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来都来了
第九十八章 来都来了 (第1/2页)闻听关羽言罢,刘备沉吟良久,这才缓缓言道。
“二弟所言或许有理,然屈身城中,将自身命运寄托于他人,非英雄也。
曹操、吕布之流,或许会为了自身利益亦或天下大势,而援助我等。
可我等自身亦当砥砺奋进,为博一条生路,绝不轻言放弃。
今怎可因袁军势大,面对深沟高垒而畏惧不前,坐以待毙于城中,等待着诸侯可能的救援?”
刘备以目视关羽,眸中那抹坚定不熄的火光,一如初见。
“我意已决,今当从孙先生之言,趁袁军深沟高垒初建,尚未完工之时,率全军决死突围!
二弟可愿助我!”
“关某之躯,便是大哥之躯,关某之命,便是大哥之命。
但有所令?焉敢不从!”
虽则关羽顾惜自家大哥的兵马实力,期望在城中固守以待时机,届时若有援兵相助,再突围脱困,才为稳妥万全。
但也确如刘备所说,诸侯心思不过是他私心猜忖。
万一其中有所变故,三月有余还未等来援军,那他们这四万人必将尽殁于城中,全军覆没。
但要凭借自身之力,突破袁术十万之兵围困,那就决计不能拖延。
眼下趁袁军新至,深沟壁垒挖掘建造不久,还未彻底完善之时,便是唯一的突围之机。
是以也不能说刘备的决断有误,只是选择不同罢了。
现今大哥既有所命,关羽也知,在场之中似也只有他能为之谋事,遂再进言。
“大哥欲趁此突围,若举全军之力攻于一点,看似全力施为,实则袁军必也集全军来守。
以四万而攻十万,袁军还有深沟高垒之利,我军必不得出。
今若突围,唯有分兵四路齐出,走东南西北四门,各领兵五千,以作佯攻。
大哥率余下两万人于城中,以为应变。
届时袁军分兵而守,彼虽十万之众,然绕长平周城而围,兵力分薄之下,我军才有突围之机。
待四路齐攻,大哥于城中总览局势,调度兵马。
寻一有机会突破之处,再倾力而攻,待击破缺口而出,亟命其余三路相随,如此或有一线生机。”
刘备明白他的意思,四路佯攻,等袁军调度分兵之后,他再从防守最为薄弱处,率军两万猝然突围。
如此自己大概率是能走脱的,不过余下所谓的亟唤其余三路相随就未必了。
三路兵马之中的将领、骑士仗着马快,或许能来的及赶上缺口一块突围,可余下的步兵又哪里能走的脱?
完全是被丢下,能否跟着突围各安天命的意思。
可突围之战,若不留人断后,又怎生走脱?
他心里清楚,关羽所言已是目下最为稳妥的突围之策。
刘备遂许之,即命关羽率军走东门,张飞率军走南门,关平率军走西门,孙乾率军走北门。
三军整备,今晚与众将士言说此时被困城中坐以待毙的利害,明日一早,决死突围。
翌日,天方亮,刘备军猝然而出长平四门,急攻突围。
然攻势虽急,迎面便撞上了袁军新挖的土墙壕沟。
作墙如城,墙须八尺高,三尺厚,作沟如渠,沟须八尺宽,六尺深。
墙内更有内濠一道,墙外有外濠二道,壕内皆以木竹削尖,扎于其中。
士卒不慎跌落其内,无不惨号连连,不死也伤。
墙后更有弓弩手连射劲弩,刘备军冲锋士气为之一顿,未至土墙前,突围的士卒已然或死或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