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1章 用推恩令来破局
第941章 用推恩令来破局 (第2/2页)至于说病人会不会去敌家卫生室看病,这个根本不用愁,人都快病死了,还管医生是亲人还是敌人,先去看了再说呗。”
金县长却找到了一个漏洞,提醒道:
“林部长,如果有个别赤脚医生就是不给敌对一方的村民瞧病,眼看着病人死怎么办?”
林三七轻哼了一声:
“怎么办?权力和义务是对等的,既然你拿了我的补贴,在我们的指导和培训下当了这个赤脚医生,那你就要按医生的道德标准和职业要求来。
如果出现拒诊导致病人伤残,或者加剧病情的,直接开除赤脚医生,永不录用。如果导致病人死亡的,抓起来劳改,真当国法是摆设?”
这时候万来成和卜良也已经想好了,于是纷纷点头道:
“行,就按领导的意思办,我们一家领一个村卫生室。”
林三七心想本来就是偏远农村,条件落后,一个和尚都不一定有水喝。
现在来两个和尚,恐怕谁都喝不到水。
“行,既然你们决定了,那你们两姓各自去准备村卫生室的场所,一周后去县城进行培训。现在我们先去看看你们选定的村卫生室。”
林三七不关心村里的狗屁倒灶事情。
有人说六七十年代的农民非常纯朴,那都是电影看多了,没有比这个年代的人更坏了,多少不忍言之事就发生在这个光怪陆离的年代。
万家人的村卫生室就安排在万其华家里。
万其华家有五间泥房,刚好有一间空出来,而且他家门前就是一条土路,村民们来来往往都人露过。
泥房内部空间大约是30平米左右,这时候的农村也不讲究宅基地规划,谁占住就算是谁的,大家都往大了造。
林三七看了一下环境,心想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就不错了。
“房子面积可以,就是要准备一些家具,另外再打造一些输液工具。万其华,不是当上这个赤脚医生就万事大吉了,咱们这一行,到底要靠医术吃饭的。”
万其华是个20岁的小伙子,面相比较老实:
“请领导放心,我一定好好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万父这时候有些不好意思问道:
“领导,真的一个月有5元补贴好拿?以后有没有转正?”
林三七呵呵笑道:
“转正也不是不可能,我知道有一位女赤脚医生,因为在村里给人治病表现优越,然后被推荐上了大学,最后成为了大医院的院长,最后做到厅长。
万其华同志是初中毕业,这个起点已经很高了,所以将来治病同时,不要忘记学习。
我们穷人能改变命运的机会不多,读书或者当兵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当兵有天花板,读书却有无限可能。所以年轻人,加油吧。”
万其华一听,整个人都充满了斗志:
“请领导放心,我一定XXX保证,我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赤脚医生,甚至是县医院的医生。”
林三七心想你这胆子太小了,就敢想县医院啊?
从万其华家出来,林三七翻过一个小山头,又来到了卜家人的地盘……
林三七在忙着自己事业的同时,在遥远的大庆油田。
一列列的火车驶入油田基地,然后大量的工程机械车开始将车上的设备卸下来。
郑部长、吴局长和一众石油系统的领导都激动地直打摆子。
“郑部,这几条生产线加起来,能有100万吨的年产量?我的天呐,这可是超级炼油厂啊。”
吴局长两眼放光,要知道大庆炼油厂目前年产量只有15万吨,100万吨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郑部长也整个人都年轻了几岁,显然心情非常好:
“林三七同志说了,这100万吨的炼油厂只是给我们练练手的,让我们随便造,不要怕心疼设备会坏掉。
他这次总共给我们搞来年产量达到2500万吨的设备,不过因为设备太大太复杂,要分批才能运过来。
我们部里讨论过了,给你们大庆油田一千万吨的设备,剩下的我们准备分散到全国各地的油田去。老吴,这次你完不成国家下达的任务可说不过去了。”
吴局长爽朗地笑道:
“部长放心,目前我们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从全国各地抽调过来的工程师、技术员、工人已经达到了10万人,我们准备大干特干,争取一年就甩掉贫油国的帽子。”
郑部长点点头,又叮嘱道:
“先把林三七同志运来的炼油设备搞懂,会操作,积累足够的经验生产汽油柴油。等成品油够了,我们要按林三七同志的设想,开始生产塑料、沥青、化肥、轮胎等等。
希望你们要早日拿出成绩来,千万不要让林三七同志失望,并且要牢牢记住他对我们石油系统的帮助。”
吴局长思索了一下问道:
“要不,给林三七同志一张无限额加油卡?”
宝安县制药厂。
炼油厂只是林三七赚的一个小外快,对宝安县来说,药厂才是重中之重。
盐田厂是宝安制药厂的二期工程,总规划达到了50平方公里,新投入生产的200条药物生产线已经开动了。
宝安制药厂厂长袁明杰正在跟沈国明主任汇报工作:
“沈主任,有个事情要向你汇报一下,目前我们有100条生产线正在全力生产抗结核药物,准备供应国内医院,但是这占了我们太大的生产线。
另外,现在铁路运输也饱合了,你看是不是砍掉抗结核药物?我们全力生产抗生素和其他退烧止痛和胃药?”
沈国明也有些头痛。
现在制约宝安县药厂大规模生产的瓶颈,不是药品销不出去,也不是生产线不够,而是产业工人和药学工程师太少了。
目前宝安县药厂有职工1万人,但是根据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需求,起码要10万人以上。
沈国明这时候开口问道:
“目前我们原料厂已经投产了3家,我有一个想法。
国外的抗结核药物必须我们宝安县生产,这是我们目前赚钱的大头,不能动。
但是我们可以扶持国内的药厂,让他们去生产抗结核药物,至于‘原料药’则由我们宝安县提供,当然费用还是要结算的,不是免费提供。”
袁厂长一听,却有点犯难了:
“沈主任,你这个提议我以前也跟林部长提过,不过他说够呛,并不看好在内地建大型药厂,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建了也是白建,浪费钱,非常奇怪。”
沈国明一听便明白了干儿子为什么会说这句话。
因为林三七一直说国内马上要起风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也是他跑到宝安县这个边境小县来的原因。
如果别人说这话,沈国明可能不信。
但是林三七说这话,沈国明觉得八九不离十。
因为到目前为止,林三七所有的预测就没有不准过,他担心的每一桩事情全部都发生了。
想到这里,有些头痛的沈国明叹气道:
“算了,还是我们辛苦一下吧,三七已经又新进了300条生产线,全部投入进去能缓一口气。
另外,咱们再以宝安县药厂的名义向上级打报告,要人,要大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