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5章 奖励进口收音机
第945章 奖励进口收音机 (第2/2页)林三七一边在校园里走着,一边回道:
“四军医那边没有问题,我免费给部队培养人才,他们是求之不得,现在部队的日子更难过。我们利用他们的教学力量,多余的医科大学生就可以为我所用了。
这是双赢。
另外,东广省药学院、东广护理女校也已经答应搬迁到宝安县,到时在校总人数将达到1万2千人,成为全国最大的医学院校。
我也跟香江大学医学院、伦敦大学医学院、哈弗大学医学院联系好了,他们会定期派遣教授过来都给我们教学上课,让我们的学生接触到全世界最前沿技术。”
林三七邀请外国专家过来,就是培养华国医学生的国际观念,与世界同步。
而宝安县吸引各国教授的条件,是支持和赞助他们的医学研究,当然出成果了,宝安医科大学和外国教授平分。
当一片片成果出来,一篇篇论文出炉,宝安医科大学的名字将频繁出现在各类医学杂志期刊上,这个知名度马上就上去了。
如果只是华国论文,人家未必愿意发表。
比如当年林三七的肺结核论文,只能发表在国内报纸上,因为外国杂志不收。
但如果利用洋人教授,那就两样了,这也是一个互相利用,同样是双赢。
两人在参观了一圈医科大学校园环境后,又步行来到了旁边的宝安国际医院。
这家医院同时也将成为宝安医科大学的教学医院,一条龙。
沈国明看着眼前这个巨大医院大楼,内心也是挺自豪的,这可是他主导的项目。
想不到一个退休老头还能重发第二村。
目前他是国家承认的宝安管委会的主任,级别虽然仍是正厅,但这可是实权正厅,手里握有几亿美元那咱,全国谁能比得上?
宝安医科大学和宝安国际医院的建筑图纸,全部都是林三七从现代社会带过来的,自然是最先进的。
沈国明介绍道:
“目前宝安县医院装修已经差不多结束了,目前准备开放2000张床位……”
宝安国际医院,林三七是准备吸引“外资”的,就是赚香江人和外国人的钱。
到时外国人只要是治病的,可以通过罗湖口岸免签入境,直接进入医院。
当然医院是封闭的,外国人进入后是不准出去的,治病所产生的费用,也是根据香江标准来收取。
至于怎么让外国人心甘情愿赶到宝安来治病,那必定要有自己的特色科室,权威科室。
最少就是别人没有,而只有宝安国际医院才有,具有不可替代性。
沈国明还在继续介绍:
“小七,现在医院的硬件快完工了,欠缺的就是医生了,你准备怎么处理?”
林三七笑道:
“干爹,这个我早就有安排了,我在香江有一家大型医院,目前通过高薪已经挖到了500位医生。
香江岭南医院和宝安医院,我准备实行统一管理,相当是一个医疗集团,到时两家医院的医生可以互通,也就是会有部分香江医生过来宝安国际医院工作。”
沈国明惊讶道:“香江医生愿意到这边来工作?”
林三七耸耸肩:“不愿意来,那只能说明钱没到位,当在宝安工作的收入,是香江的3倍时,你猜香江医生愿不愿意过来?”
只要钱到位,哪怕你去非洲马达加斯加,也有得是人报名。
沈国明点点头,又问道:
“那医生还是有缺口,宝安国际医院按你的标准要求,起码要有1200名临床医生,而且要是高水平的那种。”
林三七叹了口气,好半天才悠悠回到:
“1200人,不够,如果可能,尽管多招人,上不封顶,有多少要多少。”
沈国明有些惊讶地看着林三七:
“你要这么多医生干嘛?这就一家医院,你要那么多医生怎么养得活?”
林三七解释道:
“我们的宝安国际医院规模比较大,主要工作人员还是以内地医生为主,我准备将全国所有出国留洋过的医生都召到宝安县来。”
“又是留洋医生?”
沈国明咂咂嘴,有些不安道:
“小七,留洋医生之所以不吃香了,有他们的特殊原因,这批人比较敏感,你全部招过来,是不是容易生产麻烦?”
聪明的人,现在都跟这批留洋医生敬而远之。
原本的历史上,这批留洋医生几乎很少活到八十年代改开后。
这也导致了整个七、八十年代,我国的医疗一块跟国外几乎是断档似的落后,可以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一直要等到九十年代,我们才重新开始追赶,非常吃力,因为基础几乎是一穷二白。
一直等到21世纪才慢慢追上来,可惜一直差一个身位,没办法超越。
尤其是科研这一块,跟国外完全没办法相比,吃亏就吃亏在基础没打好。
如果六十年代这批留洋医生,特别是现在三十四岁,正值壮年的这批留洋医生能好好干事业,能利用国外的先进医术和技术加强医学科研这一块,那我们就不会失去那15年。
等几十年后,我们国家同样能屹立世界医疗强国之列。
如果完全靠林三七一个穿越客,能改变的不多。
“干爹,我是这么想的:留过洋,学过医,能拿到文凭的,不可能有水货,水平摆在那里,绝对是顶级医学人才,不可多得。
而且当年这批留洋医生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愿意回国来建设新中国,我觉得这批人的思想觉悟是不用怀疑的。
我知道大家都对这批人有疑虑,觉得里面会不会有特务,有敌对分子,想要来破坏我们的安定社会?
其实我觉得这种真是杞人忧天。
一个医生怎么当特务?他们整天哪细菌病毒打交道,又接触不到核心秘密,那何来的泄密呢?
而海里那部分特殊医生,全部都是组织自己培养的,绝对过硬,也不可能给外面医生什么机会。
所以我觉得留洋医生是完全可以信任的,让他们回老家种地,或者在城市扫马路,这是人才的浪费。
别人不用,我们宝安县用。”
沈国明狐疑地看了一眼林三七,觉得事情绝对没有他说得这么简单。
这是要将全国全部留洋医生一网打尽,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留洋医生总数加起来绝对不一个小数目。
至少不是一家医院吃得下的。
沈国明坚信林三七是个聪明人,聪明人不可能不知道人才过剩,人浮于事的弊端,那他为什么坚持这么做呢?
“噢,对了,干爹,除了留洋医生外,我还准备在宝安县成立一个中医研究所。”
沈国明眨眨眼,奇怪问道:
“宝安国际医院是走西医路线的,我们研发和生产的也是西药,你这搞个中医研究所又是为什么?”
林三七心想还能为什么?为咱们的传统中医留个种子呗。
“干爹,你可是首都中医院院的前院长哦,你看现在的中医是越来越没落,大家有病更愿意瞧西医,你就不觉得心痛吗?不想改变吗?”
沈国明冷笑了两声:“说人话。”
林三七尴尬了一下,看看四周无人,于是低声说道:
“现在国内的中医师不受欢迎,另外,解放前能学中医的,后来成为中医大家的,几乎没有普通人家,这批人同样敏感。
像我萧龙友萧师父的大徒弟卫苑博,因为父亲是旧军阀,他堂堂国家级中医师被分配去蓝田农场种草药,这就是人才的极大浪费。
所以我想把目前全国名中医都安排来宝安县,如果这点做不到,至少要把我的师兄师姐们全部安排到宝安县来。”
沈国明沉吟了半天,没头没脑问道:
“要起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