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 那就来场二打二
265 那就来场二打二 (第2/2页)于是乎赛道上出现了一副诡异的画面,头部集团的三辆赛车慢的夸张,简直就跟F1的速度有些格格不入。
“罗斯伯格干什么,恶意挡车给汉密尔顿获利吗?”
水谷翔充斥愤怒的质问了一句。
他其实前面就隐约感觉到情况不对劲,可是两支不同车队的迷惑性太大,再加上水谷翔放在F1里面同样算是个新人,不敢轻易就下达结论。
现在他可以百分之百确定,梅奔跟迈凯轮车队之间存在着跨队指令!
“这是违反赛事公平跟体育道德的行为,我们必须要向FIA投诉!”
泽野弘树同样面带愤怒的回应着。
日本国内赛事受限于规模的因素,往往旗帜鲜明的分为几大阵营车队,不会像这样明面上没有关系,实则背地里面却形成利益共同体。
对着一名新秀玩跨队指令,迈凯轮车队着实有些输不起了。
“投诉有什么用?”
奥德托冷冷反问了一句。
跨队指令这种东西能在围场内横行,就在于它极其难以抓到把柄。
你根本就无法证明,前车到底是正常防守,还是刻意去帮助第三方获利。
甚至于下达车队指令,讲究点可以打个私人电话,不讲究直接提前商定个代号就行,就好比经常使用的PlanA、PlanB。
鬼知道启动B计划的含义是什么?
“对手能做初一,我们就能做十五!”
奥德托紧接着又补充了一句,然后按下耳机上面的通话键。
“特鲁利,执行双车战术,配合北超车。”
“COPY。”
耳机里面传来特鲁利的声音,而水谷翔跟泽野弘树两人,脸上却流露出敬佩的神情。
“领队,你预判到了迈凯轮会发出跨队指令,这才让特鲁利延迟进站了吗?”
水谷翔忍不住询问了一句,奥德托这手堪称神来一笔!
本来特鲁利落在后面P11的位置,却由于奥德托下达延迟进站指令,让他刚好领先一个进站窗口期,暂时排在了罗斯伯格的前面。
从结果上看,特鲁利目前为止刚好可以帮助到陈向北,从一对二的局面转变为二打二。
相比较跨队指令,同队之间的双车战术将更胜一筹!
“我没有预料到迈凯轮的跨队指令,不过特鲁利留在赛道上的原因,确实是为了执行双车战术超越罗斯伯格。”
没有搞先见之明那套,奥德托回答的很坦诚。
陈向北一停战术注定要极致保胎,意味着不能进行太多的超车缠斗。
罗斯伯格跟陈向北打过口水仗,两人还存在着旧怨,对方势必不会轻易放行,防守意志会很坚决。
那么就需要一个人来协助陈向北超车,毫无疑问只有特鲁利。
现在出现这种二打二状况,更多为阴差眼错。
可就在这个时候,比赛工程师索特却说道:“领队,特鲁利的中性黄胎已经跑了二十五圈,早已过了抓地力的峰值,这时候要他阻挡罗斯伯格很难,也充斥着风险!”
车手很自己的比赛工程师绑定很深,很多时候哪怕就是跳槽换车队,两人也会选择共同进退。
这就意味着比赛工程师,不一定会完全站在车队的利益上考量,更多时候车手利益首当其冲!
特鲁利不太适应转向不足的赛车,轮胎损耗过度更是加剧了甩尾,让这种状态下的他去阻挡罗斯伯格,极其容易发生无法预知的后果。
“我知道,可别无选择。”
奥德托神情很平淡,语气却充斥着一股让人无法反对的坚决。
面对这种话语,索特哑口无言,知道再说下去也毫无意义。
车队必须要有一个人站出来帮北抗局势,这个人只有特鲁利!
“呵呵,奥德托,我们其实是一类人。”
布里亚托利此刻凑了过来,语气中带着一丝阴阳怪气。
真到需要把二号车手当工具的时候,奥德托也没有丝毫手软的迹象。
什么团队精神、体育公平,都是一些虚伪的口号。
唯有成绩,才是一支F1车队永恒的旋律!
“不,我跟你不一样。”
“你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单独牺牲一名车手,而我却不会偏向车手北。”
“如果有一天特鲁利跑在前面,那么挡车的就会是北!”
奥德托的语气很坚定,这就是他跟布里亚托利的不同之处。
自己的车队指令,从来都不是建立在车手身上,而是关乎赛道上的客观局势。
哪怕为了团队利益会损害到自己个人利益,奥德托同样会毫不犹豫的下达跟执行。
“是吗?”
布里亚托利语气轻佻。
常言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隐约有些期待,见到奥德托难以抉择的那一刻!
室外指挥台的对话,并不能影响赛道上面的对抗。
罗斯伯格注意力全部放在了压车陈向北,丝毫没有注意到跟前方另一辆HRT赛车距离越来越近。
此时的陈向北已经处在“突破”的边缘,本身他的硬实力就不如汉密尔顿,靠的是对东海国际赛道的主场优势,以及这辈子顶级的车感来维持对抗。
一对一还能勉强来个势均力敌,一对二根本就抵抗不了多久。
只能说今天赛道局势,好好给他上了一课什么叫做围场政治,比赛不仅仅只有你死我活,还有人情世故!
就在陈向北即将要力竭的时候,耳机里面传来了奥德托的声音:“北,准备超车!”
【超车?】
陈向北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刚好一个弯道视野盲区过去,他看到一辆黑橙配色的HRT赛车,“恰巧”挡住了罗斯伯格的行车线。
瞬间陈向北就明白了一切,利用罗斯伯格减速避让的刹那,一脚油门下去提速超车,整个过程完全可以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形容。
哪怕就是罗斯伯格,都只看到一道黑色的影子,从自己的车旁呼啸而过。
陈向北抓住了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没有丝毫拖泥带水就完成了对罗斯伯格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