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 > 205、格物致知:由白糖开始的轻工业革新(下)

205、格物致知:由白糖开始的轻工业革新(下)

205、格物致知:由白糖开始的轻工业革新(下) (第1/2页)

但其实,崔岘真的可以把黑砂糖,变成糖霜。
  
  这个方法,记录于一本叫做《天工开物》的旷世奇书当中,其名字叫做:黄泥水淋糖法。
  
  只是经过现代实证,黄泥水淋糖法,其实是做不出来糖霜的。
  
  它缺少了一个关键性的步骤:活性炭。
  
  好在,这个活性炭,也算是很好解决的问题。
  
  迎着一家人不可置信的目光。
  
  崔岘扬眉笑道:“怎么,不相信?我这些年博览群书,可不仅仅只是学习之乎者也。”
  
  “也学习了一些利国利民的实干知识,所以是时候,让你们见识见识‘格物致知’的奇迹了!”
  
  崔钰闻言,蹙眉问道:“格物致知?阿弟,此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郑玄将其注释为:知善深则来善物。是为,道德因果论。”
  
  “这和你黑砂糖变糖霜,有何关联呢?”
  
  崔仲渊、崔伯山闻言,也都看向崔岘。
  
  如今,他们三人都考中了秀才,和裴坚等人一样,皆在开封府学读书。
  
  算起来,一群人当中,唯有学识最高的崔岘,目前才只是童生。
  
  崔岘闻言神情微怔,随后无奈苦笑。
  
  阿兄这个疑惑,让他再次意识到,妄图做思想改革,是个多么难的事情。
  
  因为仅就‘格物致知’而言,就经历了四次更迭。
  
  首先是崔钰说的,郑玄注释为:知善深则来善物。
  
  在崔岘曾经生活的时空。
  
  朱熹否定郑玄,将格物致知,注释为:外求物理以悟道。他提倡,即物穷理,豁然贯通。
  
  再后来。
  
  王阳明否定朱熹,将格物致知,注释为:心外无理,向内求索。他提倡,格者,正也。
  
  直到后来的后来。
  
  明清实学家颜元,提出实践出真知。他将这四个字注释为:行先于知,强调实证。他提倡,手格其物而后知至。
  
  这也是刚才崔岘说‘格物致知’的真正意思。
  
  由此可见。
  
  格物致知本为儒家修身步骤,经朱熹、王阳明诠释,分化出‘外向认知’与‘内向修养’两条路径。
  
  最终在明清实学中孕育出接近科学精神的实践观,成为中国哲学对接近代科学的桥梁。
  
  崔钰这番疑惑,让崔岘意识到,思想改革的难度。
  
  以及,他要考虑,提出独属于自己的‘思想纲领’了。
  
  生硬照搬朱熹的思想,或者照搬王阳明的思想,对于如今的大梁来说,是完全不合适的!
  
  成圣的路,无法抄袭复刻。
  
  那,就走出独属于我崔岘,自己的路吧!
  
  而他的底气,就来源于眼前这一千斤黑砂糖!
  
  思想革新太难?工业革新开路!
  
  心中这样想着。
  
  崔岘扬眉看向崔钰,笑的格外肆意:“郑玄注释的,难道就一定对吗?我对格物致知,有着不同的理解,改天说与阿兄听。”
  
  “今日,咱们先把眼前这千斤黑砂糖,变成糖霜!”
  
  啊?
  
  不是……真能变啊?
  
  老崔氏心脏‘砰砰砰’跳动,涨红着脸说道:“岘哥儿,你说怎么做,咱一大家子,都听你调遣!”
  
  若是真能把一百文一斤的黑砂糖,变成五千文一斤的糖霜——
  
  足足五十倍利润!
  
  天呐!
  
  那这样一来,还真可以成为河南崔氏了!
  
  迎着一家子期待、激动、忐忑、不可置信的目光,崔岘笑道:“好,接下来,我需要咱们一家人齐心协力,帮我去找工具材料。”
  
  “首先,是黑砂糖,咱们已经买好了。但是为了熬制黑砂糖,得准备一口很大的陶缸,和两三个小陶缸。”
  
  “其次,需要松江标布,去布庄买,得是双层的。除了松江标布,还需要葛布。”
  
  “再准备五十个新鲜土鸡蛋,剔除蛋黄,只要蛋清。”
  
  “然后,需要竹炭,且是颗粒炭。先定一百斤,跟他们说,不要嫌弃麻烦。以后,全开封的炭坊,都得仰仗咱家做生意。”
  
  “如果竹炭不好做,可以换成开封特产枣木炭,效果是一样的。”
  
  “接着,去挖黄泥,也就是杭州观音土……唔,开封没有这玩意儿。但没关系,咱们可以换成黄河澄泥,效果比观音土更好。”
  
  “除了黄河澄泥,还需要黄河沙子。”
  
  “我想想,还需要棕榈叶……这玩意儿开封也没有,那就换成芦苇!”
  
  “但是芦苇缝隙太大,所以需要再弄一批稻壳灰。”
  
  “哦对了,还需要一批竹筐,要选三年的毛生竹。竹筐的孔隙……约莫绿豆大小!”
  
  “以及,去酒坊买几个锥形漏斗!”
  
  这些要求看似繁琐。
  
  但其实都不算难。
  
  在老崔氏的带领下,一家子很快开始行动起来。
  
  不出一个多时辰,所有的东西都准备齐全。
  
  崔家小院里,所有人都神情期待、振奋的看着岘哥儿。
  
  崔岘看向那被架起来,底部堆放柴火的大陶缸,笑道:“爹,大伯。先加十担井水,而后把黑砂糖倒进去,开始搅拌。”
  
  “接着生火,直到水温……额,触摸起来微微烫手。把铜钱丢进缸里,沉底后缓缓浮起,就说明合格了!”
  
  其实水温是六十度刚好合适,但现在没有仪器,只能用手触摸。
  
  浓度也需要计算,不过可以用铜钱来测。
  
  崔伯山、崔仲渊兄弟很快就倒了十担水进大缸。
  
  只是,把黑砂糖往里面倒的时候,一家子人心脏都在哆嗦。
  
  那可是八十两银子啊!
  
  虽然相信岘哥儿,可……这看起来跟打水漂似乎也没什么区别了!
  
  最后还是老崔氏一咬牙:“往里倒吧!”
  
  区区八十两银子,搏一搏又如何!
  
  一千斤黑砂糖很快被倒进去。
  
  崔钰负责搅拌。
  
  很快,温度够了,浓度也够了。
  
  接下来就是第二步:过滤。
  
  林氏、陈氏妯娌齐齐上阵,将热糖液趁热倾倒入滤架——上层是松江标布、下层是葛布。
  
  而在滤架下方,是稍小一些的陶缸。
  
  这一步,是过滤掉杂质。
  
  接下来,仍旧是过滤杂质,但这一步更为关键。
  
  把分离出来的蛋清打至起泡,倒入糖液当中。
  
  而后,需要静止整整三个时辰。
  
  这其中的每一步,都是有论证的!
  
  比如最开始的棉布过滤,《天工开物》载:澄糖器用密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