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八章 知己
第七百零八章 知己 (第1/2页)海贸,在大明有另一个名称,叫朝贡贸易。
那是皇帝的钱袋子,也是宗室的钱袋子。
大明的海贸,公开的、走私的全算在内,宗室和功勋占八成,剩下的两成才是地方豪族和海匪们。
“海禁若开,宗室可打不过商人,”王骥道:“大明的商人会从海上带回来更多、更好、也更便宜的舶来品。”
蒋贵不以为然:“他们能带回来,难道宗室带不回来?少赚一些就是了。”
王骥瞥了他一眼道:“你去买东西,是喜欢到谦卑有礼讲诚信的店家去买?还是去趾高气扬,高人一等又蛮横的店家去买?”
“那当然是……”蒋贵一顿,想起那些皇室王爷和权勋家的生意铺子来,不吭声了。
王骥道:“他们的身份摆在那儿,真开了海禁,他们不是少赚,怕是要直接没得赚。且,谁愿意少赚钱?”
蒋贵:“那怎么办?倭国不打了,银矿不要了?”
“打还是要打的,银矿也不能不要,”王骥慢悠悠地道:“但怎么打,怎么要,却要慢慢思量。”
蒋贵着急:“不能慢啊,万一倭国也发现银矿了怎么办?”
王骥挑眉,悠悠地道:“何尝不是一种办法呢?”
蒋贵一脸懵:“啥?”
刘聚一把将他脑袋推开,挤到王骥面前:“老将军,江南这场仗要怎么办?”
“该怎么打就怎么打,打仗还需我教你吗?”王骥道:“速战速决,尽早打下来,好腾出手来待战。”
刘聚明白了:“我一定速战速决!”
刘聚当即去点兵,第二天就和陈荣、张楷起程南下。
于谦领了赈济的活儿,从出大殿就开始催着户部准备钱粮,然后疾步去追薛韶。
薛韶周边空着八丈宽的位置,走着路大家都努力避让他,生怕跟他扯上一丁点关系。
于谦疾步朝他走去,一把扯住他的袖子,在他回头时爽朗的笑道:“薛御史走得也太快了,我才和陈尚书说两句话,一回头你便不见了。”
薛韶惊讶的看他,目光扫过周遭的官员。
于谦毫不在意,拉着他的袖子道:“我即将南下赈灾,你对江南灾情了解,我来请教一番。”
薛韶也的确有许多事想和赈灾官员交代。
及时的讯息,可以让赈灾事半功倍。
“于大人若不嫌弃,不如到驿站一叙。”
于谦一口应下,和薛韶同去驿站。
出皇城时,于谦回头看了一眼官员不断的大道:“趋利避害虽是人之常情,却难免令人伤心。”
薛韶也回头看了一眼,倒没伤心,而是道:“不怪他们,家叔只是不愿与王掌印亲近便引来滔天大祸,至今未销,避害是不得以为之。但愿不失本心即可。”
于谦想起方才大殿中,满朝文武算是众志一心,心中稍霁,笑道:“你倒是豁得出去,知道提议打倭国取矿必有酸儒反对,便自己做了迂腐的酸儒。”
薛韶笑了笑道:“但为引子。若真需要一个反对的人,与其让别人来做,不如我来做。”
于谦问道:“那座银矿果然有那么大,那么丰厚?”
薛韶:“潘道长见多识广,她说有,那就一定有。”
于谦叹息道:“我大明银荒已久,铜钱价低又重,商人以此为货币多占据人力物力,消耗巨大,而宝钞价值不稳,全仰仗银,偏我大明产银量极低,权贵富豪又多存银不用,市面上流通的银一日比一日少。
陛下复开银矿,江南矿工造反,皆有此因。”
薛韶也点头:“若能取大森乡银矿,那我大明银荒可解。”
于谦:“还能解国库空虚之难。”
想想,国库不再缺钱,那他们能做多少事啊?
不用再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银矿上,他们又能腾出手来做多少事啊?
于谦和薛韶对视一眼,眼睛皆耀如星辰。
俩人一起到薛韶入住的驿站。
喜金候在驿站中,见薛韶平安回来,大松一口气,连忙迎接上来:“少爷,热水和干净的衣裳备好了,您……这位是?”
他这才看到于谦。
薛韶笑着介绍道:“这位是兵部侍郎于大人,他领命要南下赈灾,你去准备些吃的,一会儿留于大人在这里用饭。”
喜金连忙应下。
薛韶今天一早只是换了衣服便进宫,根本没洗漱。
于谦豪放得很,并不介意薛韶去泡澡,他还借了薛韶一身衣服,和他一起去泡,俩人就一边泡澡,一边谈及江南的灾情。
谈着,谈着,俩人就谈起这次江南矿工大作战。
薛韶还是认为招安比平叛更符合百姓、国家和君王的利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