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大礼
第三十一章 大礼 (第2/2页)赵祯看着曹映锦眼中难得一见的飞扬神采,心中也有些惊奇和歉疚,但很快隐去,笑道:“正是此理!朕的女儿,日后这衣裳,便按此例,圆领袍,裙裳两者皆备,由着她们按场合,按心境挑选。”
曹映锦应下:“臣妾省得,两位殿下渐长,身边侍候的宫人,尤其是掌衣饰,仪容的女官,也需仔细挑选。既要机敏稳重,更需口风严紧,懂得分寸。”
赵祯深以为然:“此事交由皇后全权处置,你眼光朕是信得过的,对了,前日内库新进了几匹江南的缭绫,轻软如云,光泽内敛,正适合给孩子们做春衫,还有高丽贡来的上好细棉,透气吸汗,做里衣是极好的。”
“官家有心了,臣妾会亲自盯着尚服局,定让两位殿下穿得既舒适又‘得体’。”
曹映锦在“得体”上略微咬了个重音,赵祯就又畅快的笑。
他当然高兴。
叫你们平日里动不动就“祖宗法度”,“礼不可废”!叫你们动不动就引经据典,逼得朕步步退让!
现在让朕扳回一城了吧?
你们倒是说啊!倒是谏啊!
真是难为他们了!平日里训诫他时那般义正词严,如今对着他的女儿,倒学会变通了!
这种让满朝文武,尤其是那些素来以规矩压人的臣子们集体吃瘪,却又无可奈何的感觉,对一向以仁厚,甚至有些“好欺负”形象示人的赵祯来说,实在是太新鲜,太解气了。
这种靠着女儿的绝对优秀,反过来“拿捏”住那些平日里让他头疼的臣子的感觉,让赵祯体验到了一种奇特的,翻身做主的愉悦。
虽然这做主的方式有点狐假虎威的嫌疑,但……感觉真不赖!
赵祯常常处于文官集团的规训和制约之下,无论是废后风波,立储之争,还是日常政务,他往往需要向大臣们的意见妥协。
但他的本质又的确是仁厚的,并非刻薄阴狠之君。
因此,这种长期压抑后的情绪释放,混杂着身为人父的骄傲,还有出了口“恶气”的,带着那点小狡黠的扬眉吐气之感,把赵祯美的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