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538章:窦氏

第538章:窦氏

第538章:窦氏 (第1/2页)

“想不到还真让刘荆那家伙说准了一点。”
  
  “如今的皇帝的确不怎么认同刘庄的严格。”
  
  “不过在其他方面,倒是没有违背自己的父亲。”
  
  当天下的年号改为“建初”之后,
  
  一些旁观着天下局势的死鬼在暗中说道。
  
  汉明帝刘庄,
  
  在无数百姓看来,尤其是关东人眼中,是一位绝对的明君。
  
  毕竟猛猛掏兜,就为了把黄河治好这件事,已经足以让民众对之歌功颂德了。
  
  更不用说他御下严肃,时常对臣子表示:
  
  治乱世要用重典,
  
  治盛世更是要用重典!
  
  作为后继守业之君,若觉得其功已毕,其势已成,就要躺下享受美好生活,
  
  那只会让新的问题不断出现,以至于王朝在其之后,走上盛极而衰的道路。
  
  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求!
  
  这让明帝麾下的臣子们苦不堪言。
  
  他们也想学着前人先辈,理直气壮的说出“我的苦,祖宗已经替我受过了,我应该享受富贵”这样的话。
  
  但他们不敢。
  
  因为明帝真的会对这些二代三代挥出铁拳,强迫他们“时刻体悟先人创业之苦”。
  
  而这样的苦涩,
  
  继位的新帝也有所品味。
  
  毕竟明帝对臣子都调教严格,又怎么可能放过自己的继承人呢?
  
  新帝很小的时候,就被父亲安排了沉重的课业,学习各种知识,并要前往地方联系现实,学以致用。
  
  抚养他的太后马氏见了,曾向明帝问道,“这样做,是不是有些伤他了?”
  
  小小年纪,卷成这样,看上去还没有她宫里养的小猫有活力。
  
  结果明帝告诉她,“我小时候,就是这样过来的。”
  
  “何况他日后要做万民之主,一时不慎,就会为百姓带来灾祸……如此岂能不慎重?”
  
  马氏听了,便不再想着为孩子减负,只按照明帝的意思,跟着一块鸡起了娃娃。
  
  嗯,
  
  对马氏而言,
  
  她的丈夫是顶天立地的贤能君王,
  
  他说的肯定不会有错!
  
  再者,作为明帝的子嗣,总不能父亲做得,儿子做不得吧?
  
  由此,
  
  新帝刘炟在继位之前,便感受到了为国之主的莫大压力。
  
  等好不容易坐上了皇位,他便忍不住大大松了口气,宣布对先帝的政策进行了一些调整——
  
  作为精心培养的继承人,
  
  刘炟的智慧和能力,并不缺乏。
  
  在大是大非之上,他坚定的和父亲站在一起。
  
  但对盛世之下,还要维持一副紧绷姿态,仿佛随时就要去战天斗地这件事……
  
  还是放松一些吧。
  
  刘炟抚摸着一把地方进贡而来的宝弓,对自己的母亲马氏说:
  
  “人与事,和这把弓有什么区别呢?”
  
  “放松了会不能射出箭矢,但一味紧绷,也会使得弓身断裂。”
  
  “秦朝的灭亡,也是有这等原因存在的。”
  
  “当年元帝也是这样想的。”
  
  马氏并非无智之女,她当即指出这一点的弊端。
  
  而元帝之后的汉家天下变成了什么模样?
  
  只能说那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
  
  好在刘炟淡淡一笑,并不因母亲含蓄的反对感到苦恼。
  
  他说:
  
  “元帝岂能与我相比?”
  
  前者的仁慈柔弱,以儒术治国,是不明国情的,是读经典读傻了的。
  
  而他的重儒和宽仁,却是有底线、有规划的。
  
  “松弛自当有度,儿子如何不明白这样的道理?”
  
  “母亲放心就好!”
  
  当今天下大治,
  
  内部期盼着享受盛世到来的快乐,
  
  外部也因西域的收复、燕国的衰败,而得以舒缓兵力。
  
  朝廷只需要迁移足够的人口前往帝国的边疆屯田助守就好。
  
  至于其他的,
  
  像班超那样的将领,自然不会让皇帝有烦恼的机会。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
  
  以军功获取地位的机会逐渐减少,
  
  世家大族再想维持自己超然的格调,除却钻朝廷空子在地方跑马圈地,获得实际上的利益之外,
  
  还需要依赖对诸多儒家典籍的注解,掌握释经权,为自己培养大量的追随者,以求面子上鲜艳明亮,用良好的名声,足够的知识,让家族得到更加长久稳固的传承。
  
  齐地的孔家,
  
  难道不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
  
  暴露真面目,篡登大位前的王莽,
  
  不更是此道高人吗?
  
  后世种种之事,
  
  也证明了在天下太平之时,掌握话语权,让说话声音大到压过他人,的确可以获得许多利益。
  
  以至于时代流转,王朝倒了又兴,经学家们还能利用手中的笔杆子,以“圣人之言”为刀剑,做太多太多的事。
  
  可惜,
  
  在他们动手攫取这样的力量之前,明帝就注意到了这方面。
  
  天下人的口舌,是不可能真正得到管控的。
  
  有些话,
  
  该说还是会有人说的。
  
  因此,
  
  明帝没有做什么“防民之口”的事,只是手握经书,在处理国政之余,对那些出身高门文士之家的臣子发出辩经的号召:
  
  “来!”
  
  “战!”
  
  随后,他便以超然的才智,取得了这场争斗的胜利。
  
  皇帝成为了天底下最为著名、最为出色、最受尊崇的儒学大师。
  
  即便是孔孟的后人,也不能分散其一二光辉。
  
  这是他们虽饱受明帝调教,最后却没办法用史册上的“微言大义”,来抹黑这位君主的主要原因。
  
  而刘炟虽没有父亲那样的才智和手段,却也熟读经典。
  
  他有意招揽一些能言善辩的学士,召开一场盛大的论道,然后将诸多典籍的“解释权”,牢固的握在手中。
  
  如此,
  
  世家大族内里要仰仗朝廷,外在也要仰仗朝廷,
  
  这才是全然的盛世。
  
  见到皇帝这样信誓旦旦,太后马氏便说,“这样也好。”
  
  “只要你能不辜负先帝的期望,我便不会成为羁绊你手脚的恶人。”
  
  对于提拔自家亲属成为外戚,马氏一向没什么兴趣。
  
  而先帝在时,
  
  那不论亲疏远***等管理调教所有人的严格,也让马氏子弟完全没有上场表演才艺的可能。
  
  这给予了刘炟更加广阔的执政空间。
  
  “可惜西海正值战乱,那里的学者不能远行来到洛阳,参与日后论道的典礼。”
  
  “不然的话,昔日编修《文典》的盛况,便能在朕治下重现了!”
  
  同召集而来的学士们提及此事时,皇帝还有些遗憾的说道。
  
  好在,
  
  这只是一件小事。
  
  他需要投以更多关注的,还是大汉在中原的统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