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五章 过界警告
第八百九十五章 过界警告 (第1/2页)赵孝骞设立监察府,是用皇权直接给群臣施压。
不可否认的是,事实上至今仍有许多官员没把监察府当回事。
表面上这是一个监察天下官员的机构,按理说威慑力应该很大,可实际上,类似的职权以前是属于御史台的。
可从大宋立国开始,御史台监察官员的结果如何?
“刑不上士大夫”,大宋立国至今,没人能打破这条铁律。
御史台不是失职,事实上它确实监察百官,还监察皇帝。
但御史台的摊子没铺那么大,以往大宋的皇帝也没人有这个魄力,下定决心整肃吏治,于是所谓的“监察百官”,最后变成了一本你来我往的人情账。
而御史台最大的问题是,它隶属于政事堂,这一点很重要。
隶属于别的部门,就意味着它无法做到司法独立,最后往往会沦为朝堂党争,对付政敌的武器。
如今新设立的监察府,跟以往的御史台有何不同?
唯一的不同,大约是换了个名字吧。
这大概是天下所有官员对监察府的印象,傲慢,不屑,赌你枪里没有子弹。
与此同时,全天下的官员也在静静地观察,等着监察府能够给官家,给朝堂交上一份怎样的答卷。
今日,监察府终于交上答卷了。
陈州官场被一锅端,上到知州,下到差役,中间的通判,推官,知县,一个不少全拿下。
一州之地,行政机构几乎已陷入完全瘫痪,官员全被抓了,没人干活了。
这个答卷,先不论对错,只能说,监察府给了天下官员一个极大的震撼,无异于在人群中引爆了一颗核弹。
监察府将陈州官员尽数押解回京的消息,短短半个时辰已传遍了汴京朝堂。
朝臣们震惊愕然,不敢置信。
有的人则跳脚破口大骂,骂监察府,骂韩忠彦,骂皇城司。
政事堂内则是一片死一般的寂静,章惇脸色铁青,靠在椅背后,浑身止不住地微微发颤。
监察府抓了陈州多少官员,他并不在意,此刻章惇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
监察权从政事堂独立出来,分离得太彻底了。
从监察府和皇城司官员出京,到押解陈州官员回京,这其中的办案过程,拿问犯官的名单,挖掘案情的深度等等,一应事务全都绕开了政事堂,一点风声都没透露。
这才是章惇感到心烦意乱的,同时章惇也是第一次深刻感受到,如今大宋已建立了新的秩序和格局,“两府三司”到“三府三司”,原来新秩序的变化如此之大。
坐在政事堂内,章惇派人去请甄庆。
半个时辰后,甄庆匆匆赶到,进了政事堂便一脸谦逊地朝堂内诸位相公行礼。
章惇坐在上首,表情复杂地看着笑眯眯的甄庆。
政事堂与皇城司,几乎很少有交集。
一般情况下,政事堂是不愿与皇城司打交道的。
不仅是皇城司的名声不好,朝野皆称其为“鹰犬”,更重要的是,以政事堂为代表的文官集团,向来是看不起皇城司这些空有武力,却没有气节的武夫的。
此刻甄庆笑眯眯地站在章惇面前,章惇却很清楚。
今时不同往日,皇城司已不仅仅是皇帝鹰犬了。
监察府设立后,皇城司还多了两个职权,一是配合监察府侦缉拿问犯事的官员,二是监察监察府。
听起来有点绕,简单的说,监察府决定天下官员的命运,但监察府也不是一手遮天的,它的上头还有皇城司盯着它。
而皇城司,直属于皇帝。
监察府官员若是监守自盗,与朝堂和地方官员勾结沆瀣一气,那么很不幸,监察府官员便该落到皇城司手里了。
这就是官家将监察权独立出来后的新气象。
每一个机构都不可能做到一手遮天,它们都有人监察,哪怕是专门监察别人的部门,同时也被监察着。
那么谁来监察皇城司呢?
一是皇帝亲自监察,二是皇城司内还分为明暗两个部门,明面的部门是甄庆负责,暗面的部门由赵歙负责,暗面通常不会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平日里仿佛隐身透明一般,没人能察觉到他们的存在。
可是,他们存在。
而暗面的部门除了帮皇帝解决棘手的麻烦事外,还有一个隐形的职权,那就是监察明面上的皇城司人员。
一环扣一环,这是赵孝骞为自己,也为子孙后代打下的治国基础。
这还只是赵孝骞登基后初步做出的改变,假以时日,监察府和皇城司还将继续细分职权,比如监察文官的同时,军队也要受监察。
此刻甄庆站在章惇面前,脸上的表情很谦逊,面对当朝宰相没有半点紧张,对政事堂内其他几位宰相的怒哼和白眼,甄庆也当作视而不见,笑容依旧很灿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