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山西百姓的感激;联合指挥部内的争吵!(求订阅)
第580章 山西百姓的感激;联合指挥部内的争吵!(求订阅) (第1/2页)就在楚云飞于四川蒲阳场,与苏联人进行着无声的外交博弈时。
数千里之外的常山。
联合指挥部之中,一场激烈的争吵,正在爆发。
华北联合指挥部,长治。
巨大的作战沙盘前,两道身影,正为了一个即将到来的战略抉择,争得面红耳赤。
钱伯均,这位从晋绥军小小营长一步步走到集团军总司令。
再到如今华北战区声明仅次于楚云飞的悍将。
他的作战风格虽然趋于保守,但性格中充满了军人特有的强硬和果敢。
此时此刻的钱伯均。
右手重重地拍在沙盘上,震得代表着各部队的小旗子都嗡嗡作响。
“立功兄!我不同意!”
他的声音,洪亮得如同出膛的炮弹:“冈村宁次已经把他的两个主力师团,第五师团和第八师团,都调去了河南方向!
现在的北平,就是一座空城!
防守的,不过是一些二线的守备旅团和刚刚补充的伪军!”
钱伯均用指挥棒,在沙盘上,画出了一条气势磅礴的、直捣黄龙的进攻箭头,直指北平。
“这是天赐良机!”
“是我们一举端掉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收复故都的最好机会!我们为什么要为了区区一个邯郸,畏首畏尾,错失良机?”
站在他对面的,是同样身居高位,却气质迥然的方立功。
这是个和楚云飞几乎同一时间成长的儒将。
和钱伯均的“沉稳”不同,钱伯均的谨慎是为了减少伤亡以及为了更进一步的趋于保守型打法的考量。
他的性格中更多的是一种谨慎和谋定而后动的沉稳。
方立功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语气同样坚定,却不失条理。
“伯均兄,你的心情,我能理解。”
“收复北平,干掉冈村宁次,端掉小鬼子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是我们每一个军都想要做的事情。”
“但是。”
方立功话锋一转:“你有没有想过,这会不会是冈村宁次的一个陷阱?”
“他明知道我们将主力集结在华北地区,为什么还敢如此大胆地抽调主力南下?”
“这不符合他的用兵风格!”
方立功指着沙盘上的另一侧:“我更倾向于认为,冈村宁次这是在虚张声势,他真正的杀招,很可能隐藏在其他方向!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稳住阵脚,按照钧座临走前交代的作战任务,先拿下邯郸周边地区。”
“如此一来。”
他加重了语气:“既能让陈泽军获取足够的战功,为他将来调任暹罗铺平道路。
又能借此机会,将CC系安插进来的那些眼线,彻底清理出去。
确保我们华北部队的指挥纯洁性。
这,才是最稳妥,也最符合我们当前利益的上上之策!”
两人的观点,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一个主张“冒险突进,毕其功于一役”。
一个主张“稳扎稳打,先清除内患”。
争论,很快就从战术探讨,演变成了拍着桌子的激烈争吵。
“方立功!你这是怯战!是贻误战机!”
钱伯均的脸涨得通红。
“钱伯均!你这是赌博!是拿我们华北数十万将士的性命,去冒险,谁都清楚华北方面军现在在抽调关东军主力之后,壮的厉害,咱们不可能一口气吃掉他们,即便攻克北平,也要面对关东军和华北方面军的夹击!”
方立功也毫不示弱。
眼看着两位最高指挥官就要吵得不可开交。
作为华北联合指挥部的作战科副科长,张大云少将,在一旁是急得满头大汗。
他本想上前劝解,打个圆场。
但仔细一想,这两种方案,一个太激进,一个太保守,根本就没有折中的可能。
华北的敌情和态势,就像一根拉紧的弦,要么前进,要么后退,任何的犹豫和徘徊,都可能导致弦断弓毁的下场。
就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刻,张大云的脑中,突然灵光一闪。
张大云想到了第三种可能。
他鼓起勇气,上前一步,大声说道:“两位长官息怒!卑职有第三种方案,不知当讲不当讲?”
钱、方二人同时将目光投向了他。
张大云深吸一口气,指着沙盘的南方,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建议。
“两位长官请看。”
“既然我们向北进攻,风险太大;原地踏步,又坐失良机。那我们为什么不向南呢?”
“向南?”
钱、方二人异口同声,都露出了不解的神色。
张大云解释道:“是的,向南!我们的主力,不必与冈村宁次在华北死磕。”
“我们可以发挥我们的机动优势,挥师南下,协同第五战区、第九战区作战!”
“如今,彬马那大捷,日军在东南亚的主力已被歼灭。”
“委座已经下令,在华南地区展开战略反攻。但五战区、九战区的部队,无论是装备还是训练,都远不及我们华北的精锐。”
“我们可以将我们的重心,放在‘以战代练’上!”
“我们可以派出精干的军事顾问团,甚至抽调部分的部队去帮助他们协同作战。”
“如此一来。”
张大云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既能响应委座的全国反攻号召,又能避免在华北与冈村宁次进行主力决战的风险。”
“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将我们先进的作战理念、指挥体系,推广到其他的国军部队中去。”
“用实战,来强化那些战斗力薄弱的地方军部队,优化整个国军的指挥体系!”
“这,才是真正着眼于全国大局,着眼于最终胜利的长远之计啊!”
张大云的这番话,如同一股清流,瞬间冲散了会议室里那剑拔弩张的气氛。
钱伯均和方立功都沉默了。
他们不得不承认,张大云的这个方案,立意更高,也更具战略眼光。
但是
钱伯均皱起了眉头:“向南?那我们华北怎么办?冈村宁次要是趁机反扑,我们岂不是后院失火?”
方立功也提出了自己的顾虑:“我们的后勤补给线,主要依靠北方。”
“挥师南下,补给如何保障?”
“而且,部队调动,非同小可,需要统帅部的批准。”
“规模若是小了,无法影响一场战役的走向,规模若是大了,很有可能影响华北地区的军力平衡。”
一时间。
三种方案,摆在了桌面上。
攻击京畿地区,是高风险高回报的豪赌。
原地争夺邯郸地区,是稳妥但可能错失良机的保守。
向南,是着眼长远但困难重重的阳谋。
华北联合指挥部。
这个失去了楚云飞这根“定海神针”的权力中枢,第一次,陷入了决策的困境之中。
而远在四川的楚云飞还不知道他临走前布下的棋局。
已经因为将领们的不同见解,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数。
方立功、钱伯均、张大云三人谁也说服不了谁。
良久。
几人也吵累了。
方立功沉默着叹了口气,敲了敲桌子:“要不,请示一下钧座?”
“立功兄所言极是”钱伯均心中的火气也因为张大云的方案而消散了不少。
“既然如此,二位长官,我就跑一趟太原,这不,建设集团的磋商会议马上就召开了么,正好和长官聊聊这件事。”
——
当楚云飞的专机平稳地降落在太原武宿军用机场时,已是两天之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