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山西百姓的感激;联合指挥部内的争吵!(求订阅)
第580章 山西百姓的感激;联合指挥部内的争吵!(求订阅) (第2/2页)此次蒲阳场之行。
颇为顺利,不仅仅圆满的完成了本次的开学典礼等工作。
和苏联人的交涉也取得了决定新的进展。
楚云飞自然清楚毛熊对于远东地区的利益早就垂涎已久。
就宛如英美、日等国一般。
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几乎每一个像模像样的军阀后面都有着国外势力的支持。
当年张作霖突袭大使馆都能从搜索到的文件之中察觉到毛熊的野心。
更不用说楚云飞这个后来人了。
那几乎就是打明牌。
现如今的苏联人还在斯大林格勒与德国人鏖战,但聪慧的高层已经大致猜测到了未来战争的走向。
进攻乏力的德国人已经失去了取胜的能力。
苏联最次和德国人也打个平手,在这种情况下。
莫斯科选择开始继续布局远东,妄图争取在东北的利益也是正常。
楚云飞用模棱两可的态度表达了对神秘势力的支持和包容,并且颇为认同其为穷苦人民办事的风格。
苏联大使本以为楚云飞认可他们的政治思想,却不曾想楚云飞转而直接说起了现状。
简而言之。
大倒苦水,民国穷的快要揭不开锅了。
作为同盟国的一份子,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
希望能够得到苏联方面的进一步支持.
经过了长达数小时的磋商。
苏联人也是答应会提供一部分“基础工业设备”来援助楚云飞口中“贫穷到民众穿不起裤子”的国家和民族。
但条件便是苏联人派出一部分的空军教官,参与到了空军幼年学校的培养之中。
空幼在创立之初,就摒弃了主义门槛。
在汪强的主张之下。
只要入学者符合要求,热爱这个国家和民族,愿意为空军事业努力奋斗。
不管是共产主义还是三民主义,都能够入学,都能够接受很好的教育。
至于苏联教官、美国教官什么的,想要在这种地方进行文化思想渗透.
只能说真的很难。
此时此刻的机场。
前来接机的,是刚刚被任命为“山西建设集团”常务副总经理的谢明,谢渝发。
两人已经是老相识了。
“楚长官,一路辛苦。”
谢明快步上前,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但眉宇间却带着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楚云飞的一系列举措,都证明了他谢明当年的眼光。
作为楚云飞人生道路上的伯乐之一。
谢明自然也受到了楚云飞的尊重。
“渝发兄,不必多礼。”
楚云飞走下舷梯,与他握了握手。
一股熟悉的、夹杂着煤灰味的空气,让他感到一阵亲切。
虽然有些呛人,但确实是家的味道。
没有过多的寒暄。
一行人直接坐上了前来迎接的军车,向着二战区长官司令部驶去。
车上,楚云飞并没有闭目养神。
而是抓住这难得的空闲,与谢明聊起了山西的近况。
“渝发兄,现如今的情况怎么样了,工业区已经全力生产了吧?”
谢明立刻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简报,神情振奋地汇报道:“可以说是形势一片大好!”
“根据最新的统计,自我们推行‘以工代赈’和‘屯垦开荒’的新政以来。
仅仅半年时间,从河南、河北、山东等沦陷区涌入我们山西的难民,就已超过七十万人!”
“这些难民,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生产人口和后备兵员。”
“目前。”
他指着简报上的数据,“我们今年新垦荒地数量已经达到了一万公顷!这些地区主要种植土豆、玉米等高产耐旱作物。”
“在晋东南,我们此前修复和新建的水利工程,已经初见成效。”
“今年的天气,虽然比往年要干旱一些,但根据各地农业站的预估,我们的粮食收成,非但不会减少,反而有望再创新高!”
“一个大丰收年,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谢明说得是眉飞色舞,激动不已。
楚云飞静静地听着。
脸上,也露出了由衷的欣慰笑容。
没有什么,比听到故乡的土地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更让他感到满足的了。
这,才是他南征北战,率领官兵们浴血拼杀的最终目的。
其所求的,不就是国泰民安这四个大字吗?
车队很快抵达了二战区长官司令部。
代司令长官楚溪春,早已在门口等候。
这位同样出自晋绥系的老将,在阎锡山下野后,迅速地调整了自己的定位,成为了山西新征的有力支持着。
“云飞,你可算回来了!”
楚溪春上前,用力地拍了拍楚云飞的肩膀,眼中满是亲切。
“参座,别来无恙。”
简单的寒暄过后。
楚溪春却没有将楚云飞引向会议室。
反而带着一丝神秘的笑容,将他带到了旁边的一间小小的宴会厅。
楚云飞有些好奇,推门一看,却愣住了。
宴会厅里,没有山珍海味,也没有高朋满座。
只有一张普通的八仙桌。
桌上,摆着几样再寻常不过的山西家常面食。
一碗金黄的玉米糊糊,一碟晶莹剔透的凉粉,还有几盘炒莜面、荞麦饸饹。
朴素得,就像是寻常百姓家的晚餐。
“参座。”
楚云飞看了一眼这些家乡菜,有些好奇地问道:“你这是?”
楚溪春哈哈大笑起来,他拉着楚云飞坐下,脸上带着一种掩饰不住的、眉飞色舞的骄傲。
“云飞,你先尝尝,尝尝再说!”
他指着那碗玉米糊糊,献宝似的说道:“你可别小看这碗糊糊!这可是娘子关那边的老百姓,自发组织了代表,走了上百里山路,亲自送到我们司令部来的!”
“他们说,这叫‘水磨面’,是娘子关村那里最好的特产。”
“说今年托了你的福,山上的泉水都引到了田里,以前只能种秫米的旱地,现在都能种上小麦了!”
“他们说,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第一碗新磨的面,一定要让你这个大恩人尝尝!”
他又指着那碟凉粉:“还有这个,这是浑源县的老百姓送来的!”
“不知道你还记不得几,去年当地的建设兵团在那里修了一座水库。”
“他们说,以前那里十年九旱,现在,水库蓄满了水,旱地变成了水浇田,家家户户的日子,都有了盼头!”
楚云飞闻言连连点头。
“你不知道啊,云飞。”
楚溪春感慨万千地说道,“现在,我们整个山西,可以说是民心所向,万众归一!根据最新的户籍统计,我们全省的人口数量,已经正式突破了一千四百五十万!比战前还多了两百多万!”
“老百姓都说,到了山西有地种,有饭吃,有安稳日子过!”
楚云飞静静地听着,心中,一股暖流,缓缓地淌过。
他端起那碗金黄的玉米糊糊,用勺子舀了一勺,轻轻地送入口中。
一股久违的、带着泥土芬芳的淳朴甘甜,瞬间在味蕾上绽放开来。
这味道,比他吃过的任何山珍海味,都要香甜,都要令人动容。
他知道,这碗糊糊里,不仅仅是粮食的香甜。
更承载着。
这片土地上,千千万万淳朴百姓,最真挚的、最沉甸甸的感激与期盼。
一时间,他那双在战场上早已看惯了生死的眼睛,竟微微有些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