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朝会
第一百三十三章 朝会 (第1/2页)七月十五,天降流火,炎热非常。
观风殿之内,朝会已进入中盘。
御座之上,邵勋身着白色素袍,静静聆听臣下的奏报。
太子邵瑾则在坐下首第一排,正襟危坐,旁听朝政。
先前汇报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邵勋耐着性子听着,时不时给出意见。
「陛下。」大理卿尚志起身,先看了眼笏板,然后朗声道:「臣劾临海太守周光。」
「纠劾何事?」邵勋问道。
「横屿船屯新造大船二十艘,苦无船工。水师遣人至江南招募,未得足数,临海太守周光散放囚徒上船,此违律也。」尚志说道。
「竟有此事?」邵勋沉吟道。
大理寺卿尚志新官上任,开始烧火了,可算让他逮着一个人。
邵勋看向兵部尚书侯飞虎。
侯飞虎起身道:「陛下,自汉以来,囚徒皆须应役。开平末修订之《大梁律》有条文「诸囚应役不役,主司杖六十’。周光遣囚徒上船,皆有锁链,禁于底舱,但划桨而已,此为应役。」
这年头的囚徒可不是后世影视剧中一直待在监牢里睡大觉。事实上他们是要干活的,
不然谁养他?不干活也行,家属给钱折役。
历朝历代,囚徒充军并不鲜见,这也是一种役。
侯飞虎搬出这个条文,尚志一瞬间不知道该怎么反驳,只能道:「刑人非人,岂可委以舟,此必择良民也。」
侯飞虎又道:「若能寻得良家子出海,又何须大费周章?」
尚志不能对。
他本想说可以花费重金招募志愿出海的船工,但想想并无可能。
你花重金了,是不是也要给其他水师将士加钱?更何况加钱也不一定解决问题,现在都是半强制征召,水师个个都是世兵,不给他们选择而已。如果他们有选择的机会,保管个个回家种地,哪怕当佃户,也不愿意出海。
邵勋说道:「此事容后再议。」
他这么说,其实就是变相支持用囚徒当水手。
说完,他又看向太子邵瑾,道:「太子可有建言?」
邵瑾起身道:「陛下,出海凶险,或可予囚徒减刑,如此不伤陛下仁德。」
「善。」邵勋高兴道。
作为过来人,他太知道招募水手的困难之处了。
17世纪大航海时代,航海安全系数已然很高了,但几大航海强国还为水手不足而苦恼,玩出了很多花活。
葡萄牙人为了凑足水手,一夜之间里斯本大街上的乞弓都消失了,去到了船上一一有些乞弓都不愿当水手。
英国当时有法律,盗窃价值五先令货物判死刑,法官往往在其判决书上将盗窃金额写少一便士,判决其流放至殖民地或当水手服刑。
荷兰人最会玩,他们地里种满了高价值的烟草和亚麻一一大航海时代,亚麻是做帆布的主要原材料一一成熟时用不起本地人收割,于是招募外劳,一般是穷得掉渣的苏格兰人和德意志人,收割完后也不给工钱,直接绑架送到船上当水手。
至于西班牙,法律条文更是严苛,老百姓动不动触犯法律被判决到船上当水手,因欠债变成契约奴隶去船上服役的也很多。
这些人,就是大航海的「耗材」,一批批死亡,换来了地理大发现。
此时的大梁朝其实也难招募水手。
水师将士都是世兵,他们原本多在长江活动,并没那么危险,现在听说要出海,一个个如丧考姚,但他们没得选择了,世世代代都要当水手,非常残酷。
侯飞虎驳倒尚志后,坐了回去。
他不是第一次与士族官员正面交锋了,一开始有些不适应,耍嘴皮子耍不过他们,后来被天子提点,有些开窍了,今天就用《大梁律》扳回一局,舒爽无比。
想到这里,他用眼角余光看了下太子。
尚志的妹妹是庾亮之妾,说起来和太子也有关系,但他千不该万不该来兵部找事,此时要不反击可就让兵部官吏们轻视了。
当然,他也知道此事多半和太子无关,但尚志这类人太烦了,须得好好教训一番,不然总是来找事。
此事议毕,司农卿胡郧奏道:「陛下,雁门、新兴、太原三郡鲜卑、乌桓灾民益多,
臣请开羊肠仓赈灾。」
胡郧原名胡勋,出身安定胡氏,曾任刘汉光禄大夫、大梁司农寺少卿,后升为司农卿原司农卿殷羡因婶母过世后依然大宴宾客,被人弹劾去职,复出后任豫州刺史。
「赈灾只能救急。」邵勋顿了一顿,道:「可将其收拢起来,发往弋阳觅地安置。此事一邵勋又看向民部尚书裴湛。
裴湛起身道:「臣遵旨。」
「左神武卫将军何在?」邵勋又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