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点心
第二十三章 点心 (第2/2页)纺车都出来了,也得推广棉花,这个赵祯在往边境推,打算囤积充足的原材料,然后用更快更省力的纺车大量产出棉布,来打压西夏的羊毛制品。
赵祯和大臣们说着这些的时候也完全没有避讳旁听的两个女儿。
赵徽柔大胆开口。
“可是爹爹,女儿觉得让他们的羊毛卖不出去不是好主意,他们会不会狗急跳墙又来打咱们?”
韩琦率先颔首,看向赵徽柔的目光带着赞许:“福康殿下所虑极是,断人生计,犹如绝人门户,西夏若觉无路可走,必以武力相搏。”
不愧是自己教出来的殿下!看看!多聪明!
于是细心的解释道:“只是殿下,目前之势,我朝需掌握主动,方能在谈判或对峙中占据上风,此策虽有风险,亦需为之。”
文彦博也补充道:“正是,西夏反复无常,仅凭怀柔恐难驯服,此策可弱其国力,即便其一时狗急跳墙,我朝边军严阵以待,亦无大惧。”
大宋与西夏缠斗多年,重臣也算深知其秉性,单纯的经济封锁虽会激起反弹,但也是目前最有效的战略打击手段。
至于可能引发的军事冲突,则在预料和承受范围之内。
赵徽柔点点头,表示明白了,殷灵毓道:“爹爹,诸位相公,毓儿以为,或可稍作变通。”
众人的目光便又看过去。
殷灵毓道:“我们为何一定要让他们卖不出羊毛呢?我们可以用很低的价格,大量收购他们的羊毛。”
“如此一来,西夏贵族和牧民为了换取我朝的茶叶布匹,便会拼命多养羊,指望羊毛获利,他们养的羊越多,心思就越会放在养羊上,而不是练兵打仗。”
“而且,当他们习惯了廉价卖出羊毛,再从我们这里购买物美价廉的棉布时,他们自己费时费力制作毛毡的工匠就会渐渐失去生计,手艺也会生疏,久而久之,他们不仅不会因羊毛卖不出去而怨恨,反而会依赖向我们出售羊毛,购买棉布。”
“到那时,不是我们怕他们闹事,而是他们怕我们不再收购羊毛,断绝他们的财路。”
经济战嘛,她也不是第一次用了。
赵徽柔听得连连点头,忍不住追问:“可是,阿毓妹妹,我们收购那么多羊毛,若是无处可用,堆积如山,岂不也是浪费?我们要不要想办法把他们那边会做毛毡布的人多多的挖过来?”
“我觉得可以,而且我们还可以想办法做实验,让羊毛味道变小,然后像棉花一样用来保暖!”
“对哎!肯定比絮麻,絮芦花要暖和得多!相公们说了边关苦寒,将士们若能有这样的冬衣,也能少受些冻!”
围观的大臣们惊艳又有荣与焉的听着两位殿下的言谈,然后从朝廷本身的战略,财政等各方面分析可行性,补充详细的章程。
虽然两位殿下想的还是稚嫩,但的确是能用的!
两位殿下他们才教几天啊?两位殿下又才多大啊?!
哎呀,教聪明学生真是……自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