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净土十疑论 > 第四集《净土十疑论》

第四集《净土十疑论》

第四集《净土十疑论》 (第2/2页)

但是西方净土有一个地方不同,在《弥陀要解》上说,西方净土跟十方净土的不同,它是五尘说法,色声香味触法。所以它每一个音声、每一个颜色,当我们内心接触的时候,不但是产生快乐的感受,更重要就是,在这个乐受当中,能够生起念佛、念法、念僧的正念,它有一种圣道的力量,就是法宝的力量。
  
  四者,彼国纯诸菩萨以为良友,没有恶劣的环境因缘,没有种种鬼神邪魔的干扰,外没有鬼神的干扰,内心没有烦恼的障碍。
  
  这个鬼神的干扰,诸位如果是修习比较精进的,就会感觉的到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你看《小止观》就知道。就是这个怎么回事,《小止观》说是,我们无量的生命当中,跟很多很多的人结了善缘,但是也跟很多很多的人结了恶因缘。在无量生命当中有两种因缘,有很多人要跟我们报恩,但是也有很多人要跟我们报怨,报这个怨恨。如果不幸的是,当你在修行的时候,你刚好有冤家在鬼神道,那这件事就会有一点麻烦;因为这个鬼神道有神通,他也就知道你快要离开三界了,他可能会找你麻烦。所以在娑婆世界,除了我们内心的烦恼障碍以外,这个鬼神障也是一个问题。我们念佛的时候,要持咒就是这样,持大悲咒破障;印光大师也有这样的说明。
  
  五者,生彼国即寿命永劫,共菩萨佛齐等,故不退也。前面的是说明净土的三宝的加持力,包括佛的悲愿、佛的光明,佛力不可思议,包括法力不可思议,包括诸上善人聚会一处的僧宝的加持力。第五个就说明了寿命的永劫,这个也是很重要的,不退转。我们一个生死凡夫修行,这个说是老病死,其实这个老病对我们的伤害还不是很严重。有一点病痛,但是我们心中还是可以忆念三宝,因为内心是不可能有病痛,色身才会有病痛,内心是无相的嘛。
  
  但是这个死亡,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因为修学佛法,它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那么假设你是二十岁开始学佛,修到八十岁,六十年,你刚好在巅峰状态,死亡了。死亡以后来生再继续。刚来的时候颠倒,不知道东西南北,等到你遇到佛法以后,可能又三十岁、四十岁,又开始修行,那么修到你七八十岁,刚好是你的巅峰时代,又死亡了。就是你这个烧开水,你这个水烧到快滚的时候关掉了;关掉冷却了以后再打开,又烧一下子又关掉了。
  
  所以这个分段生死是非常麻烦,就是我不能把前生的功德累积下来,我变成每一个生命都要重新开始。这个寿命是很严重的问题。所以阿弥陀佛他知道有这个障碍,提供我们一个无量无边阿僧祇劫的寿命。一般来说,我们成佛之道只要三大阿僧祇劫,所以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我们的成佛之道。所以阿弥陀佛国土,它提供一个长远的正报寿命,这件事情也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使令我们不退转。这个就是所谓的不退转的因缘。
  
  这个是说,我们身为一个凡夫,我们的内心是有所住。有所住呢就是会受外在环境的影响。如果今天是一个法身菩萨,他住在什么环境,对他都没有影响,因为他的心无所住。无所住,这个外境就不能对他产生一种干扰的力量。
  
  在《譬喻经》里面,佛陀讲出一个小故事,来给我们一些启发。佛陀讲什么故事呢?讲猴子跟鳄鱼的故事,这个故事大家可以想一想,是怎么回事。佛陀说,在森林当中有一棵大树,这棵大树上面住了一只猴子;这棵树的旁边是一个河流,河流里面有一只鳄鱼。鳄鱼它在河里面游来游去,游累的时候,它就游到大树的地方休息,休息的时候呢,有时候就跟猴子聊天,慢慢慢慢两个人就建立一个友谊,就变成好朋友了。
  
  有一天,这个鳄鱼它回家以后,回到它的这个洞里面,它看到这个母鳄鱼的心情不快乐。那么这个鳄鱼就说,你今天好像心情不快乐。这个母鳄鱼说,是啊,我的身体有病,我这个病,一定要吃这个猴子的心脏才能够把这个病治好。如果我今天不吃猴子的心脏,我一定要死亡。那么这个母鳄鱼就祈求这个鳄鱼说,你好像有一个猴子的朋友,你可不可以把这个心脏拿来给我吃。
  
  当然人总是有善心,这个鳄鱼说,这个猴子是我的朋友,我把它的心脏拿过来,它就要死亡了。那么这个母鳄鱼说,那么你选择吧,你想想看吧,反正你不把猴子的心脏拿来给我吃,我就死亡了。当然这个鳄鱼内心当中,理智跟欲望两个交攻,真妄交攻,很难判断。经过几天的挣扎以后,它下定了决心,它知道它该怎么做。
  
  这一天,它就游到这个树的下面,就跟猴子说,哎呀,猴子啊,你在这个地方生活感觉怎么样?猴子说,我在这个地方还过的去,偶尔还有一些水果吃,虽然不是很满意,但是还过的去。那么鳄鱼说啊,你知道吗,在对岸的地方,水果非常丰盛,你应该到那个地方去看一看,瞧一瞧,环境比你这边好。那么猴子说,哎呀,你真是我的好朋友,你告诉我这个信息,但是我也不会游泳,那怎么办。鳄鱼说,我背你过去。猴子说,真是感激你了。
  
  这个时候,猴子就从树上下来,就骑在这个鳄鱼的背上,就从此岸要游到彼岸的地方去。那么游到中间的时候,这个鳄鱼就故意把身体往下降往下降,这个水就淹到嘴巴了。这猴子就说啊,哎呀,鳄鱼,你不能再往下降,再往下降我就要淹死了。这鳄鱼说,抱歉,我就是要让你淹死。可是你为什么要伤害我呢。他说我不想伤害你,但是我也没办法,我的太太生病,她一定要吃你的心脏。所以说我只好牺牲你了。
  
  那么这个猴子是聪明的动物,它说,哎呀,你太太要吃我的心脏,你也不早讲,我的心脏挂在树上没有拿下来,这就让你失望了。就说,这样子好了,你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你把我背回去,我到树上把心脏拿下来给你。这个鳄鱼就把这个猴子又把它带回去了,带回去呢,这猴子跑到树上就不下来了。鳄鱼说你为什么不下来呢,猴子说你这个人真坏,我们是朋友一场,你这样陷害我。
  
  当然我们今天看这个公案,我们会笑。但是当我们内心当中遇到这个境界的时候,就是一个问题。就是说,佛陀在这个故事里面讲一件事就是说,其实我们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伤害人,但是你这个环境现前的时候,你就有问题。就是说我们无量劫的生命当中,在这个流转当中,我们在人跟人之间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有些人来跟你报恩,有些人是来跟你报怨。你说你内心当中,保持清净心,是何等不容易。所以凡夫菩萨应该要先受到……,因为善根薄弱,就像一个幼苗,一定要在温室中保护,茁壮以后才出去外面,经过风吹、雨打、日晒的考验。
  
  所以这个地方意思就是说,我们刚开始的善根是如此的薄弱,选择一种清净三宝的功德力的摄受,有寿命长远的地方,我们能够保持内心的正念不退转,是这个意思。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这个地方。
  
  回答问题。我们原则上是十点,如果是有问题的话,我们十点结束。我先回答书面的问题,然后有时间的话,再回答大家举手的问题。
  
  【学员提问】:请问法师,天台宗跟净土宗有什么差别?
  
  【师父答疑】:当然所有的法门都是在修止观,就是它的所皈依的境界不同。天台宗的观照的所缘境,所缘境大家知道,就是所观察的境界,比如说我看花,这个花就是我观察的境界。天台宗偏重在观心,他那个心观真实的心,真如心。所以天台宗是观心,以正念真如为他的修行方法,就是他只要内心当中跟真如不随顺,他就调整,它那个观也有调整的意思,除了观照,也有调整的意思,当你这一念心跟真如法性违背的时候,调整。所以天台宗的观心法门,是偏重在观察内心的真如,是观内心。
  
  那么净土法门,它的所观境是观弥陀的功德,以佛号为所观境,以弥陀的功德庄严为所观境。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上说一句话,他说,在大乘法门当中,所有的法门都是念佛三昧,没有一个法门例外。但是念佛三昧,所念的佛有不同;一般自力法门的佛是自性佛,他念自性佛。他自己当中皈依的是自性的佛,皈依自性的佛性,内心当中念念的……,它那个皈依有随顺的意思。随顺自己的真如佛性,当我颠倒的时候调整一下。所以这个天台宗的念佛三昧,是念自性佛,念内心的真如。
  
  那么我们净土宗的念阿弥陀佛,是偏重在“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是偏重在忆念阿弥陀佛,就是念他佛。所以这两个所观察的境界不同,但是目标是一样。一个是从自己的力量去开展自己的功德;一个是到净土去,在那个清净的环境之下成就功德。
  
  【学员提问】:净土跟涅槃有什么不同?
  
  【师父答疑】:这个涅槃,它的意思就是不生不灭的意思,不过这个涅槃有小乘的涅槃跟大乘的涅槃。小乘的涅槃是空性,它没有庄严。小乘的涅槃简单来说,是没有生命现象,就是一个有情的生命,修到最后变成无情就对了。当然这个小乘的教义上还有地方要突破,因为他没有建立佛性,所以他在观身心世界的时候,他不断用无常、无我的智慧观察,慢慢就把身心世界消灭了。所以小乘的涅槃是没有杂染的因缘,但是也没有清净的因缘,就是一张白纸。它清净,但是没有庄严。大乘的涅槃是有生命现象,它有依报、正报的庄严。简单的说,大乘的涅槃是有生命的现象,有明了性,它是有一个生命的个体。
  
  所以成佛,什么是佛?在经论上的解释有两种说法:小乘人认为佛是没有生命现象,所以小乘的学者对生命是悲观的,他认为你只要有生命就是痛苦,没有其他的情况。那么大乘佛法是认为生命有痛苦,也有快乐,不二法门,染净不二。当我们颠倒的时候,我们创造了痛苦的生命;当我们彻底觉悟的时候,我们也让生命变成万德庄严。所以生命是不决定的,那么大乘佛法认为涅槃是有生命现象的。
  
  净土的果报,是属于大乘的涅槃,所以你看我们到净土的地方,有正报的庄严,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五种神通;有七宝池、八功德水。那你看《阿弥陀经》的描述,那个境界不是偏空的涅槃,那是一种有生命现象的依正庄严。所以净土跟涅槃有什么不同?净土就是大般涅槃的境界。
  
  【学员提问】:请你解释三界?
  
  【师父答疑】:这个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什么叫欲界?就是它有欲望,它有男女的欲望,有饮食的欲望,有睡眠的欲望。诸天、人道都是这样。这个欲界包括五道,那个畜生道,他们都有男女的欲望,有饮食的欲望,有睡眠的欲望。这个色界呢?就是他已经没有这种欲望,他有禅定。他为什么叫色呢?因为他身相有光明,他的色身特别庄严,叫色界,色就是颜色。
  
  无色界,就是他已经没有业果色了,他只有定果色。业果色就是说,我们一期生命有一个固定的身体。你比如说你是个男人,你这一期就是男人,你再怎么化妆,你还是离不开你这个色身。但是这个无色界的众生,他没有固定的颜色,他今天早上可以变一只小鸟,晚上可以变一只兔子,他的色身是不断的改变的,他没有业果色,他只有定果色;定果色可以随心念不断的变化,叫无色界。当然色界、无色界都是有禅定。那么不管他是不是有禅定,这三界当中,都是有一个我爱执,都执著生命有一个我。所以不能够解脱十二因缘的力量,都是遵循着无明缘行、行缘识……,这种十二因缘在流转。这个叫作三界,是这个意思。
  
  【学员提问】:请问法师,真佛宗、一贯道跟日莲正宗,是不是佛教呢?
  
  【师父答疑】:我想一贯道肯定不是佛教了。一贯道的宗旨就是吾道一以贯之,他把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的思想,全部拿来融合。但是我听过一贯道讲《无量寿经》,我觉得他们完全是胡说八道,完全讲错了。他把净土法门当作灵魂出窍,这个是差太远了。我是觉得,我觉得一个宗教,你应该有自己的教义。当然一个宗教,你不能只是有宗教的皈依、礼拜,你应该有一个正见来引导你的眷属。但是你不应该拿别人的宗教,然后随便的解释。就是你自己有你的传承,你觉得你皈依的宗教能够让你离苦得乐,那你就走下去。但是你不能够把别人的宗教,拿来用自己的意思解释的,这个是不对的。那么真佛宗跟日莲正宗,我了解不多,所以我不能作判断。
  
  不过大方向来说,什么叫做佛教徒?你就是有正法。你看他的话是不是合乎因缘观,他讲话跟佛法的因缘观不对,那这个就是邪法。不管他是不是穿袈裟,不管他表面上怎么样,你就是依法不依人,你用法义来抉择判断,你就知道了。因为佛陀的经典都留在世,那都是一个照妖镜,你很快就能够判断出这个人是正法,不是正法。
  
  【学员提问】:在死亡之前,牧师把手上的链珠剪断了。
  
  【师父答疑】:这句话什么意思?牧师把链珠剪断了,这表示死亡。这个问题我不是很懂。
  
  【学员提问】:师父请您慈悲开示,我得了焦虑症,又刚遇到佛法不久,一到晚上就会感到害怕,要用什么办法对治,求师父慈悲开示。
  
  【师父答疑】:这个焦虑症,当然身为现在人,很多人都有焦虑症,特别是中年以后的人。当然这个焦虑症,就是你这个得失心太重了。我们刚开始要让自己安心,就是“流转三界中,何处是依祜”。其实我们身为生死凡夫,在三界当中我们的确承受很多的压力,自己的烦恼,外在的环境,我们会感到很多的无助。但是忧悔无益,就是要找出一个解决之道。我们刚开始得忧郁症,我觉得先求佛力加被,刚开始念佛,或者你念一念观世音菩萨,或者念大悲咒。但是有一点就是,你不管修法门,信心永远是最重要,你一定要相信他(佛菩萨)有办法救拔你。
  
  我总是觉得有一件事情大家要注意,你念阿弥陀佛也是一样。比如说你今天到了黑暗的地方去,当我们佛号不现前的时候,我们内心恐惧,这个可以理解;但是当你佛号在你心中现前的时候,你还恐惧,这件事就不对了。因为你假设佛陀没有能力救拔你,你才会恐惧嘛,是不是这个意思,你是这样假设的。那表示你对阿弥陀佛的功德,信心不够、理解不够,你还要再用功。
  
  就是说,所谓的皈依,就是佛陀有能力救拔你,所以当你在恐惧的时候,当你在黑暗的时候,你佛号在心中现前,你应该马上安定下来。那表示你跟佛号有皈依,那个感觉出来了。
  
  就是你内心当中忧郁,那当然就是得失心太重。刚开始我觉得你可以找出一个佛菩萨的功德,然后你可以透过经论上的学习,把他的功德,把他相关的经论的资料都找出来,好好的阅读,然后对他建立一个不共的信心;然后忆念他的圣号,你一定要相信他有能力救拔你。身为一个佛陀来救一个凡夫众生,他是绰绰有余;问题是你肯不肯相信。就是月亮,月亮绝对有能力照的到我们,但是问题是,你自己要离开这个房子让它照。所以只要说到佛力加被的,感应道交的,这种本尊相应都不是单方面的,佛的功德准备好,你自己的信心也要准备好。
  
  所以我觉得你刚开始心中先建立一个法宝,或者念佛、念观世音菩萨。然后你相信他有能力能够保护你,你相信你在念佛的时候,一切都是OK的,你要真的这样相信,每一件事情会达到你最好的结果。如果你有这样的一个信心以后,第二个你要有一些智慧的观照,修因缘观;就是其实每一个生命都有轨则的,忧虑没有帮助。就是说,如果它会发生,你忧虑,它还是发生;如果它不会发生,你根本就不需要忧虑。是不是这个意思。
  
  我们自己的生命经验,我们今天活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有一件事情是因为你忧虑而改善的吗,有没有?就是说你这样子想,结果它改善了,有没有这样子,有没有这样的经验?事实上是没有。生命不是我们能够主宰的,也没有人在主宰这个生命,生命是由业力主宰的,它该发生的时候,你不管忧不忧虑它都会发生,他要承受这个果报,谁也没办法改变。诸位要知道,释迦牟尼佛的家族是被灭族啊,那么你想想看,我们一个人的家庭,等于是一个家庭被灭门血案的意思。释迦牟尼佛的五百个家族是被琉璃王灭族的,身为一个佛陀,他也是没有办法,他也知道这件事情,那是过去的业力。
  
  目犍连尊者他不服气,他想说,佛陀是我的恩师,我应该报答他。他用神通力,用钵把这五百个释迦族救了几个上来。结果事情过后,这个钵变成血水。今天不是佛陀不采取行动,是业力不可思议,佛陀不能够去改变业力,因为这个因果的道理,不是佛陀创造的,佛陀发明了这个道理,把这个道理用文字的记载开示给我们,让我们自己明白道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不是佛陀能够去主宰这个业力,佛陀主宰这个业力,那你这个思考跟外道的思考是完全一样的。那就是邪因缘论了,有一个个体能够主宰我们的业力。
  
  伟大的宗喀巴大师讲一句话,
  
  “佛非水洗众生罪,亦非手拔有情苦,非将己得置于余,唯为说法令解脱。”
  
  佛陀的出世,他不能够用他的甘露水来灭除我们的罪障,不可以,他没有这个能力。他也不能够用手来拔除我们的痛苦,“亦非手拔有情苦”。佛陀也不能够把他自己的功德,种种的福德、智慧的庄严送给我们。那么佛陀出世干什么呢,对我们众生有什么帮助呢?“唯为说法令解脱”。佛陀的出世就是说法,他把他对生命的正确的观察,开示给我们众生,让我们自己打开眼睛知道,什么样的因缘造作对我们会产生痛苦,什么样的因缘造作会产生快乐,你自己要有判断力。
  
  所以当你知道因果的道理的时候,你忧虑有什么用呢?你不能改变事实,你没办法改变,事情不会因为我们的忧虑而有所改变,不可能,因为改变事实要创造一种改变的因缘。比如说,我今天有业障,我去拜佛,这可以改变;因为这个因缘是改变灭恶的因缘。但是诸位要知道,忧虑不是灭恶生善,离苦得乐的因缘,它不是。忧虑是一种烦恼,它不是一种善业。它只有让我们,去承受所谓的第二支箭。
  
  所以佛法说,我们的痛苦有两种:
  
  第一个是业力的因缘,那是第一支箭。我们可能出生的时候有些缺陷,有些人健康,但是贫穷;有些人庄严,但是他短命,等等。那么这些缺陷是由业力所创造的,这个谁也不能改变,只有逆来顺受。但是这一支箭还不可怕,这个叫身苦,色身的痛苦。
  
  第二个是分别心,就是心中的忧虑。这个是第二支箭最可怕了。就是你自己打妄想,这个痛苦是你自己打妄想创造出来的。而这样的一种心苦,对我们的影响是很久很久的,你今生不解开,你来生还是这样子。因为你色身的痛苦,当你业力结束的时候,这个痛苦就消失了;但是当我们内心当中没有透过观察的智慧,你自己经常保持心有千千结,你来生还是这样子,这个等流性嘛。
  
  我们的生命,我们凡夫的有为法,生命是对立的,不是平等的。佛的法界是平等的,我们凡夫的法界是对立的,善恶的对立,好坏的对立。所以诸位要知道一个观念,我们每一个事情都有光明面跟黑暗面。我给大家一个建议,你尽量往光明面想,对你是有帮助;往好的地方想,经常保持往好的地方想,即使你不能改变事实,但是对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第一个往好的地方想,第二个多忆念三宝,对我们只有好处,不要老是想事情的黑暗面。
  
  今天时间也到了,我们今天到这个地方,谢谢大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