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 人才!
第六百五十七章 人才! (第1/2页)东北,虎林,国营林场
此时此刻,林场内人来人往,忙忙碌碌的将采集好的木材进行分装。
对于东北来说,他们这里每年能工作的时节就那么几个月,现在已经八月中旬了,再过一个月天又得入冬了,所以这会儿是最后的冲刺阶段。
“老赵,来,歇会,喝口水!”
林场空地上,将最后一车木材分装好,陈爱党招呼着自己的工友坐在了一旁一个木墩子上,拿出了水壶吨吨吨的喝了几口水。
“呼,今儿个天还挺好,对了老赵,我上次让你打听的事,怎么样,问了没?”
陈爱党这时候冲着工友赵建国问道。
赵建国一时没反应过来:“什么事啊?”
“就老把头那事啊,挖参采药的老把头,你不说你老丈人家那边有个来着嘛?”
陈爱国有些无语,这老赵忘性这么大的吗?
其实李长河倒没委托他,不过上次他回村,听说村里三大爷帮李长河买了老山参,他就把这事记心里了。
真要论药材,他们林场才是大头,虽然大部分药材都得上交,但是耐不住人有私心啊。
赵建国一听,反应了过来。
“哦,对对,我想起来了,是有这么个事,我托我媳妇儿回去问了,可人家没咋露底。”
“再者老陈,这种事情你问是问不出来的,你光问不买谁给你透底啊。”
“你这还是给你那弟弟打听的?”
“哎,听说你弟弟找的那边亲家,是京城的大干部家庭,真的假的?”
赵建国这时候好奇的问道。
东北这边没有新鲜事,陈爱国那“传奇”般的经历,如今已经在十里八乡传遍了。
毕竟他们这边接收的知青也不少,可像陈爱国那样跟着逆袭,一跃从他们偏远地区的老农民变成京城工人阶层的人,还真没有。
作为跟陈爱国有血缘关系的陈爱党,更是大家好奇关注的对象。
一方面,是陈爱国跟家里的矛盾让他们八卦,另一方面,最近这两年,陈爱党老往京城寄东西,也让很多人看笑话。
毕竟早年前陈爱党对他弟弟那两口子什么态度,他们也都大概知晓。
“说是大干部,具体的咱们也不清楚,不过有钱是真有钱,我跟你说,别的不说,我那弟媳妇给她嫂子,就我爱人寄的衣服,那都是国外进口的高档衣料。”
“咱们哈尔滨那边的百货商店里都没这种料子,摸起来又软又滑,可舒服了。”
陈爱党在林场干了这么久,自然也知道这些人话里潜藏的意思,看他笑话呗。
所以也毫不客气的炫耀了起来。
“老陈,不是我说,寄几件衣服有啥用,不能吃不能穿的,这他们家真要是大干部,你找他们帮帮忙,给你疏通一下关系升升职,让老哥几个也跟着沾沾光啊!”
“对,老陈,让他们帮你疏通一下关系升个职,把姓周的那王八蛋给顶下来,咱们兄弟们也跟着你享享福啊。”
周围其他几个跟着过来歇息的工友此刻也乐呵呵的插话说道。
“切,你们这才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呢。”
“我跟你们说,越是这种关系,人情越得用在刀刃上,我得给我弟涨脸啊,要不然这种小恩小惠的,对人家来说抬手的事,但是往后就不好说了。”
“哥几个,咱们做事,眼光得看长远,得有格局!”
陈爱党这时候傲然十足的说道。
“陈爱党,有你的电报和包裹!”
这时候,远处有人大声的喊道。
“来了!”
“八成是爱国来的电报。”
“哎,我都跟他嘱咐过了,有事写信就行,他就是急性子,非得拍电报。”
“得了,老哥几个,我先去看看电报,你们先聊着!”
陈爱党这时候得意的起身,然后往林场办公室走去。
别管是不是陈爱国拍的,先在他们面前嘚瑟一下再说。
待陈爱党离开之后,有人忍不住唾了一口唾沫。
“哎,真是小人得志,以前陈爱国来帮他干活的时候,连口水都不给喝,现在装出一副亲兄弟的热情了,看的真反胃。”
“要不然人家能当上门女婿呢,这没脸没皮的姿态,你就学不会。”
“你们还真别说,他们老陈家,看来有这个传统啊,陈爱党这上门女婿当得好,那陈爱国也不赖,还真是好眼光。”
“这可不一样,人家陈爱国当年那是自己坚持,所有人都不看好,愣是娶了那个知青,谁能想到那知青家里又重新翻身了。”
“这就是命啊,搁那些年,谁傻不拉几的娶个知青?”
几个人议论了没一会,陈爱党又大步的跑了回来。
“行了,别说了,老陈回来了!”
几个人见状纷纷止住了话茬子,然后又看向了陈爱党。
“老陈,看你这笑的都合不拢嘴了,啥好事啊?”
赵建国这时候又乐呵呵的问道,浑然忘了,刚才嘲讽的人里面就有他一个。
“别说我有好事不想着老哥几个,你们有熟人的都帮我打听打听,这会要上好的老山参,益母草,灵芝何首乌这些,总之一句话,年份越高越好,钱不是问题。”
陈爱党回来之后,得意的冲着众人说道。
看陈爱党这姿态,几个人心中诧异:“老陈,这是得了电报,真要买了?”
“嗯,亲家那边有急用,人家委托我帮忙找找。”
“放心,钱不是问题,别的也有。”
“看看这个!”
陈爱党这时候将藏在身后的手腕举起了亮了亮,炫耀了一下手腕上的手表,金银相间的钢带和表盖在阳光的照射下点点发光。
“嚯,手表,这什么的?”
看到陈爱党手上的手表,有人惊呼的喊道。
“罗马表,进口货,我家老二给我买的。”
“还有这个,见过吗?”
陈爱党这时候又亮出了一张纸币。
“这是啥钱?”
几人仔细的看了看,有点像钱,但是又有些不太像。
“这叫外汇券,专门用外汇兑的,有了它,就能进省城的友谊商店买东西了。”
“这是老二那口子,寄过来给他嫂子,让她给孩子买进口零食的,说是什么巧克力之类的寄过来会化了,所以直接给外汇券,让我家那口子带着孩子到时候去省城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