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欢迎来到莫斯科
第531章 欢迎来到莫斯科 (第1/2页)苏联,
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联邦国家。
熟悉,因为它时刻出现在世界舞台中央,
陌生,因为鲜有人了解过它的日常生活。
所有人只知道这是一个足以与美利坚抗衡的庞然霸主,
一只坚硬冰冷的钢铁巨兽,
亦是一片被厚重铁幕隔绝的大陆。
即便九一好声音的歌手们,已经给南非黑人领袖纳尔逊-曼德拉作出了一首《光辉岁月》,甚至或多或少了解到这个非洲大陆最南端国家的种族隔离和民主演变。
但苏联是派什么什么光景?
谈起美利坚,会说百货商场、可口可乐、荷里活大片,
谈起东洋,会说银座的商圈、涩谷的泡泡浴、卡通漫画的风靡。
可谈到苏联,多数人只会摇头扮懵。
香江市民只知道警队有一批白俄鬼佬,按摩骨场里有一批价钱便宜的白俄鬼婆。
东洋市民只知道自家四块国土被抢走。
南韩市民只知道苏联佬正求着跟自家做生意。
再多的也就没了。
而东亚多数的国家和地区,偶尔了解到这些苏联的只言片语,亦仅限于有政治宣传的报纸刊物。
比如星家坡包容万象的《联合早报》。
香江——星家坡——伊斯坦布尔——莫斯科。
一条官方的航空路线。
翟远刚刚从星家坡换乘,跟自家《九一日报》办事处的负责人简单聊了两句,顺手买了份《联合早报》再次登上飞机。
机舱里灯光昏暗,伊尔86客机嘈杂的轰鸣噪音吵的人心烦意乱。
一旁的叶雨卿塞着耳机,已经轻轻睡去。
翟远靠在头等舱宽厚的椅背上,手中摊开一份《联合早报》翻看,
从豆腐块版面里翻找出一条有关苏联最新的报道。
新闻上说,去年南韩与苏联展开贸易往来,大韩贸易振兴社官方和民间统计加起来,成交总额约1亿5000万美元。
如图:
再往下翻,是南韩与内地的贸易往来,中韩双边贸易自1978年的1800万美元,已增至去年的20亿美元。
再再往下翻,是苏联迫切希望与东洋展开贸易往来,态度恳切,却仍被东洋仔们怒斥不要脸。
“啧!老大哥这时的经济开放和市场活力,都已经如此落后了啊……”
翟远轻轻叩动报纸,就挺好奇:“所以究竟什么人在怀念它?”
与苏联豆腐块相仿的新闻不同,
今日份的《联合早报》还报道了另一件轰动性新闻,
霸占了大半个时政版面。
‘昨日时任宝岛院长李焕请辞阁揆,今日传出岛主将任命国\防长官郝柏村继任阁揆传闻’
报道文章中,
穿插着宝岛媒体对这一内部传闻的震惊与挞伐,
《宝岛早报》在头版刊登出一个大大的‘干’字表达愤懑,
《自立晚报》在头版刊登出‘无言’两个大字,
副刊专栏也大多是‘岛之将亡,必出XX’‘反对军人组阁’‘停笔七七四十九天’之类标题。
翟远看罢轻轻呼出口气,并不觉得惊讶,反而有种‘终于来了’的轻松。
毕竟从孙仲谋主动找上门他就料到有这一天,否则自己也不会提前给一口一个同宗同源的台积电挖坑。
估摸着神山的小林哲夫他们,这会儿也应该在金陵城与孙仲谋顺利会师,
按孙仲谋他们的计划,大抵是将神山的技术拿到手,然后联络宝岛让这位新任行政院长对台积电一通恐吓,最后对方再摆出一副逼不得已的架势,以受害者身份放弃金陵城计划。
可惜这次遇到了翟远。
“没一个好人啊~”
翟远随手扔掉报纸,感慨着伸了个懒腰,摸出支烟,冲一旁的白俄空姐打个响指。
身材高挑的白俄女人脸上立刻挂起谄媚笑容,迅速将烟灰缸摆在翟远面前,裹着丝袜的丰腴大腿屈跪在地上,从撅起的肉臀口袋里抽出火机,点燃递到翟远面前……
飞机缓缓降落,伊斯坦布尔到了,
下一站,莫斯科。
…………
1990年初夏的莫斯科,天色灰蒙。
涂着红漆的列宁塑像下,几个身穿灰蓝制服的差佬懒洋洋的巡视。
远处是被雾气笼罩的机场跑道。
一辆辆老旧的伏尔加轿车缓缓驶来,巡逻的差佬们精神一振,站姿瞬间变得笔挺。
车门打开,头车里几个穿着黑色整洁西装的中年男人走了下来。
为首的男人戴着副厚底眼镜,颧骨略高,鼻梁挺直,典型的俄国人长相。
“德米特里校长。”
眼镜男人望着空荡荡的机场跑道,询问一旁的下属:“阿列克谢中尉提到的香江教育家就是从这里降落?”
“是的,伊凡局长。”
德米特里看了眼腕表,又说道:“距离这架航班抵达还有二十分钟。”
伊凡局长点一点头,他笔挺西装胸口挂了枚铜质镀金勋章,上面雕琢着麦穗与风琴图案,在晨雾中微微闪光。
“记住,文化部和其他部门不同。”
时任莫斯科文化部局长(副部长)的伊凡-康斯坦丁诺维奇-亚历山大罗夫扶了下鼻梁的上的眼镜,
他用冷硬腔调提醒周围同僚:“我们不仅是行政官员,更肩负着传播文化与教育理念的使命,香江的教育家虽来自资本与商业交织的城市,但教育无国界,这次交流为了要让他们去领悟、学习苏联的伟大精神,我们必须要表现出充分的热情和尊重。”
身旁的下属们神色肃穆,齐声回应:“明白,伊凡局长。”
伊凡轻轻嗯了声,冲德米特里摆摆手。
时任莫斯科国立大学的德米特里-米哈伊洛维奇-卡拉瓦耶夫校长了然点头,
快步走向身后几辆车门紧闭的伏尔加轿车。
轻敲车窗,
车门打开,一排排身材高挑、穿着苏联式围裙校服的女大学生们纷纷落车,个个手持小旗,整齐列队。
“同学们,作为莫斯科国立大学的代表,你们今天的任务十分重要!”
德米特里目光扫过整齐列队的女大学生们,语气沉稳而带威严:“纪律、热情、尊重,这是学校的一贯的要求。今天你们将要迎接来自香江的知名教育家,翟远先生。我希望大家遵守校纪,让远道而来的朋友感受到苏联教育的庄重与力量,这不仅是迎接,更是传递知识与精神的使命!”
连排的女学生们微微挺胸:“明白,德米特里校长!”
这时候,
两辆军车引擎轰鸣,朝着人群方向驶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