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陇西
第一百六十七章 陇西 (第1/2页)学士府的选定新学士并不只在关中各县,如今还有一骑快马进入了陇西地界。
在陇西与河西走廊交界的乌鞘岭,这里建设了一座小城,这座小城不属于河西走廊的两镇,属于陇西郡。
这座小城是新建设的,章邯大将军在建设陇西的时候,将余下的人力调来建设了这座小城。
公子高站在这座小城的城墙上,从这里能够看到远处的雪山。
听西戎的老人说过,这祁连雪山上的雪一年比一年厚了,而今正值关中的深秋时节,乌鞘岭先一步下起了大雪。
风雪中,有一骑兵到了城下,来人是从咸阳来传令的。
公子高亲自下城去迎接,来人带了不少书信,其中就有一道诏命,听来人讲述这道诏命是给自己。
看着其中内容,原来是兄长给自己封了学士。
可是史书还未写成,公子高拿着这卷书还是有些羞愧。
“另两位公子可好?”
公子高想到了自己的两个弟弟,道:“他们都在河西走廊垦荒。”
不过还是要告知咸阳一声,公子高就将这里的事写下来,让人带着书信回了咸阳。
兄长与丞相李斯所封的学士一共有二十六人,其中就有自己与老师。
其中还有一卷家书是给章邯大将军,公子高翻身上马,领着一队骑兵就朝着河西走廊赶去。
在来河西走廊时,章邯将军将孩子留在了渭南郡,一直交由叔孙通抚养。
在商颜山读书的时候,公子高就知道其实夫子对章邯将军,多少有些抱怨的,但都是小事,章邯将军与叔孙通实则是能够托付家小的。
当渭南还未发展起来时,两人就守在那个村子里了。
穿过乌鞘岭的地界,就能够看到一队队的秦军,如今秦军在祁连山下布有重兵,迁来的河西走廊的人有四万户,这四万户就是十几万口人。
听关中来的官吏说过,这些人都是中原各地的贫民,这些贫民举家搬迁而来,如今他们到了祁连山下已有三年,这三年人们已将这片河谷建设的有模有样。
至少看起来,有了城池与村落。
章邯将军在此地建设武威与张掖两县,以及一座姑臧城。
这就是此地要设立的三个兵镇。
而这里,一直保持着军与民一起生活的情形。
而章邯将军又是一个治军严格的人,在治军方面军不能去影响民,在生活中都是各自归各自的。
如今建设已初具模样的武威县是一座十分开阔的城池。
当年这个地方有西戎人,月氏人,甚至有乌孙的西域商人在这里居住过,因此这里多多少少还保留了些许西域人的风气。
章邯将军要将这里设置一座城关,扼守河西走廊通往关中的咽喉。
公子高到了武威县的城前,见到了一大片的驼队,是西域商人带着大量的货物与奴隶来这里交易。
当初建设武威县之前,章邯将军就看中了这片地,这里是整个河西走廊的中心腹地,到如今章邯将军已在此屯田五千顷。
而这五千顷田也不过是武威县一地,按照章邯的预估,只要挖好渠网,其实河西走廊是能够养得起百万人口的。
在此地往来的西域人其实不少,当秦军在这里战胜了冒顿的匈奴兵之后,秦军的名号就响彻了西域,越来越多的西域商人进入河西走廊与关中人交易。
章邯默许了这些西域人在河西走廊走动。
公子高也不知道章邯此举是为了什么,以前公子高还问过陈平,陈平说章邯将军还想要西进。
公子高走入城中,武威县的县城分为内城外城,城内有集市也有民居,还有屯军营。
一路走向城南的屯军营,公子高见到了正在与西域商人讨价还价的娄敬,娄敬想要向西域人买骆驼。
陈平说娄敬做不好这个买卖。
其实陈平说得一点都没错,娄敬确实做得不好这种买卖,在买卖骆驼的事上,娄敬没有为秦军谋取足够多的利益。
但这不重要,买卖不过是一种形式,只要进入河西走廊地界的骆驼,都会是秦军的,一旦战事开启,就不用交易了,河西走廊有多少骆驼都是秦军的。
即便章邯将军知道娄敬做的不好,还是继续让娄敬做着买卖骆驼的事,因此反倒是越来越多的西域商人,愿意将骆驼卖给出手大方的娄敬。
章邯其人像是天生就能克制陈平一般。
章邯时常看不上陈平的计谋,陈平又不敢冒犯章邯,只能按照这位大将军的命令办事,目前来看还算是和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