通拥堵辅助/交通标志的识别。
这三大核心构成了L2级的基础功能,没有这三大核心功能,就不能算作是L2级辅助驾驶。
至于市面上所谓的L2+,L2.99,本质上就是在这三大核心辅助上进行扩展,如基于自适应巡航控制扩展而来的自动变道辅助,导航驾驶辅助等等。
L2+算是一个通用的名字,对于基础功能的扩展,本质上了慢服务的升级,而L2.99,无限接近于L3这个就有点玩擦边了,很容易误导消费者。
“兜底不代表着全责,这一点我们要明确,不然的话兜底就是麻烦了,我们可以在保险业务条款里注明,在销售车辆以及保险的同时,也要跟消费者明确。”
L2级辅助驾驶的主体责任方在车主那边,这一点是法律定义的,必须明确,尉来可以给车主做出一些承诺,但必须在法律框架之内才行,不能违背法律。
不过辅助驾驶,控制权其实是在车主与车企之间,厂商可以通过后台控制车辆,例如说在发生事故前一秒退出辅助驾驶,这些车企都是可以做到了的。
这些客观因素,多多少少对车主来说有些不公平,也是目前智能汽车争议最大的点。
“那把智驾部分召集起来开个会吧,咱们把这些事项明确下来,等老板在两会上的提案之后,再决定什么时候推广。”
李响也是说干就干的,在兜底这件事上,首先公司有这样的实力,其次在L3法律条例迟迟无法落地的背景之下,第一阵营在技术上的差别又不大的情况下,兜底就是非常具有竞争优势了。
目前国内仅公只有广汽与尉来拥有自己的保险公司,而从目情况来看,在保险行业没什么变故的情况之下,后续也很难再有车企会拥有自己的保险公司了。
除非,其他三家互联网保险公司出现经营问题之时,再有其他有实力的车企能够抓住机遇,这个机会是非常稀缺的,尉来也是等了十多年才抓住一次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