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整顿禁军
第四十九章 整顿禁军 (第1/2页)自从皇甫商奔赴关中传诏后,洛阳很快又陷入到紧张的备战气氛中,朝中各方显贵都在偷偷琢磨这一战的胜算。不过七八日的时间,借各种名目前来试探刘羡和司马乂的人,堪称络绎不绝。刘羡不胜其扰,他干脆搬出司隶府,把杂事都交给刘琨、陆云、傅畅等人处理周旋,自己则到宣武场中专心整顿军务。
眼下的洛阳禁军,堪称是百废待兴。
原本禁军有三十六军,在司马玮统领时期,约有十万人。但在历经了赵王之乱之后,那些训练有素、被当做国家基石的禁军士卒,已然大量减员,只剩下大概四五万左右。后来司马冏执政,从许昌调来了近四万兵卒,补足了部份缺额,但其作战素质已经大为降低,不复当年之勇。
到了去年腊月,司马乂政变讨平司马冏,三日之间,又制造了近万人伤亡。加上前段时间,大量士子北赴邺城,亦有部分禁军士卒离军北上,这种种原因,使得如今的禁军规模,仅剩下六七万左右。三十六军虽留有建制,但实际上,有不少军队已经缺额过半。
反观征西军司所能调用的兵力,长安原本估计能调用十万人左右,去年又强行兼并了司马冏派去平蜀的五万大军,接管了汉中郡,实力得到了一次巨大膨胀。若非秦州的皇甫重愿意投靠朝廷,两者的人力恐怕并不在一个量级。
问题更大的还是在军官的缺乏上。一般士人出仕,无非就是两个途径,要么在地方官府上做小吏,要么就进入禁军做军官,如今士子纷纷北投,使得军中军官出现了不少的空缺。
而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军队,无疑离不开善武敢战的中下层军官。在这方面,征西军司有巨大的优势,在经过齐万年之乱后,大量的军官久经沙场,对在生死间如何搏杀,有着丰富的经验。而如今的禁军却要从头做起。
唯一能算得上优势的,大概就是在物资装备上。毕竟武库里积累着天下最多的甲仗弩矢,这使得禁军上下,几乎人人披甲,亦不必担忧箭矢的消耗。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军中有万副铁甲、弩机,这数目可谓冠绝天下。
但这种优势也并不算悬殊。因为在讨齐一战中,司马冏三日内射箭四十余万发;而祖逖纵火焚烧大司马府时,也波及到了武库,烧毁了部分物资。须知箭矢射出后,只要箭杆受损,便很难再瞄准复用。这都使得禁军下一次在战场上,再难复现出那箭飞如蝗的夸张场景了。
而联想到去年腊月时,李含率西军兵临城下,那十万大马饮水洛河的恢弘场景,交锋时谁能占据优势,实在是极难以分说的事情。
按理来说,在粮秣上,禁军应该也是占有优势的,毕竟在刘羡营修河渠以后,洛阳漕运有了改善,可以大量收购各州郡的粮食。而反观征西军司,他们要翻山越岭,自潼关弘农运粮,所携中带有大量马匹,军粮不谈,每日马匹消耗的草料就是一个天文数字。理论上,只要朝廷能够拖下去,拖也能把征西军司拖垮。
可只要刘羡一回想起来,那些张方在函谷关威胁他的言论,浑身就不寒而栗。他无法把那些吃人的话只当做是一种恐吓,必须要做最坏的打算。
刘羡最先要干的事,便是选拔军官。时间紧急,虽然刘羡明知道最好的办法,是从行伍中挑选杰出的士卒,通过长时间的讲武演习,再慢慢进行培养,但现在已经来不及了。他只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地挑选出一批可用之才,来将禁军的架子给搭起来。
于是趁气天气还没有热起来,刘羡便在这洛阳的士林中公开宣扬此事,让有意从军的士子前往宣武场报名,他好考核骑射、兵学等武人要术,然后择优录取。那些禁军中留下来的军官,也没有例外,同样要参与考核,这也算是一个刘羡了解他们的机会。
但考核的结果,并不尽人意。
这日上午,一名青年憋红了脸,尽力将弓弦拉到最大,他试图将箭头瞄准向不远处的箭靶。可很显然,他瘦弱的胳膊并不支持他如此用力,以致于双腿都微微颤抖。他最后不得不匆匆放箭,箭矢也理所应当地射到了箭靶边缘。
刘羡微微摇首,叹了一口气,对一旁记录的郗鉴道:“算在丙等里吧。”
郗鉴点点头,在牍片上的射术一栏里,写下了“丙等”二字,交还给青年,那青年接过牍片。虽低着头,但也看出其脸上赤红未消。只不过此前是因为精疲力尽,此时是因为羞赧惭愧。他没有和刘羡等人说话,很快就抬腿走了。
东海王司马越此时就坐在一旁,看着那青年远去后,对刘羡说道:“松滋公,是不是有些太严苛了。”
如今的司马越,因为其性格温和,处事得体,又在政变时投靠长沙王一党,司马乂对他非常看重。不仅令他升任司空,而且,当刘羡打算重整禁军时,司马乂亦令司马越在一旁陪同审查。
刘羡一面审阅手上的名单,一面呼唤下一人的名字,然后对司马越道:“殿下,这是三十步的箭靶,刚刚的这位荀家子弟,却五射三中,没有一箭正中靶心,算在丙等里,实属正常。”
司马越规劝道:“可如今士子多读诗书,修文学,哪来这么多能文善武的年轻人?松滋公,将就将就吧,您不妨把标准放得松一些。”
“毕竟大家之所以前来,都是怀了一份报国之心。而且,又是您在太学亲自露布,说要招贤纳士,结果却将大家都拒之门外,这恐怕有害众心啊!”
刘羡点点头,示意来者开始比射,再对司马越正色道:“殿下,刀剑是不讲人情的,我们在这里宁缺勿滥,才是对他们负责。不然将来上了战场,他们连穿甲胄厮杀的力气都没有,莫非是要拿他们当挡箭的耗材吗?最后人死了,仗也打输了,这才是真正的害人害己。”
“至于众心,我们愈是治军严格,百姓才愈是会想,我们是能打胜仗的。若是不论老弱病残,什么人都往军队里塞,殿下,众人只会觉得我们是危在旦夕,才饥不择食啊。”
刘羡说得乃是正论,司马越无法反驳,只好咽下言论,继续和刘羡一起考核。但不得不说,考核的结果实在糟糕。刘羡手中的军官缺额,差不多有两百余人,刘羡的要求也不高,只要会起码的骑射,读过一些简单的兵书,懂得军令即可。但花了近三日时间,考核了近一千来人,能够达到标准的,仅有十分之一,也就是缺额的一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